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17 21:54:37京都子

與16歲德國女孩的對話



  暑假陪同女兒在法蘭克福的中文夏令營進行為期一週的活動,遇見多年未見的朋友的16歲女兒,和Rebecca 與Isabella投緣的她,自然在用餐時間與我有許多的時間閒聊。

  20歲的年齡差距,我並不刻意地與她外在的物質世界拉近、靠攏,我心裡很淡然,因為心裡的對話,是突破這物理的時空象限。

  印象中的她,是位害羞敏感的小女孩,在母親身邊亦步亦趨,卻又有著熟齡的沉穩與多思。她總是睜著大眼睛向外張望,小心謹慎地修飾著自己的一點的小小不同,隱藏屬於自己的獨特美麗與早熟。

  近年,我業已擺脫公關喜歡繞著話題之外打屁、聊天的職業病,長驅直入地以生命對談,我知道,若是兩個生命願意以史詩般地吟詠對話,那麼無意義的聊天、寒喧,終究是噪音與徒然。

  「你在害怕什麼?」我看著她小心翼翼所撐持的笑容,覺得有些心疼,已經活脫成青春美少女的她,體內還是那個睜著驚恐大眼向外張望的小女孩,永遠地想要不讓別人失望。

  談了許久,她啜泣著,關於青少年階段的小心翼翼,卻又找不到一份熱情的所在。她說,惶惶終日、不知所以地微笑著,總是希望不驚擾別人,或者取悅所有關愛她的人,但是,她找不到一個施力點,讓她傾注所有的青春熱情,甚至那些無可名狀的遐思與哀愁。

  我與她分享許多,關於我一路走來的危顫,一位看似品學兼優、運途順遂的平凡女孩,體內翻攪的卻是看不見自己的疑惑,以及不斷討好他人的黔驢技窮。

  直到三十六歲,才終於把眼睛轉而向內觀照,關於自己的美麗與哀愁。

  一星期間斷地對談,以及回台灣之後的電子郵件,女孩告訴我,關於自己新學期生活的重大轉變,她開始勇敢撿擇自己所愛的科目與課外活動,傾注想像與熱情去探索;推開同儕壓力的無聊Pub邀約,大膽地與自己寂然獨處,試著傾聽那無聲之聲;安坐在書桌前,翻閱那些曠古的靈性空谷跫音;她願意承擔自己生命的重量,以及耐著性子等待那未可知的變數。

  我很為她欣喜,一個女孩稚嫩卻鮮活的生命,為自己的精采如此熱情。

  只是,我覺察地不斷告訴自己,關於一個長輩的角色,以及錯置夢想的潛在危機。

  雖然,我總是善意地希望以自己為鑑,期盼她能活出自己的生命況味與美麗。只是,在所有生命史詩的對談之中,我不斷地質問自己,究竟能否清楚地一如初衷,不將自己的夢想轉移在她的獨特生命上?

  我是否怕她受到無明的自戕,就非得要她的覺知超越能力所及?難道犯錯與試鍊,就不是一種自我修行的途徑?

  我是否希望她得到究竟的快樂,就企圖希望她直視所謂的生命幻像,放下有漏的智識?難道生命解構的漫長過程裡,就不能是一種後智的維摩詰般修行?

  一段如早蕨嫩葉般的新鮮生命,而我僅僅是那木質化的葉,一夜之秋的蒼涼,何以能告知、預言她的未來?

  總是在與這位16歲女孩的生命對談裡,我不斷以覺知提醒自己,所謂成全一個生命,也應該包括她所有的試鍊道場:肉身、心理與靈魂,以及在試鍊過程中的觸目驚心。我知道,一旁的自己會喟嘆、心驚,甚至掩目不忍卒睹,然而,這不正是生命從平凡走向獨特,在回歸整體、普同的路徑?

  我需要的,不過是一份相信的力量,相信她終究能在一己的試鍊道場中,証得那份無漏的菩提。

  相信,就已經是一份成全。

  我不斷地提醒自己。相信,是我與這位16歲女孩的生命史詩對談的襯底樂音,對談的旋律萬般變化,但終究翻脫不出份良善的相信。

  我相信,故我在。

  

上一篇:習慣無妨

下一篇:外遇偏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