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15 23:25:31lilou
[歐漫人物] 巴尼的故事,我們的故事:「巴尼藍調」作者訪談(上)
2007年一月底。安古蘭漫畫節即將進入尾聲,我跟路斯塔與編劇巴希果約在漫畫家下榻的「水星飯店」見面,展開了一場漫長的訪談。路斯塔看來福泰可愛,頭髮梳得齊整,穿著就像巴黎街頭常見的士紳。編劇巴希果輕鬆打扮,清瘦的他,倒讓我想起Iggy Pop。兩人看到台灣出版的「巴尼藍調」(Barney et la note bleue),眼睛頓時亮了起來,話匣子也就此打開來…
=== 為什麼想以巴尼為題?
巴希果(以下簡稱巴):我們兩人中,就我對爵士樂著迷。我向來喜愛爵士樂,我們倆老早就想合作一本以音樂為題的作品,「巴尼藍調」是我們倆第二部合作作品….
路斯塔(以下簡稱路) :…第二部「長篇」作品。
巴: 沒錯,「巴尼」是我們倆第二部長篇作品,以前都只是些短篇故事。至於音樂方面,我以前浸淫搖滾樂,曾在一家搖滾樂雜誌擔任總編輯。大家都在談論搖滾,然而搖滾樂的影像與氛圍比較不像爵士樂那樣吸引賈克(路斯塔),後者氛圍感覺上更為陰暗…
路:…更加黑暗,充滿了孤獨的氣息。
巴:我把我故事中人物取名為巴尼,但本書並不是爵士樂手巴尼威倫(Barney Wilen)的真實自傳故事。我雖然取用了他的名字與面貌來說故事,但是故事其實跟他沒什麼太大的關係。雖然多多少少有些相關,但真的沒有多大關聯。
=== 您對巴尼威倫是否情有獨鍾?
巴:我挺喜歡他的,但他不是我最欣賞的樂手,不像我喜愛邁爾士‧戴維斯(Miles Davis)那樣強烈,還是也挺欣賞他的。
他很有自己的調調,我喜歡他戴著眼鏡的模樣。這個來自尼斯的天才少年,才十六歲,馬上得以跟美國爵士樂壇重要人物同台演出。總之,本書並不是爵士樂手巴尼威倫的自傳。
當故事完成後,我們改掉了主角的名字,以避免跟真實存在的巴尼本人混淆。可是巴尼這個名字再合適不過了,因為書中人物多多少少還是有他的影子在。我們為此實在傷透腦筋,雖然我們曾試著幫主角取其他名字,可是就是行不通,後來我沒辦法了,最後還是保留了巴尼這個名字。
由於故事內容牽扯到吸毒等情節,巴尼威倫一開始有點生氣。後來他來見我,雖然他一開始不怎麼高興,後來他了解這本書其實是向他致敬之作,而非其他有的沒有的,談的也並非他本人的故事,他才漸漸地可以欣賞這本書。有趣的是,本書也讓他的事業再度起飛。當時的他不再像以前一樣事業騰達,他這個人脾氣暴躁,唱片公司老早就不想再與他共事。
我跟巴尼後來逐漸熟識,成為好友。當時我們有個點子,我們心想,如果能出版他的唱片,應該挺有趣的。於是我們想出版一張與漫畫相關的巴尼專輯,或者說巴尼漫畫的「音樂版」。
我們真的就放手去做了。
路:很可惜這張唱片已不存在,不過或許可以在某處找得到,名為「藍調」(la Note bleue)。唱片封面跟漫畫封面一模一樣,它可說是巴尼漫畫的原聲帶。
巴:…而唱片中的樂曲名稱恰巧就是書中各個章節標題。巴尼原本事業走下坡,這張唱片賣出了十五萬張,他得以風光地重返樂壇,成為所有媒體的焦點,實在有趣極了。可以說,多少拜漫畫之賜,巴尼才得以「重生」。
=== 這大概發生於何時?
路:1985年,或1987年左右。
=== 你們手上是否還有這張唱片?
巴:沒有。
路: 我手上還有這張唱片,它是張二十三轉黑膠唱片,當時還沒有CD。
巴:我們也曾想製作一個與巴尼漫畫相關的物品,書本做成跟二十三轉黑膠唱片的模樣,裡頭同時附上唱片。可惜因為造價昂貴等種種原因,開斯特曼出版社興趣缺缺。要不然同時有唱片跟漫畫一起出版,應該挺好玩的。
=== 或許別的出版社會有興趣推出這類產品…
路: 有啊,比如說「夜曲」(Nocturne)出版社 ,不過現在才有可能推出這種商品。我們本想藉巴尼逝世十週年紀念推出這樣的產品,原來的唱片已經絕版,市面上找也找不到,發行公司也倒閉了。可惜我們跟巴尼的兒子磋商時有點問題,他禁止我們出版這本唱片書。我們不知道他為何這麼做,這一切還不都是為了他父親的作品啊。
=== 你們這麼做,其實也能推廣巴尼威倫的作品…
路:可是巴尼的兒子就是不肯,一切都卡在錢的問題。目前這個計畫暫時擱置,或許有一天會有所進展,我們目前不曉得會如何發展下去。
我曾在拉托維亞首都Vilnius開畫展,他們把「巴尼藍調」一書翻譯成拉脫維亞文。當地人非常喜愛爵士樂,但他們之前並不知道有巴尼這張專輯存在。我把它燒錄成CD帶去,他們複製了五百份送人,雖然只是私下流傳,至少讓大眾了解巴尼的作品,畢竟這張唱片非常棒。
巴:這本書有百分之八十純屬虛構,不過爵士樂手的故事常常大同小異,不是抽煙就是抽大麻什麼的。一般人或許不曉得(乾笑兩聲) ,這本書其實是我們合作作品中,關於我的自傳性故事。透過巴尼這個角色,我說的其實是我自己。
所以書中提到的愛情故事,其實是我自己的經驗,在故事中轉化到主角巴尼身上。漫畫中的巴尼最後去世,而現實生活中的巴尼威倫則在十多年後才撒手人世。所以本書不是巴尼威倫的官方版自傳,而是受他生平事蹟啟發而寫成的故事。
=== 你們如何攜手合作?
巴:當我們合作時,故事完全由我構想出來。我先塑造出整體架構,之後才處理影像構成的部分。我先給賈克故事大要,他憑此完成漫畫分鏡表(storyboard),我接著撰寫文字部分。我只要一個月就完成我份內的工作,賈克要一年才能完工 (兩人笑聲)。合作過程中,我們見面機會其實不多。
路:當我們還在進行「巴尼藍調」時,我們倆都還住在巴黎。我們比較常常見面,聚會討論,一起商討漫畫分鏡表。
巴:我現在住在離巴黎五百公里遠之處,彼此可以透過網路聯絡…(註:巴希果目前住在法國西部外海的雷島(île de Ré),離安古蘭不遠)
路:我就在巴黎獨自處理分鏡表的部分…
巴:以我們的新書「惡徒之血」(le Sang des vouyous) 為例,我們就只見過三次面。
路:我們現在可以分隔兩地工作,因為一開始我們還在巴黎合作時,已摸索出我們兩人特有的工作模式,行之有年。
巴:沒錯,合作過程中我們兩人都很自由。賈克並不想每天盯著我,看我是否有所進展;我一旦完成劇本後,就沒有我的事了,我並會想去查看圖稿。我有時還是會看看畫稿,但我不會挑剔這個不好,那個人物造型不太合適什麼的。
路:頂多就是我要他寫少一點,免得我無法把所有文字納進分鏡表。
巴:對啊,賈克要我把文字寫得簡短一點,我可從來不會要他把圖畫減少些。
路:也對,也要我有空間可以作畫啊 。當文字過長,故事整體會不太均衡,他(編劇巴希果)有時把漫畫劇本當成小說來寫 (笑聲)。我們兩人的互動合作就像打乒乓球。
巴:也有些漫畫家與編劇來往頻繁,三兩天就見面討論,我們倆則不是這樣互動。以新書「惡徒之血」為例,我們只見過三四次面。我們已經習慣這樣的工作方式,不需要常常會面討論。我們現在可以用網路溝通,也可以打電話討論細節。總之,雙方都有相當大的空間可以發揮。
路:其實在歐漫界很少有人如此共事。我自己無法忍受跟傳統歐漫編劇合作,對方甚至已經想好如何分鏡,知道每個格子該如何呈現、如何構圖。這樣一來,漫畫家雖然省下不少工夫,但也少了許多創作的空間,沒有什麼意思了。
巴:巴尼是個真實存在的人物,我們知道他的模樣。要不然我從來不會給賈克人物造形設定細節,告訴他人物的髮色或身材如何。
路:有時候我們會討論這些細節…我們有時會從電影中尋找參考資料,也許某個人物氣質樣貌應該與某某演員類型相近。
巴:我們傾向尋找某種類型的人物,而非描述其樣貌細節….
路:不過這樣會讓我感覺受限,我不得不走向寫實風格,這並非我所希望追求的。
以「浪漫男孩」(Un garçon romantique) 這部作品為例,當我們構思人物長相時,想把他塑造成1960年代的亞蘭德倫(Alain Delon),結果畫風變得比較寫實,比較僵硬。
巴:其實也只有巴尼這本書,主角真有其人,我們有照片為本。
路:然而巴尼這個角色其實也整合多數白人爵士樂手大概的類型,戴著眼鏡,穿著白襯衫,比如像Stan Getz、Bill Evans、Dave Brubeck、Lee Konitz等…( 巴:也多少有點搖滾先驅Buddy Holly的影子在…) 綜合呈現這類型爵士樂手的基本樣貌。
巴:對,巴尼這個角色可說是種種元素混合蘊生而成。
路:菲力普(編劇巴希果)再去想像這個人物的經歷、崛起與淪落過程,以及發生在他身邊種種事情。
(待續)
=== 為什麼想以巴尼為題?
巴希果(以下簡稱巴):我們兩人中,就我對爵士樂著迷。我向來喜愛爵士樂,我們倆老早就想合作一本以音樂為題的作品,「巴尼藍調」是我們倆第二部合作作品….
路斯塔(以下簡稱路) :…第二部「長篇」作品。
巴: 沒錯,「巴尼」是我們倆第二部長篇作品,以前都只是些短篇故事。至於音樂方面,我以前浸淫搖滾樂,曾在一家搖滾樂雜誌擔任總編輯。大家都在談論搖滾,然而搖滾樂的影像與氛圍比較不像爵士樂那樣吸引賈克(路斯塔),後者氛圍感覺上更為陰暗…
路:…更加黑暗,充滿了孤獨的氣息。
巴:我把我故事中人物取名為巴尼,但本書並不是爵士樂手巴尼威倫(Barney Wilen)的真實自傳故事。我雖然取用了他的名字與面貌來說故事,但是故事其實跟他沒什麼太大的關係。雖然多多少少有些相關,但真的沒有多大關聯。
=== 您對巴尼威倫是否情有獨鍾?
巴:我挺喜歡他的,但他不是我最欣賞的樂手,不像我喜愛邁爾士‧戴維斯(Miles Davis)那樣強烈,還是也挺欣賞他的。
他很有自己的調調,我喜歡他戴著眼鏡的模樣。這個來自尼斯的天才少年,才十六歲,馬上得以跟美國爵士樂壇重要人物同台演出。總之,本書並不是爵士樂手巴尼威倫的自傳。
當故事完成後,我們改掉了主角的名字,以避免跟真實存在的巴尼本人混淆。可是巴尼這個名字再合適不過了,因為書中人物多多少少還是有他的影子在。我們為此實在傷透腦筋,雖然我們曾試著幫主角取其他名字,可是就是行不通,後來我沒辦法了,最後還是保留了巴尼這個名字。
由於故事內容牽扯到吸毒等情節,巴尼威倫一開始有點生氣。後來他來見我,雖然他一開始不怎麼高興,後來他了解這本書其實是向他致敬之作,而非其他有的沒有的,談的也並非他本人的故事,他才漸漸地可以欣賞這本書。有趣的是,本書也讓他的事業再度起飛。當時的他不再像以前一樣事業騰達,他這個人脾氣暴躁,唱片公司老早就不想再與他共事。
我跟巴尼後來逐漸熟識,成為好友。當時我們有個點子,我們心想,如果能出版他的唱片,應該挺有趣的。於是我們想出版一張與漫畫相關的巴尼專輯,或者說巴尼漫畫的「音樂版」。
我們真的就放手去做了。
路:很可惜這張唱片已不存在,不過或許可以在某處找得到,名為「藍調」(la Note bleue)。唱片封面跟漫畫封面一模一樣,它可說是巴尼漫畫的原聲帶。
巴:…而唱片中的樂曲名稱恰巧就是書中各個章節標題。巴尼原本事業走下坡,這張唱片賣出了十五萬張,他得以風光地重返樂壇,成為所有媒體的焦點,實在有趣極了。可以說,多少拜漫畫之賜,巴尼才得以「重生」。
=== 這大概發生於何時?
路:1985年,或1987年左右。
=== 你們手上是否還有這張唱片?
巴:沒有。
路: 我手上還有這張唱片,它是張二十三轉黑膠唱片,當時還沒有CD。
巴:我們也曾想製作一個與巴尼漫畫相關的物品,書本做成跟二十三轉黑膠唱片的模樣,裡頭同時附上唱片。可惜因為造價昂貴等種種原因,開斯特曼出版社興趣缺缺。要不然同時有唱片跟漫畫一起出版,應該挺好玩的。
=== 或許別的出版社會有興趣推出這類產品…
路: 有啊,比如說「夜曲」(Nocturne)出版社 ,不過現在才有可能推出這種商品。我們本想藉巴尼逝世十週年紀念推出這樣的產品,原來的唱片已經絕版,市面上找也找不到,發行公司也倒閉了。可惜我們跟巴尼的兒子磋商時有點問題,他禁止我們出版這本唱片書。我們不知道他為何這麼做,這一切還不都是為了他父親的作品啊。
=== 你們這麼做,其實也能推廣巴尼威倫的作品…
路:可是巴尼的兒子就是不肯,一切都卡在錢的問題。目前這個計畫暫時擱置,或許有一天會有所進展,我們目前不曉得會如何發展下去。
我曾在拉托維亞首都Vilnius開畫展,他們把「巴尼藍調」一書翻譯成拉脫維亞文。當地人非常喜愛爵士樂,但他們之前並不知道有巴尼這張專輯存在。我把它燒錄成CD帶去,他們複製了五百份送人,雖然只是私下流傳,至少讓大眾了解巴尼的作品,畢竟這張唱片非常棒。
巴:這本書有百分之八十純屬虛構,不過爵士樂手的故事常常大同小異,不是抽煙就是抽大麻什麼的。一般人或許不曉得(乾笑兩聲) ,這本書其實是我們合作作品中,關於我的自傳性故事。透過巴尼這個角色,我說的其實是我自己。
所以書中提到的愛情故事,其實是我自己的經驗,在故事中轉化到主角巴尼身上。漫畫中的巴尼最後去世,而現實生活中的巴尼威倫則在十多年後才撒手人世。所以本書不是巴尼威倫的官方版自傳,而是受他生平事蹟啟發而寫成的故事。
=== 你們如何攜手合作?
巴:當我們合作時,故事完全由我構想出來。我先塑造出整體架構,之後才處理影像構成的部分。我先給賈克故事大要,他憑此完成漫畫分鏡表(storyboard),我接著撰寫文字部分。我只要一個月就完成我份內的工作,賈克要一年才能完工 (兩人笑聲)。合作過程中,我們見面機會其實不多。
路:當我們還在進行「巴尼藍調」時,我們倆都還住在巴黎。我們比較常常見面,聚會討論,一起商討漫畫分鏡表。
巴:我現在住在離巴黎五百公里遠之處,彼此可以透過網路聯絡…(註:巴希果目前住在法國西部外海的雷島(île de Ré),離安古蘭不遠)
路:我就在巴黎獨自處理分鏡表的部分…
巴:以我們的新書「惡徒之血」(le Sang des vouyous) 為例,我們就只見過三次面。
路:我們現在可以分隔兩地工作,因為一開始我們還在巴黎合作時,已摸索出我們兩人特有的工作模式,行之有年。
巴:沒錯,合作過程中我們兩人都很自由。賈克並不想每天盯著我,看我是否有所進展;我一旦完成劇本後,就沒有我的事了,我並會想去查看圖稿。我有時還是會看看畫稿,但我不會挑剔這個不好,那個人物造型不太合適什麼的。
路:頂多就是我要他寫少一點,免得我無法把所有文字納進分鏡表。
巴:對啊,賈克要我把文字寫得簡短一點,我可從來不會要他把圖畫減少些。
路:也對,也要我有空間可以作畫啊 。當文字過長,故事整體會不太均衡,他(編劇巴希果)有時把漫畫劇本當成小說來寫 (笑聲)。我們兩人的互動合作就像打乒乓球。
巴:也有些漫畫家與編劇來往頻繁,三兩天就見面討論,我們倆則不是這樣互動。以新書「惡徒之血」為例,我們只見過三四次面。我們已經習慣這樣的工作方式,不需要常常會面討論。我們現在可以用網路溝通,也可以打電話討論細節。總之,雙方都有相當大的空間可以發揮。
路:其實在歐漫界很少有人如此共事。我自己無法忍受跟傳統歐漫編劇合作,對方甚至已經想好如何分鏡,知道每個格子該如何呈現、如何構圖。這樣一來,漫畫家雖然省下不少工夫,但也少了許多創作的空間,沒有什麼意思了。
巴:巴尼是個真實存在的人物,我們知道他的模樣。要不然我從來不會給賈克人物造形設定細節,告訴他人物的髮色或身材如何。
路:有時候我們會討論這些細節…我們有時會從電影中尋找參考資料,也許某個人物氣質樣貌應該與某某演員類型相近。
巴:我們傾向尋找某種類型的人物,而非描述其樣貌細節….
路:不過這樣會讓我感覺受限,我不得不走向寫實風格,這並非我所希望追求的。
以「浪漫男孩」(Un garçon romantique) 這部作品為例,當我們構思人物長相時,想把他塑造成1960年代的亞蘭德倫(Alain Delon),結果畫風變得比較寫實,比較僵硬。
巴:其實也只有巴尼這本書,主角真有其人,我們有照片為本。
路:然而巴尼這個角色其實也整合多數白人爵士樂手大概的類型,戴著眼鏡,穿著白襯衫,比如像Stan Getz、Bill Evans、Dave Brubeck、Lee Konitz等…( 巴:也多少有點搖滾先驅Buddy Holly的影子在…) 綜合呈現這類型爵士樂手的基本樣貌。
巴:對,巴尼這個角色可說是種種元素混合蘊生而成。
路:菲力普(編劇巴希果)再去想像這個人物的經歷、崛起與淪落過程,以及發生在他身邊種種事情。
(待續)
(圖一:由左至右,路斯塔、巴希果與大辣總編輯。照片由Tomas拍攝)
(圖二:新書「惡徒之血」封面)
夜色出版社 http://www.nocturne.fr/
惡徒之血 http://bd.casterman.com/isbn/2-203-36606-0/
浪漫男孩 http://bd.casterman.com/isbn/2-203-38859-5/
(圖二:新書「惡徒之血」封面)
夜色出版社 http://www.nocturne.fr/
惡徒之血 http://bd.casterman.com/isbn/2-203-36606-0/
浪漫男孩 http://bd.casterman.com/isbn/2-203-38859-5/
灰色獸
2007-03-28 11:54:25
一本看完不就眼睛花掉?
如果你研究精神夠
又可以找到門路試驗
或許可以像Cornélius出版社總編一樣
慢慢試出適合的顏色
加油加油 2007-03-28 22:26:51
謝謝
我很喜歡大辣選擇不反光的印刷紙(雖然恩奇畢拉的尼可波勒二部曲使用了雪銅紙而且磅數減少,但好像也僅此這本)
我嘗試在美術社找來了道林紙來印製作品,但非最好的全木道林,又加上普通輸出店的油墨實在亮到瞎眼,所以.....希望過ㄧ陣子我就能革命成功。
版主回應
我很難想像用會反光的印刷紙來印漫畫一本看完不就眼睛花掉?
如果你研究精神夠
又可以找到門路試驗
或許可以像Cornélius出版社總編一樣
慢慢試出適合的顏色
加油加油 2007-03-28 22:26:51
灰色獸
2007-03-17 10:44:04
如果你指的是巴尼這本書
據說用的是全木道林紙 2007-03-26 20:45:04
我很喜歡這角色在意自己的鞋子是否弄髒這部份。
色調也很棒,穩重又帶陰鬱,與節奏相得益彰。
還有,ㄧ直想問大辣使用的印刷紙是?
版主回應
你的觀察真仔細:)如果你指的是巴尼這本書
據說用的是全木道林紙 2007-03-26 20:45:04
是男人必須有的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