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5 10:07:12

九十八學年度下學期五專部復健科讀書報告書目




十八學年度下學期五專部復健科讀書報告書目

1. 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台北:大塊,2004

  年﹞

2. 保羅科爾賀:《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台北:時報,1997年﹞

3. 尚‧多明尼克:《潛水鐘與蝴蝶》﹝台北:大塊文化,1997年﹞

4. 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台北:草根,1995年﹞

5. 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再給我一天》﹝台北:大塊文化,2007年﹞

6.卡勒德胡賽尼 :《追風箏的孩子》﹝台北:木馬文化,2005年﹞

7.九把刀:《這些年,二哥哥很想你》﹝台北:春天,2009年﹞

一、題目:請從書單中擇一報告,不可重複。

二、格式:

1.一律A4橫式繕打,除封面外,字型可選新細明體、標楷體,字體大小不得小  

 12級,行距不得小於12pt
2.
封面:應註明題目(如:國文期末報告─《姐姐的守護者》)、班級、組別、姓名、座號。
3.
內容:﹝1﹞分工表﹝如:打字、找資料、影印、設計封面......
        
2﹞作者簡介(100-200字)
        
3﹞摘要(100-200字)
        
4﹞他人評價(100-200字)
         
5﹞佳句摘錄(至少10句,並註明章節頁碼)
        
6﹞讀後心得﹝每位組員發表之心得至少150字,未寫者報告以0

              計算﹞。

         7﹞版權頁之影印本。
三、字數:至少1000字。
四、組員人數:每組不得少於7人。
五、繳交書面報告一份、電子檔一份(可選擇交光碟或張貼於教學部落格〈九十

    八學年度下學期五專部國文讀書報告書目〉之回應)教學網址﹝郭侑欣老師

   的教學部落格﹞: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m254090

六、報告繳交日:5/17(一)前,遲交1日扣5分,以此類推。

七、本期末報告,佔學期總成績20﹪,請自重、勿抄襲(引用他人著作不可超過全文三分之一,且須著明來源,如網站名稱、網址等,否則即構成抄襲)抄襲者報告以0分計算!

5R203,4 11 12 29 32 33 37 39 2010-06-16 18:46:11

5.袁偉翔32號
  看完這本書後第一個想法就是―胡太明的一生真是坎坷!但是後來想一想,或許他只是日治時期,數百萬台灣人民的縮影。還有更多的台灣人,在日本統治的血池中載浮載沉。我想起羅大佑的亞細亞的孤兒有這麼一段―「親愛的孩子你為何哭泣?多少人在追尋那解不開的問題,多少人在深夜裡無奈的歎息,多少人的眼淚在無言中抹去,親愛的母親,這是什麼真理? 」。我想台灣就如書名般,像孤兒一樣,希望有個依靠,希望投入母親的懷抱。

6.周秋萍33號
  作者吳濁流以非同小可的決心,無忌憚的將當時的事實描寫出來,讓我們都能了解當時的深刻苦悶。讀了每一篇都讓我深感意義,也讓我明白當時有著各種不同的觀念與時代的轉變之大,書中主角胡太明的ㄧ生,真的很悲慘。他是一位被歷史扭曲的犧牲者代表。他只不過是想要追求精神上的寄託,所以遠離了故鄉,遊學於日本。但是,他終究在日本沒有找到他中意的天堂,因此,他每天都過著悶悶不樂的日子。不時憧憬著他的理想,卻在這個時後,反被理想踢了一腳。那種感覺真的是很不好受。

7.劉祐齊37號
  這一本《亞細亞孤兒》,真的是一本值得ㄧ看再看的書。因為他把以前日治時期的生活,通通詳細寫的清清楚楚。讓我們都了解到,原來在日治時期的人民是如何過生活的。雖然,書中的結局是悲劇。但是我覺得這也是顯現出我們台灣人的毅力和耐力。我們可以吃苦、可以操。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懂得要付出努力,而不是敷衍了事而已。

8.曾子謙39號
  一個民族的自尊值幾分錢?在那身分矛盾的年頭,就算值得幾文,除了做漢奸,也沒有辦法讓一個被欺壓的民族抬起頭--更何況被欺壓的只是一個孤兒?這個孤兒,我想就是日治時期統治下的台灣。故事中的主角胡太明可以說是被困在那朦朧的象牙塔中。他不想盲目跟從,但也不起身前去制止那在他眼中過於糟蹋自我人格的一切,只是厭惡。

5R203,4 11 12 29 32 33 37 39 2010-06-16 18:45:32

2.古詩涵11號-
  台灣長期以來被外族統治,沒辦法擁有自己的歷史,總是被外族左右。人生在世,實在無法處處如意,蒼天真的無法盡如人意,特別是在太明所處的動盪時代,那時的台灣,是個被異族統治與戰爭摧殘的時代。在小說裡,從太明的眼光,我們看見了台灣人的恐懼、憂慮,對著時代的物轉星移,卻又無能為力的悲哀,這樣的情境,真的難以用言語與筆墨形容,這樣的情境是台灣被日本殖民時期的悲情,也是台灣人與日本人間無法抹去的深刻傷痕。對於這樣的歧視我也很感同身受,因為身為原住民的我,來到這個人生地不熟的苗栗,難免會遭受到一些眼神和言語上的評論,我想台灣就如書名般,像孤兒一樣,希望有個依靠,希望投入母親的懷抱。我不是生在日治時代,無法親身體會當時的辛酸苦辣,但是透過《亞細亞的孤兒》這本文學巨人吳濁流先生冒死寫下的鉅作,一齣齣日治時期悲愴而悽涼的慘劇,活生生的呈現在眼前。傀儡是台灣人民,而操控戲偶的則是日本人。

3.蔡宜慧12號-
  在那樣的時代裡,從原生血緣的觀點來看,太明是漢人的後裔,是台灣人的血統,但卻被日本殖民的結構所羈絆著,太明既得不到民族的認同感也得不到文化上的認同感,他只能像牆頭草一般,隨風擺盪,擺盪在兩邊不同的政治力量與體系下,苟延殘喘,卻又呼吸困難,這樣強烈的孤兒象徵,貫穿了全書,小老百姓只擔心著柴米油鹽的日常經濟問題,但像太明這一類的知識份子,在那樣的年代裡,堅持自己的良知與民族意識,這樣的生命課題,實在是難以克服的,也無怪乎太明最後以瘋狂作收。
4.白松諺29號
  我們沒有成見,也不曾傷害別人,但我們的國家不被承認,只能彎曲背脊,在夾縫中殘喘。可以看到礙於種族的不同,久子與太明無法順利發展;礙於時空背景的不同,太明留日專攻物理回臺竟無用武之地,
在失業許久之後只能在製糖公司當一個會計,且新資是與當時國民學校教師相當,雖然已是製糖公司的最高薪;礙於身分的敏感與矛盾,在日本留學只能被迫承認自己是九州的福岡縣人。到大陸任教時,也不能承認自己是來自臺灣。文化上屬於中國人,但政治上算是日本人,但是走到哪邊都不被尊重和承認,身分上確實有很多的矛盾。所以被稱做是「孤兒」一點都不奇怪。

5R203,4 11 12 29 32 33 37 39 2010-06-16 18:44:28

6. 摘自115頁 綿綿的春雨停止以後,茶樹的嫩葉放出清香,到處可以聽見採茶女爽朗的歌聲,入晚嫩葉的清香益發濃郁,夜空裡飄浮著胡琴的旋律,一切顯得異常嫵媚。

7. 摘自144頁 相傳紫金山的周圍王氣氤氳,每當夕陽西下,山色美麗絕倫;那籠罩著全山的紫色煙靄,也許就是傳說上二千數百年以前,楚威王為鎮定國運而埋藏在地下的黃金所發出的瑞氣。一到秋季,那紫色的煙靄更顯得濃稠美麗,從山頂到玄武湖畔,形成一條優美的稜線,嘆為觀止。

8. 摘自275頁 他一面賞玩著無花果,一面漫步踱到籬邊,那兒的「臺灣連翹」修剪得非常整齊,初生的嫩葉築成一道青蔥的花牆,他向樹根邊看看,粗壯的樹枝正穿過籬笆的縫隙,舒暢地伸展在外面。他不禁用驚奇的目光,呆呆地望著那樹枝,心想:那些向上或向旁邊伸展的樹枝都已經被剪去,惟獨這一枝能避免被剪的厄運,而依照她自己的意志發展它的生命。他觸景生情,不覺深為感動。

9. 摘自65頁 如果說本省籍教員的日語不好,試問我們本省人難道是天生懂日語的嗎?那些日語難道不是你們教我們的嗎?校長自己有一次在朝會裡叫學生出去的時候,不是也把動詞『出Yo』說成『出Re』了嗎?

10. 摘自255頁 在這樣雷厲風行的取締下,所有稻田總算按規定整理得像棋盤一樣地整齊劃一了,官方頗為洋洋自得,但結果卻並沒有因此而獲得增產的效果。雖然如此,官方依然固執自己在案頭計算出來的增產目標,如果實際收穫量達不到這種目標,便把責任推到農民身上,因此農民對於這種無理的要求,莫不怨聲載道。
六.讀後心得
1.游琇閔4號-
以一個知識份子而言,作者那種深沉的感受,迄今無出其右者。證諸今日台灣的處境,這本小說,除了文學的藝術性之外,具有它的前瞻性、代表性。尤其這本小說,作者不顧生命危險之下完成,其精神膽識,更令人為之動容。
當時日本人視台灣人之為二流國民,中國人不承認台灣人是中國人,因此書中的主角在台灣時,要受到日本人的高壓統治,要忍受日本人沒來由的高傲資態,在日本時,要假裝是從福岡或熊本來的,在中國,卻又要假裝是福建人,完全失去主體意識的他,真真正正是個孤兒。作者的這種精神很直得我們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