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2 06:53:12deepmind

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 聖嚴法師著


「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這連續的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合起來叫作「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教經常使用這句話,比如說:「請某善知識為我們開示幾句法要」的「開示」兩個字,就是出於《法華經》。禪宗也講修行要有修有證,要悟入佛性,這也是從《法華經》來的。

「開示」佛的知見是指說法主--佛,「悟入」佛的知見是指聞法者──弟子。這是有感斯應的感應道交,亦稱機感相應。

「開示悟入」四字是由四句話濃縮而來,代表著四個不同的層次:

    *
(一)開佛知見:諸佛出現在這個世間的目的是為了給眾生聞佛知見。眾生本具佛的知見、智慧,只是被煩惱塵封了,所以需要佛來說法開示,為眾生打開各自的智慧之門,得清淨的智慧心,親證諸法實相,斷煩惱,出生死,成佛道,即是開佛知見。
    * (二)示佛知見:「示」就是顯示給眾生看。有人畫了一幅畫在畫廊裡展示,這叫作「示」;你口袋裡有一大筆錢,故意掏出來炫耀,這也叫「示」。給眾生指示出,眾生各人自己本來即具有佛知佛見,再進而幫助眾生、教導眾生如何來顯示自己的佛知佛見。
    *
(三)悟佛知見:為了幫助眾生也能顯示自己的知見,就一定要讓眾生開悟才行,自己不開悟,便顯示不出佛的知見來,所以要使眾生自證、自悟,稱為「悟佛知見」。

     
「悟」有兩種:

1.漸悟:《大毘婆沙論》及《俱舍論》等,都說經三祇百劫的修行難行的菩薩道後始成佛。

2.頓悟:如《法華經方便品》云:「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華嚴經梵行品》云:「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慧海禪師的《頓悟入道要門論》卷上云:「不離此生,即得解脫。」又云:「即修之時,即入佛位。」中國人好簡求速,所以頓悟法門的禪宗,幾乎一枝獨秀。但也因此而養成許多懶人,聰明伶俐鬼,不事實修戒定慧而光賣弄禪語機鋒,野狐禪客滿街走。

      《法華經》的悟佛知見,首先是「開佛知見,使得清淨」,若心未得清淨而仍有煩惱心時時現行,便難悟唯一佛乘的諸法實相。
    * (四)入佛知見:進入佛的知見。

「開」是用佛的語言來說,

「示」是佛為眾生指出眾生各各皆有佛的知見,

「悟」是讓眾生覺悟到眾生自己皆具有佛的知見,

「入」則是進入佛知見,發現自己本身就跟諸佛的知見相應相合。

所以這四句話是有層次的,諸佛出現於世的由緣,就是為了這椿大事:幫助一切眾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