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21 00:37:29尼可拉賽

北京奧運中華隊的投手調度1

北京奧運棒球賽,國人多少都有期待。

事實上,中華隊從組隊成軍到比賽結束,都一直有爭議。

投手:潘威倫、陽建福、許文雄、倪福德、羅嘉仁、鄭凱文、陳偉殷、曹錦輝、張誌家、李振昌共十位。

那這些球員真正發威真正能承擔局數的有幾位?
一開始佈局就已經出了問題。

由於賽程的安排早已知道,教練團應該早就明白球員的定位。

這次先發投手排定是陳偉殷、許文雄、潘威倫、李振昌四位。
老實說,這樣的安排並不好,因為許文雄應該是所謂的『砲灰先發』。

中華隊目標是『策略性』的進入四強,第一、第三對荷蘭與中國一定要贏球,故把王牌都用上。第二場面對的日本是『未戰先輸』,故期望保留投手戰力。

就以投手輪值來看,排越前面會越有機會投第二次。所以潘威倫應該是要對上日本,許文雄對上中國比較恰當,這是以正常調度而言。

值得探討的是,中國隊的實力在教練團的評估當中是否真的需要動用到王牌投手去對付?而對上日本是否真的採放棄才是唯一之路?

中華隊的教練團一開始就是專挑軟柿子吃的心態。

故,日本放棄,死命咬中國,又因為有兩岸情節輸不起的壓力,乾脆把王牌投手『浪費』在實力最弱的球隊上。

預設這樣,實際又是不同。

此次教練團調度投手僅有第一場是合理。先發投手投滿七局,中繼收尾。勢必拿下的場次沒有意外,投手也沒浪費,兩張王牌救援都沒動到。

第二場對上日本,原本不抱著要贏的心態,可是許文雄硬是展現實力與日本糾纏,這就跟教練團事前預判有出入。

接下來的調度就展現出教練團無能的一面。

四局上最後一位出局者稻葉篤紀就將許文雄的球打得非常遠,雖然遭到接殺,但這也給中華隊一個警訊-許文雄配球或者球威已經產生問題了?

五局上第一位打者村田修一也再度給中華隊一次機會,再次將球打得接近全壘打牆。此時卻未見中華隊喊暫停。

接著就被擊出全壘打,丟了一分。此局投得搖搖欲墜,擊出飛球都直達全壘打牆前,但最終挺住,此時教練團才換投。

這種被動而不細膩的調度,面對實力超強的日本隊無疑是扼殺自己得來不易的機會。

如換上倪福德接替許文雄,但是倪福德投了兩人次,就換上張誌家就可議了。

張誌家現階段的球威比不上倪福德,壘上有跑者,為了遏止跑者推進甚至得分,換上一位有手傷疑慮纏身的投手,不知道理由何在?

結果張誌家先三振打者,然後可能情緒太過亢奮,下一球馬上被擊出安打,還是保不住壘上的分數。

倪福德的定調顯然是一人投手,而且對他的信任度不足。相對地,有輝煌過去的張誌家就算現階段實力不佳,依然能獲得教練青睞。

第九局則是最經典的換投。

中華隊原本不寄望這場比賽能獲勝,但是沒想到竟然能死咬不放,以1:2的比數進入第九局。

果然第九局換上雙王牌救援的曹錦輝想要凍結比數。

曹錦輝先被擊出滾地安打,然後保送,教練團居然把曹錦輝換掉,並且換上鄭凱文救援。

這種調度我想許多人都傻眼了。

先談曹錦輝。

事實上曹錦輝投得不差,被擊出的安打並不強勁,而投保送控球也未見離譜。

一出局一二壘有人,有機會採取雙殺。

此時換掉曹錦輝,就任務達成角度而言是可以換,因為曹錦輝並沒有完成教練的信賴條件。但是,把曹錦輝換掉,至少要換一位球威與曹錦輝相當甚至更強的球員更換才有意義,不是嗎?

畢竟曹錦輝上過大聯盟,擔任過救援工作,大場面看得比較多。而且實際投球狀況蠻不錯的,只是帳面難看了點。

羅嘉仁是出發前狀況比曹錦輝優異的另一名終結者。

如果對日本是很重要的比賽,一號終結者不行就換二號,這是很簡單的邏輯,可是教練卻換鄭凱文來接手。

鄭凱文球威與壓制力有比曹錦輝優異?抗壓力有比曹錦輝強?若沒有,換他上來做什麼?

終結者在場面有危機的時刻不上來終結比賽,那終結者是做什麼用的?

不是曹錦輝,就是羅嘉仁。對日本的調度不是這兩位,就是調度失當。

如果兩位陣中最強的守護神都垮了,中華隊輸球那沒話說,但放著一位出發前狀況優異的守護神不用,那贏球的決心顯然不足。
中華隊眼睜睜看著比賽勝利送給日本,留下自信心受創的鄭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