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29 20:25:33lilou
[歐漫人物]巴尼的故事,我們的故事:「巴尼藍調」作者訪談(下)
===「巴尼藍調」出版距今已有多年,兩位的風格多少有所演變。回看當年作品,感想如何?
巴:它是我極喜愛的幾本作品之一,我們最喜歡的通常是最新著作,如果把新作擺在一邊,還是「巴尼藍調」最讓我感動。一方面,當然因為有我個人故事摻雜在裡頭,另一方面,書中的爵士樂界氣氛營造得相當成功,讓我想起不少年少時的回憶,所以我很喜歡這本書。
路:我的畫風常常變化A書中有些圖確實感覺有點過時。但這本書對我而言,我首次能成功地純熟作畫,比之前的作品好得多。而且當時媒體上常談起,有不少迴響。這本書本身也有它經歷的故事,與巴尼威倫本人重返樂壇息息相關。他後來每年得以錄製兩張唱片,直到去世為止。我也因此被貼上「爵士樂漫畫家」的標籤,受邀參與許多爵士音樂節,其實我個人很少聽爵士樂…
巴:賈克(路斯塔)他聽搖滾,我自己兩種音樂都聽。結果因為「巴尼藍調」這本書,我們都跟爵士脫不了關係…
路 :當我畫關於爵士的作品時,聽的很可能是瑪莉蓮‧孟森(Marilyn Manson)的音樂。( 笑 )我常聽音樂,有時聽如hard rock這樣暴力的音樂,有時也會聽一些傷感的樂曲,比如爵士樂。我自己比較喜愛美國西岸的爵士樂…( 巴:比較放鬆… )沒錯,我也聽不少電影原聲帶、藍調(blues)等等。
巴:…你根本就是亂聽一通。 ( 路:笑 )
=== 您這麼做,是為了培養工作氣氛嗎?
路:不, 其實是想更有活力,與我個人心境相關。
巴:我寫作時什麼也不聽,我不需要音樂來滋養靈感,只需要安靜的環境來寫作。
路:對我來說,音樂的確就像食糧。(笑) 進工作室前,當我騎著單車,有時候一小句話,或某個字眼,會讓我想聽某些音樂。開始工作之前,我會先看看我龐大的唱片收藏庫,如果剛好找到適合的音樂,我就拿來聽個整天。
巴:…所以我才不想跟他一起工作。( 路:笑 )
(巴希果有事先離開)
巴:它是我極喜愛的幾本作品之一,我們最喜歡的通常是最新著作,如果把新作擺在一邊,還是「巴尼藍調」最讓我感動。一方面,當然因為有我個人故事摻雜在裡頭,另一方面,書中的爵士樂界氣氛營造得相當成功,讓我想起不少年少時的回憶,所以我很喜歡這本書。
路:我的畫風常常變化A書中有些圖確實感覺有點過時。但這本書對我而言,我首次能成功地純熟作畫,比之前的作品好得多。而且當時媒體上常談起,有不少迴響。這本書本身也有它經歷的故事,與巴尼威倫本人重返樂壇息息相關。他後來每年得以錄製兩張唱片,直到去世為止。我也因此被貼上「爵士樂漫畫家」的標籤,受邀參與許多爵士音樂節,其實我個人很少聽爵士樂…
巴:賈克(路斯塔)他聽搖滾,我自己兩種音樂都聽。結果因為「巴尼藍調」這本書,我們都跟爵士脫不了關係…
路 :當我畫關於爵士的作品時,聽的很可能是瑪莉蓮‧孟森(Marilyn Manson)的音樂。( 笑 )我常聽音樂,有時聽如hard rock這樣暴力的音樂,有時也會聽一些傷感的樂曲,比如爵士樂。我自己比較喜愛美國西岸的爵士樂…( 巴:比較放鬆… )沒錯,我也聽不少電影原聲帶、藍調(blues)等等。
巴:…你根本就是亂聽一通。 ( 路:笑 )
=== 您這麼做,是為了培養工作氣氛嗎?
路:不, 其實是想更有活力,與我個人心境相關。
巴:我寫作時什麼也不聽,我不需要音樂來滋養靈感,只需要安靜的環境來寫作。
路:對我來說,音樂的確就像食糧。(笑) 進工作室前,當我騎著單車,有時候一小句話,或某個字眼,會讓我想聽某些音樂。開始工作之前,我會先看看我龐大的唱片收藏庫,如果剛好找到適合的音樂,我就拿來聽個整天。
巴:…所以我才不想跟他一起工作。( 路:笑 )
(巴希果有事先離開)
=== 您早年學的是建築…
路:沒錯,我還在學期間,就開始在一些同人誌(fanzine)發表作品。我在Rock & folk雜誌遇到了巴希果,一切慢慢發展。對我而言,那時候畫漫畫不是一份工作,可以看到自己的作品發表出版,完全是純粹的喜悅。
當我的學業即將結束時,我已經出版了三本漫畫。我刻意拉長了修業年限,最後還是得以順利畢業。當時我得畢業,面對兵役問題。那時候我只要拿到文憑,就可以不用當大頭兵。我成為法國外派建築師,在摩洛哥工作了一年半,比當大頭兵要好得多。
這也是為什麼儘管我花了比一般學生多上兩年的時間才畢業,最後還是得拿到文憑。我因此不必當大頭兵,得以在法國駐外單位擔任合作人員。我們可以在國外從事我們的專業工作,如醫生、工程師、建築師等。這些國家通常跟法國有合作關係,比如北非地區,我們這些役男也可以在使館工作。
=== 以前可以用「因違背個人良心原則拒絕服役」(objection de conscience)的理由,改服替代役…
路:當時想這麼做的話,要花蠻多功夫申請,我還不至於如此,更何況我父親跟兩位兄長都是軍人,我這個老么根本不可能這麼做。(笑)
=== 聽說您家族中有不少旅行者?
路:我父親常常四處旅行,我那從未謀面的祖父母們也是,家中有他們留下來的旅行「痕跡」。我在與旅行相關的文化與氣氛中長大,讓我對地圖與旅行產生興趣。我很喜歡看地圖,想像我就要到那些地方遊歷,想望當地特有的地理景觀。我父親有時會帶回來一些圖畫或照片,他常常搭飛機來去奔波。旅行在我的生命中無時不刻存在,不論透過旅行文學作品,或藉著異國物品,它們陶養出我對旅行的愛好。
我喜歡旅行,我很驚訝地發現,我們漫畫家這行並非人人如此,這一行其實不太會跑來跑去,許多同行朋友並不怎麼想離開工作室,而我必須走出去好透透氣。
=== 您還小的時候,就跟著家人旅行嗎?還是等到青少年時期才自己出外闖蕩呢?
路:我首次真正獨自出外旅行,是當我還是青少年的時候,曾到地中海地區的島嶼、美國與荷蘭旅行。
第一次真正自己去旅行,我跟朋友騎著摩托車,以時速三十公里的速度,從巴黎殺到阿姆斯特丹去。對我們來說,一九七三年左右的阿姆斯特丹極富異國情調,它更奔放不羈,與巴黎相比,更為自由。之後比較重要的旅行,就是到美國去了。
路:沒錯,我還在學期間,就開始在一些同人誌(fanzine)發表作品。我在Rock & folk雜誌遇到了巴希果,一切慢慢發展。對我而言,那時候畫漫畫不是一份工作,可以看到自己的作品發表出版,完全是純粹的喜悅。
當我的學業即將結束時,我已經出版了三本漫畫。我刻意拉長了修業年限,最後還是得以順利畢業。當時我得畢業,面對兵役問題。那時候我只要拿到文憑,就可以不用當大頭兵。我成為法國外派建築師,在摩洛哥工作了一年半,比當大頭兵要好得多。
這也是為什麼儘管我花了比一般學生多上兩年的時間才畢業,最後還是得拿到文憑。我因此不必當大頭兵,得以在法國駐外單位擔任合作人員。我們可以在國外從事我們的專業工作,如醫生、工程師、建築師等。這些國家通常跟法國有合作關係,比如北非地區,我們這些役男也可以在使館工作。
=== 以前可以用「因違背個人良心原則拒絕服役」(objection de conscience)的理由,改服替代役…
路:當時想這麼做的話,要花蠻多功夫申請,我還不至於如此,更何況我父親跟兩位兄長都是軍人,我這個老么根本不可能這麼做。(笑)
=== 聽說您家族中有不少旅行者?
路:我父親常常四處旅行,我那從未謀面的祖父母們也是,家中有他們留下來的旅行「痕跡」。我在與旅行相關的文化與氣氛中長大,讓我對地圖與旅行產生興趣。我很喜歡看地圖,想像我就要到那些地方遊歷,想望當地特有的地理景觀。我父親有時會帶回來一些圖畫或照片,他常常搭飛機來去奔波。旅行在我的生命中無時不刻存在,不論透過旅行文學作品,或藉著異國物品,它們陶養出我對旅行的愛好。
我喜歡旅行,我很驚訝地發現,我們漫畫家這行並非人人如此,這一行其實不太會跑來跑去,許多同行朋友並不怎麼想離開工作室,而我必須走出去好透透氣。
=== 您還小的時候,就跟著家人旅行嗎?還是等到青少年時期才自己出外闖蕩呢?
路:我首次真正獨自出外旅行,是當我還是青少年的時候,曾到地中海地區的島嶼、美國與荷蘭旅行。
第一次真正自己去旅行,我跟朋友騎著摩托車,以時速三十公里的速度,從巴黎殺到阿姆斯特丹去。對我們來說,一九七三年左右的阿姆斯特丹極富異國情調,它更奔放不羈,與巴黎相比,更為自由。之後比較重要的旅行,就是到美國去了。
=== 您四處旅行,也創作了不少旅行圖文筆記(le carnet de voyage)…
路:我很喜歡旅行時隨手畫下的圖畫,它們極為自由自在。在工作、插畫與漫畫之外,我們得以重新找回畫畫的樂趣,使用就地找到的媒材與筆記本來畫畫,重新拾回觀看之樂,如此怡然自在。對我來說,旅行隨筆畫畫延長了某些自在舒暢的時刻,我希望能藉著一些小圖重新體會生命中某些時刻。
我的旅行圖畫筆記向來只為了我自己而創作。我以前曾與一位相當有意思的編輯侯比亞(Etienne Robial)合作,有一天我把我所有的旅行隨筆圖給他看,他看了後,決定把它們結集成書(見圖三)。我向來喜愛筆記本這樣私密的創作形式,跳出漫畫或插畫之外的創作領域。我買了許多克朗伯(Robert Crumb) 這類的作品,自己也累積了不少隨筆筆記,一切就這麼開始。第一本出版後,接著有第二本,就這樣發展下去。它們不是報導文學作品,只是描寫一些印象,純粹是我個人觀點的展現。這樣的創作方式演變至今,隨筆筆記成了我創作純繪畫時的素材。我的工作集中在圖像這方面---插畫、純繪畫與漫畫,彼此相互滋養,有所關聯,這樣挺不錯的。
路:我很喜歡旅行時隨手畫下的圖畫,它們極為自由自在。在工作、插畫與漫畫之外,我們得以重新找回畫畫的樂趣,使用就地找到的媒材與筆記本來畫畫,重新拾回觀看之樂,如此怡然自在。對我來說,旅行隨筆畫畫延長了某些自在舒暢的時刻,我希望能藉著一些小圖重新體會生命中某些時刻。
我的旅行圖畫筆記向來只為了我自己而創作。我以前曾與一位相當有意思的編輯侯比亞(Etienne Robial)合作,有一天我把我所有的旅行隨筆圖給他看,他看了後,決定把它們結集成書(見圖三)。我向來喜愛筆記本這樣私密的創作形式,跳出漫畫或插畫之外的創作領域。我買了許多克朗伯(Robert Crumb) 這類的作品,自己也累積了不少隨筆筆記,一切就這麼開始。第一本出版後,接著有第二本,就這樣發展下去。它們不是報導文學作品,只是描寫一些印象,純粹是我個人觀點的展現。這樣的創作方式演變至今,隨筆筆記成了我創作純繪畫時的素材。我的工作集中在圖像這方面---插畫、純繪畫與漫畫,彼此相互滋養,有所關聯,這樣挺不錯的。
=== 走遍這麼多地方,哪些旅程最讓您印象深刻?
路:要看階段而定。一開始以美國為主,後來重心轉到非洲。如今非洲的魔力有點退燒,我轉向南美洲去,對我而言實在寓意非凡。我很欣賞阿根廷、智利與祕魯等國的文化,國度如此遙遠,土地遼闊,仍有許多可冒險探索的地方,即便在文化方面也是如此。
多年前我也曾到日本,與講談社合作。曾有些漫畫家在一位法國人穿針引線下與講談社合作,他曾邀請我到東京待了十五天,十分順利愉快,可惜計畫沒有完成。我也曾到泰國與越南旅行,遭逢毫不熟悉的風景、文化與人們。對我而言,旅行即好奇心之展現。有人說過,因為不了解,所以造訪陌生之地理所當然。
我的旅行歷程時時演變中,目前我比較喜歡寬廣的自然環境。至於城市嘛,即使身在紐約,我需要走得遠遠的,去長島看海。
在地圖上確立我所在的位置,實在好玩得很。我可說是Google Earth俯瞰全球網站的忠實顧客,在網路上就可遨遊各國。將鏡頭拉近觀看,在某些資料比較完備的地區,我們甚至可以看到汽車行駛而過。尤其是一些難以接近、令人嚮往之地,如南極洲、好望角、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地區等地。我很專心地看著繾間A想像我自己在上頭行走。(笑)
一旦有機會旅行,我一定義不容辭出走去。這樣的機會也許當下有,日後不一定會再有。我不像有些朋友,旅行可是他們的專業,例如Jean-Luc Coatalem。我們曾合作過兩本書 ,他是專業的旅行作家,也是GEO雜誌的記者。旅行就是他的工作,無時無刻不在旅行,我們對旅行的觀感當然不同。他必須採訪,跟我的旅行方式不盡相同,我仍保留著旅行的樂趣。
有些時候我也會對旅行感到倦怠,似乎得隨時隨地證明不虛此行,帶回圖像,如圖畫、照片或是影片。然而,如果我們不動身出發,就不會有這些影像紀錄,它們的存在與否與旅行息息相關。對我來說,這讓出外旅行更為理所當然。有時候也會不盡如意,必須了解異國生活與文化如何運作,行走在陌生的城市,必須花費心思,努力適應…可是我就是喜歡這樣。
=== 是否有些旅行讓您覺得難受?
路:有一次,出發之前,人人都跟我說,這趟旅行將會是你人生中最美麗難忘的一趟旅程。即便你已經走遍這麼多地方,跟那裡相比根本微不足道。於是我動身前去,那只是假期中一趟短期旅行。結果事後我告訴自己,我再也不會想回到那裡去,這樣的情況其實很少發生。
那是在印度北邊的Rajasthan一帶,景緻雖然優美,但人實在太多了,我不想在這樣的地方生活下去。旅行的好處,在於幻想日後或許可以回到某些地方生活數個月。我很喜歡這麼做,保留一點人生的夢土,保有其他生活的可能性。Rajasthan雖然美麗,遊客實在太多,我生性不喜歡太多人的地方。這趟旅程其實不錯,只是行前人家跟我說得有多好多美妙,與我實際體驗相較實在有差。
GEO雜誌也曾請我到南太平洋的女爵島(île Marquise),我負責繪製這本合集的封面。
我在當地畫畫,後來變成純繪畫的題材,我常常這麼做。我在旅行過後許久才畫了這張畫,風格簡練。這些隨筆圖畫目的在於啟發我創作純繪畫的靈感,而非詳實記錄旅遊地點的一切。我就是這樣運用我的旅行圖畫筆記,保有完全的自由。我並不會覺得必須忠實呈現事物的樣態,而是我對它們的感受,與攝影相比,圖畫好處多多。我也很喜歡攝影,拍了不少照片,然而攝影與圖畫兩者不盡相同。
路:要看階段而定。一開始以美國為主,後來重心轉到非洲。如今非洲的魔力有點退燒,我轉向南美洲去,對我而言實在寓意非凡。我很欣賞阿根廷、智利與祕魯等國的文化,國度如此遙遠,土地遼闊,仍有許多可冒險探索的地方,即便在文化方面也是如此。
多年前我也曾到日本,與講談社合作。曾有些漫畫家在一位法國人穿針引線下與講談社合作,他曾邀請我到東京待了十五天,十分順利愉快,可惜計畫沒有完成。我也曾到泰國與越南旅行,遭逢毫不熟悉的風景、文化與人們。對我而言,旅行即好奇心之展現。有人說過,因為不了解,所以造訪陌生之地理所當然。
我的旅行歷程時時演變中,目前我比較喜歡寬廣的自然環境。至於城市嘛,即使身在紐約,我需要走得遠遠的,去長島看海。
在地圖上確立我所在的位置,實在好玩得很。我可說是Google Earth俯瞰全球網站的忠實顧客,在網路上就可遨遊各國。將鏡頭拉近觀看,在某些資料比較完備的地區,我們甚至可以看到汽車行駛而過。尤其是一些難以接近、令人嚮往之地,如南極洲、好望角、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地區等地。我很專心地看著繾間A想像我自己在上頭行走。(笑)
一旦有機會旅行,我一定義不容辭出走去。這樣的機會也許當下有,日後不一定會再有。我不像有些朋友,旅行可是他們的專業,例如Jean-Luc Coatalem。我們曾合作過兩本書 ,他是專業的旅行作家,也是GEO雜誌的記者。旅行就是他的工作,無時無刻不在旅行,我們對旅行的觀感當然不同。他必須採訪,跟我的旅行方式不盡相同,我仍保留著旅行的樂趣。
有些時候我也會對旅行感到倦怠,似乎得隨時隨地證明不虛此行,帶回圖像,如圖畫、照片或是影片。然而,如果我們不動身出發,就不會有這些影像紀錄,它們的存在與否與旅行息息相關。對我來說,這讓出外旅行更為理所當然。有時候也會不盡如意,必須了解異國生活與文化如何運作,行走在陌生的城市,必須花費心思,努力適應…可是我就是喜歡這樣。
=== 是否有些旅行讓您覺得難受?
路:有一次,出發之前,人人都跟我說,這趟旅行將會是你人生中最美麗難忘的一趟旅程。即便你已經走遍這麼多地方,跟那裡相比根本微不足道。於是我動身前去,那只是假期中一趟短期旅行。結果事後我告訴自己,我再也不會想回到那裡去,這樣的情況其實很少發生。
那是在印度北邊的Rajasthan一帶,景緻雖然優美,但人實在太多了,我不想在這樣的地方生活下去。旅行的好處,在於幻想日後或許可以回到某些地方生活數個月。我很喜歡這麼做,保留一點人生的夢土,保有其他生活的可能性。Rajasthan雖然美麗,遊客實在太多,我生性不喜歡太多人的地方。這趟旅程其實不錯,只是行前人家跟我說得有多好多美妙,與我實際體驗相較實在有差。
GEO雜誌也曾請我到南太平洋的女爵島(île Marquise),我負責繪製這本合集的封面。
我在當地畫畫,後來變成純繪畫的題材,我常常這麼做。我在旅行過後許久才畫了這張畫,風格簡練。這些隨筆圖畫目的在於啟發我創作純繪畫的靈感,而非詳實記錄旅遊地點的一切。我就是這樣運用我的旅行圖畫筆記,保有完全的自由。我並不會覺得必須忠實呈現事物的樣態,而是我對它們的感受,與攝影相比,圖畫好處多多。我也很喜歡攝影,拍了不少照片,然而攝影與圖畫兩者不盡相同。
=== 您的畫風一開始比較接近寫實,後來逐漸發展出自己的風格。您曾談過想保留圖畫鮮活生動的一面,您是如何做到的呢?
路:我需要讓我自己有點驚喜,我創作漫畫時,喜歡持續研究發展,試著找出我自己的風格。即便是跟我合作的編劇,也都是風格鮮明的作者。他們專注琢磨自己的寫作風格,如巴希果與Coatalem,他們各有自己的寫法。
我則專注於發展我的個人畫風,使用不同的繪圖工具。我畫畫的時候,先用鉛筆畫出來,再用沾水筆、粉彩、毛筆等其他畫材表現,看看哪種結果最有意思。我的圖畫需要這些演變,要不然我會覺得有些厭煩。一部漫畫至少要一年半載的時間來完成,對我來說,當事前的準備工作完成,分鏡表確立後,這部漫畫就已經「存在」了,接下來就只要執行繪圖工作就好。
以剛出版的「惡徒之血」 一書為例,我採用鉛筆作畫,巴尼這本則以沾水筆完成。用鉛筆作畫帶給我更多的驚喜,我很喜愛這種工具。讓我自己感到驚訝,這點非常重要。
對某些人來說,漫畫中的圖畫只是用來講故事用的工具,而我筆下的故事常常不是我自己執筆,所以我花較多的時間在劇情鋪陳營造與圖畫方面。我很難想像老是用同一種方式來繪製作品。我有時用沾水筆,或使用水彩。
而我的作品通常不是好幾本連著出版的漫畫系列(série),所以我可以不斷轉換風格,一本接一本換來換去,我認為漫畫家畫風演變相當重要。
=== 您也有以炭筆繪製的作品…
路:我目前有不少炭筆作品,它們的尺碼相當大,拿來到藝廊展示用。它們比較走向圖像化表現,接近我純繪畫的作品。
=== 您欣賞的藝術家有哪些?
我很受到許多二十世紀初畫家的影響,比如說馬諦斯、莫迪亞尼、高更,德國畫家有Max Beckmann、Otto Dix、George Grosz ,還有Edward Hopper與David Hockney等人 。
從事繪畫的人對影像相當敏感,我們因此吸收了不少影像。腦中積存不少「印象」(impression) ,它們變成重要的影像(surpression),接下來以畫畫「表象/ 表現」(expression)出來。我們作畫,好整理腦中這些印象,當然也有漫畫、攝影與電影方面的影響。
電影方面,我喜歡費里尼的所有作品,或是柯能堡(David Gronenberg)的影片,如去年的「暴力效應」(A History of Violence)。我常去看電影,跟聽音樂一樣,看得很多很多。我也很喜歡Sergio Leone 的西部片,上述導演都很講究如何鋪陳展現劇情,擁有自成一格的想像世界。現在這樣的作品並不多見,我覺得1970 與1980年代有比較多好的導演。
===「女殺」(White Sonya)一書的分鏡看起來就像部電影…
我很喜愛漫畫與電影的密切關係。漫畫家剛開始籌畫一部作品,他的角色其實跟電影導演一樣,必須思考如何構圖、光線設計與演員選擇,如何從一個場景帶到另一景等等。我很喜愛電影,因此很了解這方面的問題。我製作分鏡表時,喜歡弄得很有電影感,「惡徒之血」這本書也是如此。
採訪後記:
路斯塔看來總是悠閒自在,從容不迫,儘管有時候被巴希果虧,也總是像彌勒佛一樣笑容滿面。希望哪天能請他來到寶島一遊,將島嶼風景人文收入他的隨筆筆記,聽聽他私藏的巴尼藍調「原聲帶」…
歐吉桑,最近又要到哪去溜達呢?
■ 侯比亞(Etienne Robial):他於1972年與漫畫家塞絲塔可(F.Cestac)合創「未來之城」出版社(Futuropolis),試圖在傳統歐漫外開創新的路子,堪稱今日歐漫新浪潮的先驅。他也為Canal + 電視台與知名歐漫雜誌設計識別標誌,目前手上策劃的動畫長片「怕黑」(Peur de noir)即將殺青。
■ 巴尼威倫作品集 http://www.loustal.nl/barney_wilen%20story.htm
(感謝路斯塔荷蘭畫迷細心整理)
■ Crumb官方網站 http://www.crumbproducts.com/
■路斯塔提到的畫家請參考http://www.loustal.nl/alastname.htm (請點擊左上角畫家名稱)
路:我需要讓我自己有點驚喜,我創作漫畫時,喜歡持續研究發展,試著找出我自己的風格。即便是跟我合作的編劇,也都是風格鮮明的作者。他們專注琢磨自己的寫作風格,如巴希果與Coatalem,他們各有自己的寫法。
我則專注於發展我的個人畫風,使用不同的繪圖工具。我畫畫的時候,先用鉛筆畫出來,再用沾水筆、粉彩、毛筆等其他畫材表現,看看哪種結果最有意思。我的圖畫需要這些演變,要不然我會覺得有些厭煩。一部漫畫至少要一年半載的時間來完成,對我來說,當事前的準備工作完成,分鏡表確立後,這部漫畫就已經「存在」了,接下來就只要執行繪圖工作就好。
以剛出版的「惡徒之血」 一書為例,我採用鉛筆作畫,巴尼這本則以沾水筆完成。用鉛筆作畫帶給我更多的驚喜,我很喜愛這種工具。讓我自己感到驚訝,這點非常重要。
對某些人來說,漫畫中的圖畫只是用來講故事用的工具,而我筆下的故事常常不是我自己執筆,所以我花較多的時間在劇情鋪陳營造與圖畫方面。我很難想像老是用同一種方式來繪製作品。我有時用沾水筆,或使用水彩。
而我的作品通常不是好幾本連著出版的漫畫系列(série),所以我可以不斷轉換風格,一本接一本換來換去,我認為漫畫家畫風演變相當重要。
=== 您也有以炭筆繪製的作品…
路:我目前有不少炭筆作品,它們的尺碼相當大,拿來到藝廊展示用。它們比較走向圖像化表現,接近我純繪畫的作品。
=== 您欣賞的藝術家有哪些?
我很受到許多二十世紀初畫家的影響,比如說馬諦斯、莫迪亞尼、高更,德國畫家有Max Beckmann、Otto Dix、George Grosz ,還有Edward Hopper與David Hockney等人 。
從事繪畫的人對影像相當敏感,我們因此吸收了不少影像。腦中積存不少「印象」(impression) ,它們變成重要的影像(surpression),接下來以畫畫「表象/ 表現」(expression)出來。我們作畫,好整理腦中這些印象,當然也有漫畫、攝影與電影方面的影響。
電影方面,我喜歡費里尼的所有作品,或是柯能堡(David Gronenberg)的影片,如去年的「暴力效應」(A History of Violence)。我常去看電影,跟聽音樂一樣,看得很多很多。我也很喜歡Sergio Leone 的西部片,上述導演都很講究如何鋪陳展現劇情,擁有自成一格的想像世界。現在這樣的作品並不多見,我覺得1970 與1980年代有比較多好的導演。
===「女殺」(White Sonya)一書的分鏡看起來就像部電影…
我很喜愛漫畫與電影的密切關係。漫畫家剛開始籌畫一部作品,他的角色其實跟電影導演一樣,必須思考如何構圖、光線設計與演員選擇,如何從一個場景帶到另一景等等。我很喜愛電影,因此很了解這方面的問題。我製作分鏡表時,喜歡弄得很有電影感,「惡徒之血」這本書也是如此。
採訪後記:
路斯塔看來總是悠閒自在,從容不迫,儘管有時候被巴希果虧,也總是像彌勒佛一樣笑容滿面。希望哪天能請他來到寶島一遊,將島嶼風景人文收入他的隨筆筆記,聽聽他私藏的巴尼藍調「原聲帶」…
歐吉桑,最近又要到哪去溜達呢?
■ 侯比亞(Etienne Robial):他於1972年與漫畫家塞絲塔可(F.Cestac)合創「未來之城」出版社(Futuropolis),試圖在傳統歐漫外開創新的路子,堪稱今日歐漫新浪潮的先驅。他也為Canal + 電視台與知名歐漫雜誌設計識別標誌,目前手上策劃的動畫長片「怕黑」(Peur de noir)即將殺青。
■ 巴尼威倫作品集 http://www.loustal.nl/barney_wilen%20story.htm
(感謝路斯塔荷蘭畫迷細心整理)
■ Crumb官方網站 http://www.crumbproducts.com/
■路斯塔提到的畫家請參考http://www.loustal.nl/alastname.htm (請點擊左上角畫家名稱)
(圖片來自路斯塔迷網站與Casterman出版社網站,圖一由B. Grimault攝影。原文刊載於大辣辣報)
灰色獸
2007-03-31 12:11:27
看到漫畫家畫風的演變,彷彿看到他們成長的痕跡。看著他們如何從第一部作品出發,如何演變,正好拿來鼓勵自己啊。
嗯,採訪這樣平易近人的歐吉桑,實在是一大樂事,一點架子也沒有。之後也簡短採訪了史奇頓,人也很和善可親。期待哪天歐漫受到矚目,或許就可以請他們來寶島走走囉。 2007-03-31 17:31:31
我也覺得邊聽音樂邊畫畫,感覺速度會快很多,心情也比較好。
畫風演變的確很有趣,顯示在創作路程種種轉變。有時候翻看以前作品,就好像是看相片簿,還會很訝異比前的筆觸竟然是這樣呢!
不過我最覺得有趣的是,不曾想過原來路斯塔是這麼可愛的歐吉桑,哈哈!
版主回應
對啊,音樂的確有助於作畫。不過我也可以理解巴希果的做法,有時寧靜可以讓自己更專注,尤其是在想故事的時候。看到漫畫家畫風的演變,彷彿看到他們成長的痕跡。看著他們如何從第一部作品出發,如何演變,正好拿來鼓勵自己啊。
嗯,採訪這樣平易近人的歐吉桑,實在是一大樂事,一點架子也沒有。之後也簡短採訪了史奇頓,人也很和善可親。期待哪天歐漫受到矚目,或許就可以請他們來寶島走走囉。 2007-03-31 17:31:31
看了這段訪談覺得好過癮啊!尤其可以進一步了解路斯塔對旅行的看法,對我而言,旅行是不可缺的,不過如果是在一直遷徙的狀態,的確也會有些厭煩。
對了lilou,我有一篇中時部落格的訪問,採訪者請我推薦幾個部落格,我想推薦你的,因為我從你這裡學到了很多,到時候出來我再把link給你吧!謝謝你!
份量多少在於個人
好啊
也恭喜你耕耘有成囉 2007-04-02 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