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29 11:00:04lai

台灣MIQ卓越學習教育科技

1983年,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迦納(Howard Gardner)提出其研究將近二十年之久的「多元智能」理論,引起全世界(包括教育界及心理學界)的熱烈迴響。此一理論之教育理念旋即於美國及歐洲的許多學校中實施。台灣地區亦於民國90年(2001)年9月針對國小一年級新生實施以「多元智能」劃分為七大學習領域之教育改革工作,稱之為「九年一貫教育」。並預計於三年內逐步自一年級實施到九年級。
事實上每一個人在能力上的表現都是多元的,根據授霍華德.迦納(Howard Gardner)博士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在人腦當中存在八項潛在智能,他們是:內省智能、人際智能、空間視覺智能、語言智能、音樂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肢體東覺智能、自然觀察智能。瞭解到先天智能的發展狀態,對於平衡發展各領域,重點加強先天強項所表現出來的興趣和愛好,對於孩子的成長具有重大的意義,真正可以讓孩子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成才的機會。
目前存在許多的方法對人類的多元智能表現進行探索,最早進行智力測試發生在英國19世紀80年代,1916年美國心理學家推孟(Terman)修訂完成適合美國文化背景的智力量表,從此,智力測試便開始風靡美國乃至全世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腦神經科學》、《遺傳學》、《皮紋學》等相關邊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人類開始認識到皮紋與人腦智能的關聯性,並透過全球七千多萬份案例的比對、歸納和分析,證實了這樣的一種關聯性。例如1969年john j.Mulvihill,M D與David W.Smith,M D發表有關胎兒皮紋形成的階段研究,由於胚胎於成長至13周時,真皮的皮脊式樣開始形成,一般於第十六週末完成全部的分化形成,從此不再有任何的變化而且每個人的皮紋都是獨一無二的,不會改變。近二十年來皮紋已被接受成為臨床診斷的工具,而且皮紋學推展到公共研究的領域,成為了顯學。加拿大的腦外科教授班菲爾得(Penfield)於1950年所發表的「身體各部位與腦之關聯之斷面圖」,亦顯示出手指皮紋與大腦間密切之關聯。
日本的醫學專家品川加野博士亦提出:「左右手手指與左右腦之間具備密切聯結對應的關係」,其相關之文獻及理論亦見於各學術領域。所以,在當今遺傳基因科技、氣質行為科學及電子印證系統的蓬勃發展下,使得因材施教量化科學更能比對出遺傳、腦力啟發與行為發展的共同特徵與關係,從而使得教養子女更能科學化。
台灣MIQ卓越學習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結國內外成果獨立開發的多元智能測評系統,透過多元智能皮紋檢測系統,經過科學交叉比對判讀,來瞭解幼兒本身的天賦與行為表現的原因,不但解析腦的知識,更瞭解心智發展的因果關係。因此透過檢測,我們可以預知孩子可能發生的困難與瓶頸,同時在其學習道路上做準備,讓輔導者能夠在孩子尚未發展完成時,給予關懷與幫助,而不是事後的補救和治療工作。
在多元智能檢測領域,沒有不優秀的孩子,只有不知如何使用它的主人或輔導者,所以孩子會產生學習障礙,導致心理上的干擾,引起行為偏差等我們認為不好的現象。如何讓客戶善用自己的大腦,充分發揮自己大腦的優勢,從而創造美好的人生是我們為客戶作多元智能檢測並作多元智能評量分析的主要意圖。有許多14歲以後來檢測的孩子,他們說他們沒有優勢、沒有專長,經過檢測後他們自己回憶自己曾經是如此的喜歡過某項能力,但他們去花了90%的時間和精力去提升弱項,用不到2%去做優勢的衝刺,結果優勢下降,弱勢也沒有獲得太大的提高,從而錯過了自己萌芽期的優勢腦,結果要花幾倍的時間來探索和發現自己的優勢。
在美國、台灣、東南亞等教育先進國家和地區,大多數學前兒童都會做多元智能評量分析,讓家長及教師能夠快速瞭解孩童的各項特性,並有計劃地安排教育課程,用[因材施教]來激發孩童的學習教育效果及潛力。
素質教育是國家一再提倡和貫徹的教育方針,素質教育落實的關鍵在於瞭解孩子的智能特點並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引導。多元智能檢測系統恰恰在如何最早發現和瞭解孩子的智能特點方面最具有科學性依據,因此越早瞭解到孩子的優勢,越能夠有目的性的對孩子進行教導和培養,使孩子成為高素質的人才。


我們以最低的費用提供齊全軟硬體給您成為2006年最新國際版加盟總部:

全套技術轉移
系列輔銷資源
美工報表OEM/ODM設計
讓您不再需要看總部臉色,賣機器賺錢,產生皮紋報表也賺錢
各式指紋機代理採購(現有大量庫存指紋機,任君選購/特價優惠中)採樣程式級驅動軟體開發合作

張先生 2014-03-10 20:37:38

我20857對皮紋設備有興趣097904903507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