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9 23:07:54度凡

《蘭亭集序》1 王羲之

《蘭亭集序》    王羲之

【題解與作者】

前言:

    魏晉名士舉止一向風流瀟灑,王羲之亦恬淡高遠之人,為何在本文中卻時時流露出不由自主的感傷?

    魏晉時,隨著時局的日趨混亂,天災人禍的紛至杳來,士人不得不尋求他們的安身立命之道,所以裝聾作啞者有之,揮麈談佛論道者有之,或者就做隱居田園、樂山樂水的高士。他們在表面上或許看來灑脫,但內在其實都隱藏著得失去就不能自主的蒼涼。所以即使是王義之也不免在敘述宴集之樂中流露出不由自主的感傷。尤其是想到生命終歸消亡──這人類無可改變的亙古悲哀,更是極度傷感。

    執迷在世俗追求的人是「心隨境轉」,喪失其主體性,自己的心不能自作主宰。追求落空時,有如切膚之痛,希望實現時,足令人喜出望外,這種患得患失的情緒讓人刻骨銘心、永誌難忘,而且意識越明顯,表示執著越根深柢固,善根就越難萌芽,進而障礙靈慧悟性。因此,徹底消解對世間幻境的執著,實在是生命最為迫切的課題。當我們靈慧悟性提昇時,就能化煩惱為菩提,化無知為有知。因為擁有返觀自照,洞悉心念的智慧,就能將執著、頑固、善變、脆弱、愚痴的心田,轉化為放下、圓融、堅持、活潑、彈性的信心,更能運用智慧的光明力量讓當下每一念「心轉境隨」,這樣就不會迷惑在無常的洪流中。

 

【題解】

  作者:王羲之。

  所屬文學時期(朝代)魏晉南北朝文學。

  文體:序跋類古文,書序、前序。以抒情為主,結合記敘、論說且夾雜駢句的散文。

    章旨:敘當時名士宴集蘭亭飲酒賦詩的盛況、對無常人生之頓悟及作此文之原由。

1.本文選自《晉書王羲之列傳》。主旨在記敘蘭亭(今浙江省紹興市西南)雅集的盛況,並抒發一己感慨。

2.祓褉原為一種巫術之祭,於農曆三月進行,周初已行之,東漢定為官定節日,但日期每年皆不固定,魏晉以後將日期定於三月三日。後發展為文人雅士遊山玩水,宴飲賦詩的娛樂活動。

3.東晉穆帝永和九年(西元三五三年)上巳日(農曆三月三日)王羲之與當時名士太原孫綽、孫統、陳郡謝安(時未仕)、僧支遁,及子凝之、徽之等四十一人,會集蘭亭,舉行春禊(ㄒㄧˋ)。與會者臨流賦詩,各抒懷抱。會後,給世人留下了一部《蘭亭詩集》與一篇《蘭亭集序》。《蘭亭詩》現存三十七首,作者二十一人。

4.眾人匯詩成集,羲之揮鼠鬚筆,用蠶繭紙作序,更以率意任真之筆勢,留下令後人稱頌的書法精品,《蘭亭集序》(又叫《蘭亭序》、《臨河序》、《楔序》、《楔帖》),歷來被奉為「天下第一行書」.(號稱第二行書的是顏真卿.祭侄帖,第三行書是蘇軾.寒食帖)。字字似天馬行空,遊行自在,遒媚勁健,冠絕古今。其中「之」、「以」、「為」、「也」等字都有重複,特別是「之」字多凡二十餘個,但都結構不同,神韻各異。故本文可謂文學美與書法美相互輝映的傑出作品。

5.全文僅三百餘字,寫景、敘事、抒情,無不和諧自然,情感真摯,氣韻生動,是篇清新洗鍊的優美散文。行文有序,先詠時地典故,次詠景物天氣,再詠人情,四詠欲舒之情。語言樸素動人,加上王羲之筆體流傳,無怪乎千古傳誦。

6.本文主要特色之一為駢散互用,讀來音韻諧調,節奏鏗鏘,聲色與內容兼備。尤其文中大量運用了「對偶」句型,雜錯有致。句中對,如「清流激湍」、「一觴一詠」、「天朗氣清」、「游目騁懷」;單句對,如「群賢畢至」對「少長咸集」、「崇山峻嶺」對「茂林脩竹」、「仰觀宇宙之大」對「俯察品類之盛」;隔句對,如「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對「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可奇可偶,奇偶相生,充分展現中國文學的特色。

7.本文主要特色之二為作者對生命的體悟,可掌握「樂」、「悲」的迥異態度,進入文中由景美、事美、情美之樂,轉入深沉生命思考的情緒轉折。

 

【作者】

1.王羲之,字逸少東晉琅邪(ㄌㄤˊ ㄧㄝˊ臨沂(今屬山東省費縣東)人,後南遷為會稽人。王導之姪。

2.王羲之生長於官宦世家,年少時即以聰慧博學而享盛名。歷官江州刺史、右軍將軍、會稽內史等職,世稱王右軍。胸懷曠達,素性淡遠,厭棄繁華生活;因為喜愛浙東山水,定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縣)。

3.王羲之善於書法,楷、行、草諸體,皆能博採眾長,自成一家,所寫草隸,冠絕古今,世人譽為「書聖」。其名品除蘭亭序外,尚有姨母帖快雪時晴帖等,而文學作品亦多見於書帖。

4.文章直抒胸臆,文筆疏朗簡淨;議國事則關心之情溢於言表,敘家常則三言兩語,自然灑脫。後人輯有王右軍集

5.坦腹東床:「東床」、「東床坦腹」、「東床快婿」、「東床佳婿」、「東床嬌客」等,都指女婿而言。這個典故,源自王羲之。

 

【課文精讀】

【第一段】本段為全文大旨,點出時間、地點、人物、風景及當日情景。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爲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語譯】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晚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們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集會,舉行春禊的儀式。此地眾多賢能的人全部聚集在一起,老少濟濟一堂。蘭亭這地方有高大陡峭的山嶺,茂密的樹林,修長的竹篁,又有清澈湍急的水流,在蘭亭的周圍,各種景物相互襯托照映,引溪水環曲成渠,流觴暢飲,依次坐在水邊,即使沒有管絃樂器合奏的盛況,只是一邊飲酒,一邊賦詩,也足以令人痛快敘述深遠的情思。

 

【注釋】

○永和九年︰公元253年。永和是東晉穆帝年號。

○癸丑:古人以天干地支紀年,永和九年,對應的是癸丑年。

○暮春之初︰指三月上旬巳日。暮春:晚春,指農曆三月。

○會稽:ㄍㄨㄟˋ ㄐㄧ地名。浙江省舊縣名,今與山陰縣合併為紹興縣。

○山陰:縣名,浙江省舊縣名,會稽郡的治所,今與會稽縣合併為紹興縣。

○蘭亭:位於浙江省紹興縣西南。地名蘭渚,渚上有亭,稱為「蘭亭」。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漸江水注:「湖口有亭,號曰:『蘭亭』,亦曰『蘭上里』。太守王羲之、謝安兄弟,數往造焉。」

○修禊︰ㄒㄧㄡ ㄒㄧˋ古時一種濯除不潔的節日。於陰曆三月上巳日,臨水洗濯,借以祓除不祥。禊,古代一種驅除不祥的祭祀。於春秋兩季,在水邊舉行。如:「春禊」、「秋禊」。

春禊,古時於三月上巳日,臨水洗濯,以除不祥,稱為「春禊」。見晉書˙卷二十一˙禮志下。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群賢畢至,眾多賢能的人全部聚集在一起。群賢,眾多有才德的人。當天參與集會的人。指孫綽、謝安、支遁等人。畢:皆;都。全部,和下句的「咸」同義。這是「互文」,成對地使用同義詞,目的是避免字的重複,多見於韻文。後一句指王獻之、王徽之,其他年長的人和自己。

○崇山峻嶺:高大陡峭的山嶺。

○茂林:茂密的樹林。修竹:長竹,修長的竹子。修:高,長。

○清流:清澈的水流。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激湍:水花四濺的急流。湍:ㄊㄨㄢ急流的水。

○映帶左右:在蘭亭的周圍,各種景色交相輝映。映帶:景物相互襯托照映。左右,指附近。

○引以為流觴曲水:把圍繞蘭亭的水流,引來作為舉行「流觴」之用。

流觴曲水,古人依修禊的習俗,在每年陰曆的三月三日,在水邊盥洗,藉以驅邪。後來參加者坐在曲折環繞的水流旁,在上游放酒杯,任它順水流下,停在何處,就由坐在附近的人取飲

流觴:古人在暮春三月修褉日列坐曲水之旁,斟酒羽觴浮於上游,任其順流而下,取而飲之。此一活動原有除不祥之義,後世則發展為文士之雅集。觴:酒杯。

曲水:曲折的流水。古代修禊盛會,會者引水環曲成渠,流觴暢飲,稱為「曲水」。

○列坐:依次而坐。次:旁邊,近旁。此指曲水邊。

○絲竹管絃:琴瑟與簫管等。泛指樂器,引申作彈奏音樂的意思。群音類選˙官腔類˙卷十一˙竊符記˙平原慶壽:「誦詩人受祿於天,列絲竹管絃,任歌風舞佾傳仙膳。」

絲竹,琴瑟與簫管等。泛指樂器。漢書˙卷六十四上˙徐樂傳:「金石絲竹之聲,不絕於耳。」

管絃,或作「管弦」。管樂和弦樂。泛指音樂。漢書˙卷七十六˙韓延壽傳:「陳鍾鼓管弦,盛升降揖讓,及都試講武,設斧鉞旌旗,習射御之事。」

○一觴一詠:一邊飲酒,一邊賦詩。引申為飲酒賦詩的意思。詠,長聲吟唱。

○暢敘:談得很痛快。幽情:深遠的情思。發自內心深處的感情。文選˙班固˙西都賦:「願賓攄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

 

【第二段】「承」第一段的內容,藉由風景敘述其內心之「樂」。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語譯】

這一天風和日麗,天空晴朗,空氣清新,暖風和順舒暢,抬頭可以觀覽廣大的天地,俯身可以考察萬物,恣意縱目四望,舒展胸懷,盡情享受耳目視聽的歡娛,確實是人生的一大樂事。

 

【注釋】

○天朗氣清:風和日麗,天空晴朗,空氣清新。

○惠風:和風。和暖的風,指春風。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惠風佇芳於陽林,醴泉涌溜於陰渠。」和暢︰和順舒暢。

○仰觀:抬頭看。宇宙:天地、天下。指世界。淮南子˙原道:「橫四維而含陰陽,紘宇宙而章三光。」高誘˙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以喻天地。」宇,指上下四方。即空間。宙,指往古來今。即時間。

○俯察:俯看觀察。品類:萬物種類。指萬物。

○游目騁懷︰恣意縱目四望,舒展胸懷。游目:目光隨意觀覽。或作「遊目」。游,通「遊」。騁懷:舒暢胸懷。

○極視聽之娛:盡情享受耳目之樂。極,窮盡,這裏是盡情享受的意思。視聽之娛: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視聽,耳目。

○信:確實,的確,實在。

 

【第三段】為文章中之「轉」,亦是全文中心哲理之精華。將「變」的蘊含從不同角度呈現。

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爲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脩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語譯】

  人們彼此親近交往,瞬息之間便度過了一生。有的人喜歡反躬內省,滿足於一室之內的晤談;有的人則寄託於外物,縱情放任,生活沒有約束。雖然他們或內或外的取捨千差萬別,好靜好動的性格各不相同,但當他們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於一時,感到欣然自足時,竟然連自己老境快到也不知。等到對所追求的事物覺得厭倦,情感隨著環境而產生變化,又不免心生無限的感觸而慨嘆。以往所得到的歡欣,很快就成爲過去的事跡,人們對此尚且不能不爲之感念傷懷,更何況人的年歲長短取決於造化,而終究要歸結於窮盡呢!古人說:「死亡及生存是件大事。」這怎麽能不讓人痛心啊!

 

【注釋】

○相與︰結交;相處。相互交往,交接往來。

○俯仰一世︰很快就渡過一生。俯仰︰瞬息。指短暫的時間。一說:低頭和抬頭。此指周旋、應對。

取諸懷抱:取之於內心。即說出自己的抱負。懷抱:抱在懷裡。指心懷的見解。

○晤言︰相見對談。面對面說話。

○因寄所託:隨所遇而寄託情懷。因,依隨。

○放浪形骸:縱情放任,沒有約束。放浪:行為不加檢束。亦作「放蕩」。形骸,身體。

○趣舍萬殊:或取或捨,差別很大。趣,通「取」。音ㄑㄩˋ。萬殊︰萬種差別。殊,不同。

○靜躁︰或靜或動。好靜、好動兩種性格。

○暫得於己:短時間的順心如意。暫,短時間。得,順心如意。

自足:自覺滿足、滿意。

○曾︰竟然、卻。

○不知老之將至:連自己老境快到也不知。太過於投入道理中,以致於忘了一般老人所憂愁的事。出自《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所之既倦︰對所追求的事物己經感到厭倦。所之,指追求的目標。之,往。此指追求。

○情隨事遷:思想、感情隨著環境的改變而產生變化。遷,改變。

○感慨係之:感慨接連而來。感慨,心生感觸而發出慨嘆。係,接連。

○所欣:指為之欣喜的事物。

○俛仰之間:一低頭一抬頭之間。形容短暫的時間。俛,通「俯」。音ㄈㄨˇ

○陳跡:過去的事跡。

○興懷:引發感觸。

○修短:長與短。指物的長度或人的年歲。

○終期︰人生最終的大限。

○脩短隨化二句:壽命的長短,隨造化的安排,最終都必定會結束。脩,長。期,預知。

○死生亦大矣︰死生實在是件大事。語見《莊子‧德充符》︰「仲尼曰︰『死生亦大矣。』」死生,死亡及生存。易經˙繫辭上:「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第四段】此段為「合」,為全文總結。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爲虛誕,齊彭殤爲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語譯】

  每當看到古人為人生變化而興起感慨的緣由,與當今之人完全契合一致,閱覽古人這些文章,總不免嗟傷哀悼一番,不過心中卻不能釋然。我當然知道把死和生混爲一談是虛偽荒唐的,把長壽與夭亡等量齊觀是荒誕胡亂的。後世的人看我們的文章,也會和我們看古人文章一樣。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處。所以我逐一記下與會者的姓名,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儘管時代改變,事物各異,但人們的感觸卻是一致的。後人閱讀這些詩篇,恐怕也將會和我一樣,產生無盡的感慨。

 

【注釋】

○若合一契︰像符契一樣吻合。比喻兩件事物完全相同或一致。形容完全相合。古人刻木為契,各執其半,履行契約之前,先審視兩契是否相合。

○臨文:寫作的時候。嗟悼:ㄐㄧㄝㄉㄠˋ嗟傷哀悼。

○不能喻之於懷:不能釋懷。喻︰理解,明白。之,指臨文嗟悼的情況。懷,心胸。

○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將死生看成是一體的說法是虛妄荒誕的,把長壽和短命看成沒有分別的說法是荒謬的想法。一死生,出自《莊子‧德充符》︰「老聃曰:『胡不直使彼以死生為一條,以可不可為一貫者,解其桎梏,其可乎?』」解作把死和生看作一樣。虛誕,虛偽荒唐。齊彭殤︰把長壽、短命看作一回事。彭殤:指長壽與夭折。彭,彭祖,相傳活了八百歲,長壽的表徵。殤,夭折,未成年而死。此指短命。《莊子‧齊物論》:「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這裡指連莊子這樣通達的說話也不能排遣人生無盡的悲哀,所以是白說白做。妄作:亂講。

○列敘時人︰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者的名字。時人,指當時參與修禊的人。

○致︰情趣,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