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23 17:43:25七月

讀品:八百萬種死法

  對偵探推理小說著迷的人,應該都很熟悉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這位美國當代推理小說大師的作品。《八百萬種死法》一書,就是他筆下眾多主角書系之一,馬修‧史卡德系列的第一本著作。

  我一點都不否認,書名《八百萬種死法》有多麼吸引我,因為想讀這本書的時候,剛好是我工作上正開始面臨一些體制上大大小小的改變之時;我並不渴求死亡,但很想了解置死地而後生的可能性。

  回到書本,主角偵探大人馬修‧史卡德先生的存在非常有意思。他像大部分的人,飲酒只為尋求慰藉及思考案件發展的可能,卻又因為幾度喝了過多的酒,導致酒精中毒緊急送醫,每每為昏迷期間失去的記憶感到惶恐而屢次禁欲戒酒,並參加了大大小小的戒酒見證會以示贖罪。但是喝酒的念頭從未止息,見證會上他也沒有一次發表出任何見地。矛盾之於他,似乎也鋪陳了故事情節的矛盾,所以皮條客錢斯不顧外界傳言是他殺死自家門下女妓的風聲,反過來請原本受聘於該女妓的馬修來調查這件殺害案。

  得逞的雀躍滋味,與結果敗壞的悔恨,馬修的飲酒/戒酒情結和偵探職責必然面對各種混淆事件的判定,像肩膀左右兩側的善良與邪惡,正是你我應對各種生活事件發生的心理戰縮影。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相信自己就能找出事實與真理。

  至於書名,我想到友人曾聽說過某讀者看完後,傻傻抱怨著書裡根本沒有八百萬個人死亡,也沒有所謂的八百萬種死法,一點都不精采。實際上,卜洛克只是借喻紐約有八百萬人口,當然可以有八百萬種故事、八百萬種死法。這個有趣的說法,不斷透過書中主角馬修在遇到每一個死亡案件時的喃喃自語來印證,甚至對照起我們的生活,新聞裡偶有光怪陸離的犯罪或兇殺手法,根本是我們大部分人所無法想像的。那是因為這個世界上,永遠存在著許多不瞭解,遠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經驗之外。

  對於台灣這樣一個小島國,我們從不認識所有的人口,甚至連公寓的對門鄰居,可能都無所聞問、不相往來。我想卜洛克暗暗諷刺了八百萬(或更多)現代人的冷漠。另外,你也可以讀到馬修每天都必須看報紙來知道地方大小事的習慣,而他曾擔任警察的背景,也讓他加深對媒體只擅於報導兇殺等沒營養社會案件的厭惡,大量出現的相關描述看在我的眼裡,無一不是嘲弄媒體的安排。

  卜洛克說故事非常慢條斯理,偏偏他卻可以寫的引人入勝,讓我越看越發津津有味,破案的那一段又寫的緊湊不拖泥帶水。就《八百萬種死法》來說,閱讀起伏宛如搭乘遊樂場裡的衝浪飛車,緩速爬升的過程,你可以遍覽週遭隨高度變換的景致,然而攀升至最高點,旋即快速下衝到最底的水池,感受水花迎面飛濺的刺激快感。儘管這本書很厚,閱讀完卻可能會有不過癮的症狀產生。

  讀偵探推理小說跟手捧著金田一和柯南的漫畫,閱讀感截然不同;純粹文字所能啟發的思考和建構出來的龐大架構,都是漫畫所不能給予。我第一次認真讀起偵探推理小說,就是這本由卜洛克所寫的《八百萬種死法》。

  別管日本推理小說有所謂的本格派等區別,你儘管想像美國的人蛇雜燴和槍枝毒品等問題,如果很能沉迷紐約介於白天都會感與夜晚亂態之間的社會景況,我很推薦卜洛克的作品。







八百萬種死法
勞倫斯‧卜洛克/著
易萃雯/譯
臉譜出版社/出版
相關網頁:http://block.faces.com.tw/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47151
七月 2006-10-12 12:31:07

情婦。

信我另外回你。^^這陣子比較忙,感覺我好像因為你的問題所以逃跑一樣,哈哈。其實要去區分文學與純文學,感覺好像要挑戰一些對文學很有研究的人一樣;不過就我而言,任何以文字表達、詮釋的文體,都是文學。所以才會有市場上常看到什麼大眾文學啦、少年文學啦、成人文學啦等,而且形式囊括了詩、散文、愛情小說等等。只單就文學來說,其實我們日常生活都在讀文學啊,包括那些封面永遠有著柔焦手繪帥哥美女的浪漫少女小說。XD

純文學的話,我的觀點而言,是必須經過時間的洗鍊與辨證,還可以影響後世每代人的文學作品。比如:張愛玲、白先勇的小說們,或是紅樓夢那樣的曠世鉅作,西方的追憶逝水年華、大亨小傳等等。換言之,純文學幾乎等於是經典。西方的經典我了解不多,可就中國文學來說,最早的詩經、尚書等等,就是經典;至今難有大部頭的書能追齊它們的地位。它們也都是純文學。(當然我會繼續問問可以討論這問題的朋友,了解他們的看法。)

履歷表啊...真是敏感的紙玩意。哈哈。

情婦 2006-10-05 15:59:35

我也才剛回完你的信..........Orz

我也是會想知道,不過看了幾本,大概了解後就會停止了;我才不想折磨自己呢!:P 像綾辻行人的「館」系列我就看了不少,後來是真的模式都差不多我才停止的。不過,他後期的作品實在太像艾倫坡的作品,所以我後來又忍不住拿起來看了...^^”

我其實不是很清楚文學的界定方式,因為我看的書很雜。從像你說的一般通俗小說、言情小說、科幻小說、故事書、數學類、動物行為類、心理學類、商業類、時事類、教育類、一直到自然科學都會涉獵,所以,對我而言,其實,它們全部都只有一種分類--「書」。總而言之,只要我有興趣我就會去看。最誇張的,是我看到沒書可看時,連基督教聖經也被我當成故事書來看。因此,可否請你解釋一下純文學的定義呢?如能順便舉例的話就太好了!

我對言情小說是很挑的,絕對不會隨便妥協,但是像這類的小說,就是當休閒書籍來看,屬於睡覺前拿來翻翻的書籍。我是知道,有很多男生常常覺得很奇怪,為甚麼女生明知道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這樣的男人,還是這麼著迷?這就是女人的羅曼蒂克呀!:P 幾米的書,其實我反而喜歡「履歷表」這本,內容還蠻引人省思的,尤其是這種使用履歷表的方式,跟現代人找工作時一樣,區區兩張紙就能完全表現出這個人嗎?感覺好悲哀...Q_Q

七月 2006-10-04 18:50:31

情婦。噗!我才寄了信給你啊~~我讀書是這樣,雖然也會有好惡,但是類型不同,就會有讀下去的動力,想了解可以被詮釋的方法與可能性究竟是如何呢?所以美系日系歐系都好,我都願意去了解。^^中英文翻譯的問題啊..恩,幸好我還有那麼點英文程度可言,去借來看看好了。嘿嘿~~關於馬修的正常性,我想可能是我們看重的點不一樣,不過我想我懂你說的,他其實最不正常的原因是什麼。至於通俗文學方面,侯和劉兩位前輩,都是我國、高中喜歡讀的作品,長大後,讀東西的口味挑了,就會看些更怪的作品。哈哈~~純文學是非常難界定的名詞,但我不認為上述二位是純文學,所以我寧可說是通俗文學,我並不覺得通俗文學這說法是貶低他們喔。^^言情小說,我好像也看不少,但不知道你說的是那種少女系列,每個書皮都有個古典精畫美女的那種言情小說嗎?我曾經看過幾本,越看越想吐,所以對第一本的印象最好,什麼「你是我的前世之戀」之類的。XD幾米的繪本,我只喜歡照相本子,原因是他每一張單幅的文字結合圖畫情境力量,反而比起其他長篇作品有力量,常給我很多靈感和想像。我現在手邊翻的書,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我會把它歸類在經典文學,但內容是言情小說,你會怎麼去區分它呢?又,也許這其實不重要。^^書能為人所喜愛,才是它最大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