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之爭
台灣進入社區感染的三級警戒之後,不管是政治用心或自私的用心,都原形畢露。國人由於政府未能順利「超前部署」取得應到貨的疫苗,對防疫中心多有譴責。雖說是由於世界各國對疫苗的迫切搶購和對岸有心的政治運作阻撓,但中央防疫指揮所未能取得足夠的疫苗供民眾施打是事實,也難辭其疚。
理性的人民會體恤CDC的處境,願意接受有限疫苗施打的順位耐心等候,不理性或有心的民眾則疾呼:「給我疫苗,否則免談!」
但疫苗真的是萬靈丹就解決了患武漢肺炎的風險嗎?非也!目前最好的疫苗對於武肺的防護力95%,也還有5%患病的機率。其實死亡的2%患者有九成都是六十歲以上且患有其他三高或重症的老人。剔除這個族群的死亡人數,其實武肺死亡的機率和流感相去不遠。
台灣民眾耐心等待疫苗上巿再依順位施打其實是很合理且是對於防治擴大傳染最有效的方法。但其實就醫學上來說,抗體並不是唯一的抗疫手段:
我們是不是得病?和得病的嚴重程度,其實取決於個人的身體狀況。並不是說沒打疫苗就無法防護新冠肺炎,甚至會死亡。其實我們人體有三道自然的防護力:
一、粘膜,毛髮,外皮和分泌物(汗、淚、唾液、鼻涕、淋巴等,會將病毒阻隔、殺死、稀釋、沖走或粘合送入胃消化中。
二、一旦病毒進入體內,白血球、血小板和巨噬細胞會吞食或殺死病毒。
三、脾和肝啟動化學作戰,製造可以分解或阻斷病毒繁殖的酵素和殺手細胞(t細胞),把病毒消滅。
在這三種自然抵抗力都無法阻止病毒大量繁殖危害的狀況下,才輪到用「外力」介入,打入各種疫苗預防感染或危害。
依疫苗的不同目前有mRNA疫苗(莫得娜、BNT)95%、腺載體疫苗(嬌生、AZ)75%、蛋白質載體(高端、聯亞、COVAX)(尚未完成三期解盲)疫苗三大類。不管那種疫苗都是對付病毒的最後一道防線,且打完後要一定時間才有防護的效果,對於不同體質的人有可能產生各種不同的副作用。
所以疫苗對於體弱的老人或重症在身的患者是比較迫切需要的,如果你是健康的年輕人或青壯的中年人,其實沒打疫苗也不一定會染病或得重症,除非你是日日和病毒見面的第一線醫護或工作人員,否則並沒有迫切的打疫苗的需要,何況等到今年年底時可能世界各大藥廠的疫苗產量已大過需求,可以等到疫苗充裕時再打。
其實新冠病毒也是一種流感病毒(冠狀病毒),現在既已大流行,以後年年都有可能再流行,就像流感由H1N1開始會不斷變異,疫苗也很可能在幾度變異後失效,並不是現在打了就長長久久有了金鐘罩鐵布衫百毒不侵。
那麼,以目前台灣疫情的控制狀況實在還沒嚴重到人人自危像面對毒氣那般處處提心吊膽,除了中老年人和體弱族群,只要確實做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和適當清潔消毒習慣,已足以避免受感染。不日到處就會充斥著自由購買的疫苗商品,在那以前政府也會及時取得疫苗依序為我們防護,我們到底在怕什麼?急什麼?爭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