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6 08:35:09deepmind

法華經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

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 聖嚴法師著

 

二、方便品──唯一佛乘,方便說三

自此品至第九品為迹門的正宗分。

「方便品」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法華經》的根本及重要的道理都在其中。

方便,就是前面說過的「迹」、「權」,因為所要說的佛法,可分作方便說及如實說,對未熟者作方便說,對根熟者作如實說。這一品很長,經過濃縮後,篇幅雖然減短,但其主要的內容都已包括在內。現在開始逐段解釋。

「爾時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告舍利弗: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知。」

在這一品裡,舍利弗再三請法,他是佛陀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大阿羅漢。

不要以為阿羅漢都是小乘,像舍利弗就是大乘阿羅漢,許多大乘經也是由於他的請法而說,他當然是大乘菩薩。由於他的請法,所以佛從無量義處三昧起,告訴舍利弗:諸佛的智慧非常深奧,無法以世間的語言去衡量、說明、想像,他的智慧門是對眾生開的,門門都能進入佛陀本懷。但是門開在哪裡?愚癡的眾生不知道如何開門,當然更進不去,就是一切二乘聖者,聲聞與辟支佛,也是難解難入,不能徹底明白。

聲聞(śrāvaka)是由聞佛教誨,依四諦理,經過短則三生,長則六十劫之修行,證阿羅漢之聖者。

辟支佛(pratyaka-buddha)意譯為緣覺或獨覺,無師獨悟,觀十二因緣而悟無常得解脫的聖者。

「吾從成佛已來,種種因緣,種種譬喻,廣演言教,無數方便,引導眾生,令離諸著。」

世尊從成佛到現在,用種種因緣、譬喻廣為宣說,同時也用種種方便引導眾生,目的就是要使一切眾生遠離執著。

這裡所要遠「離」的執「著」,包括人我執與法我執。凡夫的執著是人我執,就是煩惱,也就是以身之地、水、火、風四大及心之貪、瞋、邪見等三毒為自我。

小乘的執著不是五蘊的煩惱身心為我,是執解脫法的所證境界為我;聲聞、辟支佛以法為我,以他們所證的法意、法味及法的層次為究竟,這還是一種執著。

因緣梵語尼陀那(nidāna),為十二分經之一,《大智度論》卷三十三云:「尼陀那者說諸佛法本起因緣,佛何因緣說此事?」佛經均有通序及別序,尼陀那為別序,即是說法之緣由序,名為因緣。

所謂十二分經,亦稱十二部經,即是印度佛經的文體及性質,可分成十二類,因緣及譬喻之外,尚有契經、重頌、諷誦、本事、本生、未曾有、論議、無問自說、方廣、授記。

譬喻(avadāna)是以已知之法,顯未知之法,即是托此以況彼,寄淺以訓深。佛說法善用譬喻,深入淺出,以平常事物襯托深奧的法義。以《涅槃經》卷二十九的八喻最為著稱:順喻、逆喻、現喻、非喻、先喻、後喻、先後喻、徧喻。

《法華經》亦善用譬喻,其中的三界火宅喻、三乘三車喻、長者窮子喻、草木一雨喻、衣內明珠喻、髻中寶珠喻、良醫救子喻等,均極有名而被千古傳誦,名為「法華七喻」。

「舍利弗,取要言之,無量無邊未曾有法,佛悉成就。」
此段經文是說:概略而言,無量數的一切未曾有法,佛是全部成就了的。

未曾有法(Adbhūta-dharma)是十二部經之一,經中記載佛及菩薩所現種種不可思議之事。在此處實際上就是指《法華經》。「未曾有」的意思是稀有難得的,從來沒有發生過的,對於當前的聽法眾而言,是永世以來,從未領略過的,以後也不可能再有比這個更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