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0 13:30:50M圈管理員

我城故事,你記得多少?

 


   11月28日到文化中心觀賞由十多位創作者共同參與演出的音樂劇場作品《我城故事》。演出一開始時,十多位音樂創作人及劇場工作者從舞台走到觀衆席成為座上客,與觀衆一起見證整個過程。我想創作者與觀衆一起經歷演出是重要的,他們可以透過觀衆的反應去自我檢視,重新認識、感受自己的作品。

    一

    由於演出由十多人共同參與創作,再由一位總導演把整件事整合起來,因此片段與片段之間的連接沒有處理得很好。我想如果由於沒有足夠時間去處理那些連接位,倒不如直接把它以片段式呈現,可能會比較好。因為這種獨立創作的片段,情緖及內容每一段都不相同,如果要與另一個片段接軌,需要長時間的磨合。如果這些連接位沒有被好好處理,演出就無法有效地統合起來,令人有種散亂的感覺。

    此外,有些作品的歌曲及創作片段亦沒有被好好融合,例如在某一片段中,兩演員在左舞台演戲,突然有一歌者從中間走進來高歌一曲,然後回去,兩件事在舞台上沒有被有效地磨合及處理,而令觀衆看起來有種不搭調及格格不入的感覺。在整個演出中,歌曲及創作連接得比較好的作品有《永不回來的風景》,看着演員在舞台上左右奔跑,看到了年靑活力,看到了他的眞,他們一一訴說着自己的兒時經歷,到最後把透明膠袋套在頭上,一個個快要窒息似地消失於舞台上,跟歌詞中最後四句:“沒有歇斯底里/未懂輕鬆抽離/隨日子終摧毀我/今天的憶記。”導演把歌詞中的感覺意象化呈現出來,深深地感動了作為觀衆的我,那些往昔的回憶,早已成了永不回來的風景。

    二

    在舞台方面,這種由多個片段串連一起所組成的演出,由於片段及場景不同,舞台必須具有相當的靈活性才可滿足不同創作者的需求。然而這次運用了多個可打開的木箱堆疊出舞台的基本形狀,製造出主要的場景氛圍,演員可從木箱裡拿出小道具來演戲,增加演出的靈活性,但木箱的使用沒有很好被發揮,大部份時間木箱只成為場景的裝飾而沒有完全被使用,實在有點可惜。

    在舞台靠中的左右位置設有兩片投映幕,進一步幫助創作者說故事,是一個很不錯的利用。總括而言,舞台上面的東西屬功能性居多,下次在思考佈景的靈活性之餘,不妨也在美感方面有更大的要求,這樣才能使演出更精緻。

    燈光方面,燈光設計者把燈區延伸到觀衆席,經常把觀衆席打亮,使觀衆有一種被迫觀看的感覺;當觀衆好不容易集中精神觀看演出,進入狀況後卻被舞台燈光打亮,使觀衆從演出中疏離出來,令精神很難集中,因而令演出的節奏無法流暢,有種斷斷續續的感覺。另外,燈光設計也在《光影迴溯》中,嘗試用燈光來呈現他的意念,是一個很大膽的嘗試。本人在外地也看過這種以燈光結合音樂的演出,而且很多外國的燈光公司也是用這種方法來展示自己的產品(以電腦燈光公司為多),但可能由於資源限制,在澳門的一般演出根本沒有能力負擔租借電腦燈(moving light)的高昂費用,如果只用傳統燈來處理而沒有加入電腦燈,畫面會因為變化不多而令演出比較沉悶。不過這次的燈光設計在有限資源中作出了很大膽的嘗試,實在値得鼓勵。

    三

    雖然這個演出沒有華麗的佈景,在技術問題的處理上也未盡完善,但我卻在裡面看到了一種眞。這幾年澳門的發展的確太快,有時候會令人無所適從。賭權開放、舉辦東亞運、成功申報世遺、歐文龍貪污案、金融海嘯等等事件都對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衝擊。他們透過劇場去訴說這片土地,透過故事去表達自己的感受;他們所想所說的雖然有些重複,但重複也是一件好事,證明我們還記得還在乎,在乎這片我們成長的土地。

    Cola

 

原址 :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09-12/10/content_401753.htm

圖片來源 : http://www.youaomen.com/zh-tw/view-6609-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