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找到我》:心理描繪緝兇
我猜我一定是去失縱、綁架的故事有一種說不出的情意結,所以才會常常看這個題材的電影/小說。
剛看完的《請找到我》跟早前看完的《33天之後》有著許多類似之處,小說又是分開兩個敘事者,一個是被綁架的少女,一個是查案的探員/心理學家,當然兩者還是有著不同,例如被綁的時間一個只是33天,另一個則長達三年;《33天之後》的女主角一直在想著復仇大計,於是讀者聚焦在少女如何自救和復仇,而《請找到我》的女主角則被動地等待救援,只是詳細地描述被綁前的生活點滴和被綁後不見天日的生活;至於查案的過程,其實不管是探員還是心理學家,對讀者來說也是分別不大,總是要一邊抽絲剝繭,一邊想盡辦法誤導讀者,好等結尾有一個令人震撼的轉折。
《請找到我》講述兩個讀中學的少女突然失蹤,由於她們原本就約好另一個好友一起離家出走,所以擾攘一輪後大家都認定她們只是離家出走的少女。但原來她們是被抓到地牢裏,過了三年不見天日的生活。三年後,其中一名失蹤少女被發現死在結冰的河裏,而在同一天,一對夫婦在這個少女的舊居被殘忍殺害。在心理學家的幫助下,警方重啟少女失蹤案,決定尋找另一名失蹤少女……
《請找到我》非常緊湊,層層推進的劇情令讀者追得喘不過氣來。因為由心理學家負責查出兇手,所以經常出現從心理學層面描繪兇手的情況,現實中是不是真的能憑心理描繪來找到兇手不得而知,可是小說最後找到真兇的過程卻過份急促而令人稍微失望。
當真兇的真面目被揭開,讀者難免覺得作者為製造驚人效果而故意安排,跟之前一直鋪陳的心理描繪完全沒有關係啊,而且之前也沒有給讀者足夠的提示,所以小說一直很好看,結局卻未能錦上添花,有點可惜。
書名:《請找到我》
作者:邁可洛勃森Michael Robotham
譯者:陳靜妍
出版:臉譜
日期;2014/6/12
---------------------------------------------------
官方故事大綱:
琵琶和好友娜塔莎在某個早晨失蹤後便音訊全無,警方認為她們是逃家,然而一陣喧囂後,始終沒有找到她們。
三年後,在百年一見的大風雪中,一對夫妻在娜塔莎曾經住過的農舍裡慘遭殺害,警方強烈懷疑凶手是這對夫婦所雇用的雜工阿吉,飽受幻覺所苦的阿吉聲稱當天晚上看到雪人在追逐一個女孩。此時,警方發現失蹤三年的娜塔莎凍死在農舍旁的冰湖中,驚人的是,她的死亡時間不超過二十四小時,也就是在農舍夫妻遇害不久之後。負責調查的探長找來心理學家歐盧林協助解讀犯罪現場,希望能藉此破案。
歐盧林認為阿吉不是凶手,而且相信琵琶還活著,他說服警方重啟調查,查訪兩名女孩周遭的親友、搜索她們的房間、閱讀琵琶的日記。同時,娜塔莎已死的消息傳出後,鎮上居民惶惶不安、人人自危,急著想揪出藏身人群中的兇手──或處死代罪羔羊──來恢復社會秩序。 真相似乎即將解開,但謎團卻越滾越大:琵琶和娜塔莎為何要逃家?這些年她們究竟去哪裡了?娜塔莎怎麼會在三年後才遇害?小鎮居民們各自隱藏了些什麼?阿吉口中的雪人是誰?琵琶此刻又身在何處?
能找到少女的線索,藏在人心最黑暗之處。
上一篇:《33天之後》:被擄少女復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