2005-12-21 23:03:14功課中的歐貓

1221精選全球財經新聞

[英央行會議記錄 明年初降息機率升高]

[紐西蘭經常帳赤字擴大 高於市場原先預期]

[上海物質消耗是中國平均1.5位 已接近發達國家]

[美經濟走強 外資持有資產創新高]
[英央行會議記錄 明年初降息機率升高]

(中央社倫敦2005年12月21日法新電)英國中央銀行最近一次利率會議的會議記錄今天公布,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在本月初以八比一的表決票數,決定將主要放款利率維持在4.5%。 會議紀錄顯示,九人貨幣政策委員會中的尼克爾出乎外界預料的,投票支持將重貼現率調降至4.25%,重貼現率是英國央行放款給其他商業銀行收取的利率。

他們認為,由於工資漲幅減緩及貿易因素,通貨膨脹率可能會低於英國央行的2%的中期目標。 分析師說,尼克爾主張減息,加上英國央行主要經濟學家比恩最近較為鴿派的溫和談話,使得英國明年初降息的機率升高。

降息的前景使得歐洲今天上午英鎊出現賣壓,英鎊兌美元價位在會議記錄未公布前為1比1.7563美元,公布後成為1比1.7497美元。 歐元兌英鎊則由1比0.6772英鎊,升至1比0.6794英鎊。

[紐西蘭經常帳赤字擴大 高於市場原先預期]

(中央社威靈頓2005年12月21日法新電)根據紐西蘭官方數字,紐西蘭今年第三季經常帳赤字擴大到50.7億紐幣(約合34億6000萬美元),主要受到高油價及企業部門擴大借貸的影響。

紐西蘭統計局公布的赤字較經濟學家估計的大,他們原先預估第三季經常帳赤字約48億4000萬紐元,換算成全年達126億紐元,約占國內生產毛額的8.3%。 經常帳是衡量紐西蘭和外國交易的收支情形,截至九月底為止的年度赤字達129億紐元,占國內生產毛額的8.5%。

紐西蘭中央銀行本月稍早預估,經常帳赤字至明年底將登高峰,占國內生產毛額比重的9.25%,因為進口需求強勁,加上石油成本增加、出口疲弱,造成龐大對外收支失衡。 紐西蘭統計局同時將今年第二季的經常帳赤字修正為28億紐元。 紐西蘭的經常帳赤字超過國內生產毛額8%,這是自1980年代以來,最糟糕的情況。

[上海物質消耗是中國平均1.5位 已接近發達國家]

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第六屆年會表示,2003年,上海物質消耗程度是中國大陸平均水準的1.5倍,已相當接近於發達國家水準。 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生黃曉芬稱,物質總需求是衡量區域經濟系統年度資源消耗的總量指標;物質消耗強度是衡量人均資源消耗量的指標。

1990 年至2003年,上海市直接物質輸入量和物質需求總量均呈遞增趨勢。2003年的直接物質輸入量和物質總需求分別達到3.47億噸和14.53億噸,是1990年的2.96倍和1.84倍。與中國平均消耗強度相比,上海是其1.5倍;上海的物質消耗強度已相當接近於發達國家。

以物質生產力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上海市的資源利用效率也相當低。物質生產力以每投入一噸物品質所創造的GDP,反映一國或區域的資源使用效率。本世紀初,上海市的物質生產力為74.3美元/噸,而上世紀九十年代前期美國已達到307美元/噸,日本為763.9美元/噸,德國為360.9美元/噸,相當於上海市每創造100美元GDP需要消耗約1346千克的自然界物質和資源。

這表明上海的經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還是以增加資源消費和環境破壞為代價的。黃曉芬稱,隨著人口的增長和城市規模的擴大,資源消耗還有加劇增長的趨勢。 黃曉芬認為,以上海目前的物質消耗量為基礎,2025年若資源利用率提高4倍,則每創造100美元GDP物質消耗量減少到337千克,可與上世紀90年代美、德、荷蘭等發達國家水準持平。而趕上日本的水準,上海資源利用效率需要提高10倍。 黃曉芬稱,大約在2050年後,上海經濟發展才有望實現與環境壓力的脫鉤。
[美經濟走強 外資持有資產創新高]

外資10月份增持美元資產1068億美元,創新高紀錄,因為美國經濟成長強勁,利率上揚,吸引外資進入美國。 10月份外資淨持有的美國公債、公司債、股票等金融資產比9月多,9月經修正的數字為1017億美元,為先前的新高紀錄,10月的淨增加紀錄幾乎是過去5年每月平均544億美元的2倍。

美國第3季經濟成長率比歐洲各大經濟體還高出1倍多,同時美國利率上升,帶動美元升值,吸引資金流入美國。 Brown Brothers Harriman公司首席全球貨幣策略師錢德勒說︰「這些數字顯示外資購買美元資產足以彌補貿易赤字。」 加勒比海地區的銀行中心(與避險基金有關 )增持美元資產106億美元,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 )增加的金額居次為92億美元。中國及日本在10月則減持美國公債。


中國賣超公債46億美元

10月日本淨賣出美國公債57億美元,中國賣超46億美元。日本持有美國公債6816億美元,中國持有2476億美元,英國持有1871億美元。美國第3季經濟比去年同期成長3.7%,是7大工業國(G7 )中成長最快的國家,日本的成長率為2.9%,法國、英國及德國都不到2%,加拿大成長了2.8%。

即使是美國股市的表現落後於其他國家,外國投資人對投資美國企業仍充滿了信心。美國財政部長史諾表示,外國人投資美國的金額升高,沒有理由擔心。他說︰「因為美國是全球最佳投資地點,所以全球投資人都到美國投資,這也反映出投資人對美國市場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