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1 11:55:27品瑜

遊戲,孩子無法被剝奪的權利


 

  孩子在上海德國學校開學三個月後,學校舉辦了第一次的親職講座,題目是「遊戲與引導」(Spielen und Foerdern),主講的老師Claudia von Seggern目前擔任學校的輔導老師,特別針對情緒、學習與社交能力有問題的孩子,進行個別教學工作。

 

  我感到很好奇,為什麼德國教育會如此重視遊戲呢?

 

  記得孩子先前還在台北上德國學校時,每次與兩位導師進行親職個別懇談時,他們一開始總是關切地詢問我:「我很想了解,作為家長的你是否給予孩子充分的時間去遊戲呢?」

 

  被老師這麼一問,我承認自己是有些錯愕的,因為在我的認知結構裡,遊戲總是與讀書學習衝突,由此在孩子寶貴且有限的時間裡,這兩者幾乎是呈現反比,或甚至是競爭的關係。

 

  記得小時候,父母總是在我們玩到最高興的時候,厲聲地斥責:「玩什麼玩!還不趕快去做功課?!」而在學校裡,老師也總是在放學前叮嚀大家:「回家要記得作功課,不要在外面玩遊戲!」

 

  如今,我自己當了兩個孩子的母親,自然也是很有技巧地步步縮減孩子的遊戲時間,有時也難免很掃興地打斷他們的玩樂,硬是插進最重要的課業或才藝學習。

 

  所以,面對德國老師如此開門見山的一問,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後來經老師一解釋,原來他們曾詢問孩子放學後的時間都從事哪些活動,當時我幫孩子安排了鋼琴與舞蹈的學習,這樣的課後才藝活動在德國老師的眼裡看來,無異是占用了孩子太多的遊戲時間,所以他們才會叮嚀我,注意保留些時間讓孩子能充分且自主地遊戲。

 

    「孩子能在遊戲當中,學會許多生活與社交技能,甚至是耐心的培養與情緒自我管理,這些是在課堂的知識學習所得不到的,所以,孩子課後的遊戲時間,是不可以被剝奪的,也請你將時間交還給孩子。」老師微笑地向我解釋著。

 

  當下,我的確有些震撼,只是尷尬地點頭,表示聽懂老師的建議,但是,我猜對於自己根深蒂固排斥遊戲的慣性,或許得費上一段時間才能修正,這知與行之間的鴻溝,的確挑戰著我自己對於學習的認知。

 

  Claudiavon Seggern老師在演講場地裡,搬來她家大部份的玩具,這不僅是屬於她兩位兒子的,也是他們全家共同的遊戲器材與設備,因為搬運不易,所以一些大型的彈跳床,或者是運動設施,她都無法與大家分享,只能挑一些小巧的家庭益智遊戲、牌組,與自組火車與彈珠台。

 

  就在演講開始之前,老師還邀請所有家長一起動手玩遊戲,只見所有家長都玩心大起地笑鬧起來,有人堆積木,有人則是玩拼圖,還有一群人合作搭建彈珠溜滑梯與軌道,熱鬧哄哄地像幼稚園裡的遊戲室。

 

  幾次彈珠因為滑速過快,而衝出木頭軌道,大夥就爆笑出來,然後趴在地上翻找,然後彼此取笑著。

 

  看著這些德國家長們的熟稔與放意,以及不時傳出來的爆笑聲,這時我才發現自己對於遊戲是多麼的生疏,甚至是固著成人的身份,雙手叉在胸前,完全旁觀者的模樣。

 

  我低聲請教了幾位熟識的家長,才發現他們經常與孩子一起玩這些遊戲,甚至是非常樂在其中,並且還玩出了一番心得,這時我才真正體悟到自己在遊戲方面的失職。

 

  我不僅不喜歡玩遊戲,有時還會因為對於遊戲的錯誤認知,而剝奪了孩子遊戲的權利!

 

  我得承認,這堂講座又給我一次極大的震撼教育!

 

  聽完講座回來,我不斷地喃喃自語著:「我真的是太失職了,竟剝奪了孩子的遊戲權利!」

 

  隔天清晨,我向女兒分享參與講座的心得,還許下承諾,當他們放學時,我一定關上自己的電腦,先陪他們作完工課之後,就搬出放在地下室的所有益智遊戲與玩具,母女們一起好好地玩玩戲。

 

  遊戲,永不嫌晚,而願意陪孩子們遊戲的父母,也永遠有開懷笑聲的幸福。

 

  我願意加入陪孩子遊戲的行列,重新認識遊戲裡的美妙世界!

chiu 2008-12-01 13:54:18

^^有京都子這種肯接受新觀念的媽媽
真是幸福~~

版主回應
唉呦~
這種可玩又有趣的職務
我是樂此不疲啦!
2008-12-01 1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