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2 04:13:51→☆ 魅格格 ★←

台灣研究生GT赴陸聲援反性傾向矯正:有對話才有解。(2019.01.26)

赴陸聲援反性傾向矯正 台志工:有對話才有解



彩虹旗。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彩虹旗。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研究生GT(化名)日前赴上海參加反性傾向矯正行動。他表示,兩岸社會對多元性別的歧視,都是因「不了解」而起,本質上無差別,惟有透過更多對話,才能化解歧視。

2017年上映的電影「意外」依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一位單親媽媽買下美國鄉間公路旁的3塊廣告看板,向大眾控訴女兒遭姦殺、警方不公的故事。中國藝術家武老白等人參考這部電影,歷經3個月時間籌備,11日啟動「戀人」藝術行動。

他們將「為一種『不存在的疾病』治療」、「『中國精神疾病診斷標準』仍保留『性指向障礙』」以及「19年了,為什麼?」等標語印製在3輛紅卡車上,行駛過8座城市、約3000公里,沿途拜訪仍在做「矯正」的機構,聲援長期遭受歧視與傷害的多元性別(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等,簡稱LGBT)族群。

車隊於12日行駛過上海,而GT就在那擔任影片拍攝志工。他回台後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細數參與這項行動的心路歷程。

來自高雄的GT,主修藝術領域研究所,長期關注台灣性別議題,過去因赴陸參加藝術交流,結識了這次行動的發起人武老白。

他表示,無論在中國大陸或在台灣,都存在「性傾向矯正」,這顯示人們對多元性別議題認知不足,進而產生畏懼與歧視,並不因地域有所不同。

GT觀察到,中國大陸的LGBT族群,面臨相對保守、傳統,且缺乏發聲空間的社會;台灣LGBT族群則面臨保守派人士透過財力,散播大量歧視言論。他認為,惟有走出同溫層,讓更多人關注、認識這個議題,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GT說,就是因為如此,他的藝術家友人發起了「戀人」計畫,希望透過藝術行動,引起更多人對性別平權的討論;印有標語的卡車在中國街頭容易受到民眾關注,進而主動詢問、關心這些訴求。

如今,這項行動的關鍵詞「三輛貨車」、「被矯正的戀人」在微博的點閱量,已分別達到860萬與1038萬次,顯示這個構想確實發揮效果。

談到擔任志工的感想,GT說:「不敢說對他們有什麼幫助,而是大家都在性別平權的同一條路上,一起努力,互相幫助。」

他表示,台灣的平權運動、同婚釋憲一直鼓舞著中國大陸的LGBT族群;在中國大陸發生的平權活動與事件,同樣值得台灣人關注。

隸屬中國官方的「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2001年制定的「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刪除「自我和諧型同性戀」,廣義地將同性戀「去病理化」,卻仍留「性指向障礙」項目。因此,中國至今仍有許多醫療機構在從事性傾向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