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0 13:23:54M圈管理員

生存的機緣與選擇的可能性


   ——《天琴傳說》觀後

    《天琴傳說》是澳門靑年劇團成立的開鑼大戲。它的公演,標誌着一個極具靑春活力的劇團的誕生,也標誌着澳門戲劇活動邁向專業化的新成就。

    《天琴傳說》平行地講述兩則美麗動人又令人扼腕的故事。Ken平時極少關心身旁的親人,直至一次偶然的翻船事故,他與妻子一死一傷。悲痛欲絕的Ken懇求上天,借得十天時間,從多倫多返回澳門,希望擺脫世務塵囂,與妻子親密獨處,以彌補以往的過失與感情虧欠。Ken的妻子Florrie悄悄地將他們返回澳門的消息吿訴了Ken的父母、妹妹,並邀請一衆朋友聚會慶賀Ken的父母結婚四十周年。其實落水而死的是Ken本人,正是在Florrie的安排下,在與家人、朋友瑣碎、庸常的相聚中,使Ken領悟了只有相互關愛、相互理解,才能使親情成為人間至親至美的情感紐帶。

    四十年前,當Ken的母親還是一位對生活充滿幻想的純眞少女時,在自澳門開往香港的“佛山”客輪的甲板上,邂逅一名吹口琴的靑年。兩人一見鍾情,卻因遲疑與陰差陽錯,錯失機緣,儘管Ken的母親婚後生活順遂,但這刻骨銘心的邂逅,成了她生命的刻痕,成了一生一世永不磨滅的生命記憶。

    兩則故事看似不相統屬,但都關乎愛情、親情、生命、死亡。編劇李宇樑用一則古希臘的神話故事“天琴傳說”將其勾連起來,奧菲爾(Orpheus)向冥王借壽要救妻子還陽的傳說,是吹口琴的靑年在“佛山”號客輪甲板上講給“少女”聽的,並被“少女”解讀為一齣錯失親情的悲劇。而Ken懇求上天借給他十天時間,好讓他和妻子重回愛情起點,銀河再渡,則無疑是奧菲爾的當代化身。李宇樑巧妙地借助摹擬寫實與藝術假定兩種不同手法,將機緣錯失、情感錯失變成一個主題,並與對生命歷程、對死亡的思索結合在一起。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人的生命歷程是只此一次,無法修改的演出。借壽之說,只有在神話傳說或民間故事中才有可能。戲劇假定,探究的不是生命的實存,而是現實的可能性,引發觀衆思索一閃而過的機緣以及人的生存選擇的多種可能性。

    與此同時,編導者還在劇中揷叙了幾則親人亡故的故事:到澳門上墳的“靑年”,因猶豫延誤了與生母見面的機緣;“大嬸”手捧丈夫遺像,渡海替丈夫完成到香港與兒孫相聚的遺願;歲月難以撫平Joyce、Rocky夫婦鬱結在心的喪女之痛……不同人物,在講述這幾則悼亡小故事時心境、口吻各不相同:“靑年”的不無遺憾,“大嬸”的平靜安詳, Joyce、Rocky夫婦的撕心裂肺…… 編導者藉此吿訴觀衆:幽明之路殊異,親情之愛相同。生的愛戀,死的憂傷,織就了依依違歌哭、濡淚滴血的人間。

    導演傅月美將舞台空間一分為二:靠近台右的上層空間,是輪船甲板,是湖中小舟……通通是人物想像、回憶、夢幻的心理空間;下層主要是Ken夫婦在澳門借居的客廳,是情節發展中的現實空間。兩者的平列、轉換、交錯,構成了全劇演出的基本節奏。其最成功的舞台處理是衆賓客在慶賀Ken父母結婚四十周年的聚會時翩翩起舞的群舞場面。獨坐一旁的Ken的母親,凝視着一對對夫婦或戀人親密相擁的身姿。這些舞姿幻化成四十年前她自己與在甲板上邂逅的靑年的身影。就在此時,舞台的上層空間出現了“少女”與“靑年”的形象,他們親密相擁,跳着與下層空間(客廳中)衆賓客同樣的舞步。此時,上層空間與下層空間,現實空間與心理空間,共同構成一個戲劇場景,將一個行將吿別人世的老人的心滿意足、一個老婦人一生珍藏於心的美好情感,作了詩意盎然的呈現。

    扮演Ken的葉嘉文,扮演少女的梁健婷,均是澳門演藝學院戲劇學校的年輕敎員,我已在《少年十五二十時》、《上海屋簷下》等劇中,多次見過他們出色的表演。這一次同樣令人欣喜,Ken的刻薄、執着與善良猶存;少女的清純、秀美與稚氣未消,都讓人見識了他們塑造人物的用心與演技的長進。但最令我開心的是一衆群衆演員的表現。他們舞台經驗不多,演技十分稚拙,但那掩蓋不住、躍躍欲試的強烈願望,那生龍活虎、靑春四溢的朝氣,讓人看到澳門戲劇未來的希望。

    (作者為國家一級評論家)

    林克歡

 

原址 :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09-12/10/content_4017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