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7 09:45:32deepmind

廣論消文327 不須於他更起口水,不勞多看紅紅本釋

廣論消文327  3271-3283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酉二、為斷彼故必須精進聞法分三:

必須精勤聞法的理由 破斥承許不需聞思的邪見

將聞思轉為實修助緣的竅訣

是指導致愚癡的種種因緣。

戍一、必須精勤聞法的理由分四:

聞思修三慧依賴聽聞之故

能斷二障的智慧依賴聽聞之故

教誡須以忍耐心尋求多聞 攝義

亥一、聞思修三慧依賴聽聞之故

故又云:恭敬承事可親師,為引慧故求多聞。謂應親近智者,隨自力能而求多聞。

《攝波羅蜜多論》所以又說:恭敬承事可以親近的師長,這是為了引發智慧而勤求多聞。這就是說,應當親近善知識,隨分隨力尋求多聞。

若不爾者,聞所成慧、思所成慧皆不得生,是則不知修何法故。若有多聞,由思所聞法義,能生思慧,從此能生廣大修慧。

這是從正反兩方面說明,必須隨力尋求多聞的原因。

反面:

若不尋求多聞,聞所成慧和思所成慧都不能產生,如此則無從了知應如何修法、應該修哪類法。

正面:

如果具有多聞,通過思惟所聽聞的法義,就能生起思慧,從思慧又能生起廣大修慧。

可見,多聞是引生聞思修三慧的必要前提,所以最初即應致力於多聞。禮記大學篇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事物有本有末、有始有終,若懂得先後次第,離道就不遠了。)由多聞而思惟,由思惟引生思慧,由思慧而修習。了知這一因果次第之後,首先應將第一步做到位。

如吉祥勇云:寡聞生盲不知修,彼無多聞何所思,故應精勤求多聞,因此思修生廣慧。

這是開示聞思修三慧的因果關係。

如吉祥勇--馬鳴菩薩說(《攝波羅蜜多論》馬鳴菩薩造):如果缺少了聽聞,那就像盲人一樣,根本無從了知修法的內容。若無多聞,則連思惟的內容和方法都不懂,又如何趣入思惟呢?所以應當勤求多聞,通過多聞而開展思惟和修習,即:以精勤聞法為因,聽聞之後,隨順所聞法義如理思惟,再按如理思惟所決定的法義數數串習,這樣便能使聞思修三慧不斷增長、廣大。

亥二、能斷二障的智慧依賴聽聞之故

慈尊亦云:三輪諸分別,是名所知障,慳等諸分別,是為煩惱障。

彌勒菩薩也說:一切能作、所作、作業的三輪分別及習氣,稱為所知障;慳吝等根本煩惱和隨煩惱的分別,即是煩惱障

林師兄消文

慈尊亦云:彌勒菩薩也說。消文者按,指《寶性論》。

三輪諸分別,是名所知障:(執持)三輪之各種分別稱為「所知障」。消文者按,總的來說,能作、所作、及作業是為三輪。別的來說,以布施為例,施者、受者、及施物等三者稱為三輪。又T31 No.1602《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七〈成瑜伽品第九〉:「論曰。一切者。謂三輪。一所知境。二能知智。三能知者。」

慳等諸分別,是為煩惱障:慳吝等之各種分別是「煩惱障」。消文者按,「慳吝等」可包含慳吝、貪欲、瞋恚、懈怠、散亂等虛妄分別。

除慧無餘因,能斷此二障:除了智慧之外,沒有其他能斷此二障的因。

聞為勝慧本,故聞為第一:(而)聽聞(正法)是殊勝智慧的根本,所以聽聞是(一切因當中的)第一。

我對這段本文之理解——

這段本文引《寶性論》先論述二障,然後宣說唯有慧能斷二障及聽聞是勝慧本。

煩惱障 所知障  佛光大辭典

又作二礙。()煩惱障與所知障。係瑜伽行派與法相宗對貪、瞋、癡等諸惑,就其能障礙成就佛果之作用所作之分類。

()煩惱障,由我執(人我見)而生,以貪瞋癡等一切諸惑,發業潤生,煩擾有情之身心,使在三界五趣之生死中,而障涅槃之果,故稱煩惱障。

()所知障,由法執(法我見)而生,以貪瞋癡等諸惑為愚癡迷闇,其用能障菩提妙智,使不能了知諸法之事相及實性,故稱所知障,又作智障。離此二障,則稱二離。〔成唯識論卷九〕

 除慧無餘因,能斷此二障,聞為勝慧本,故聞為第一。

此頌宣說了兩個第一:

一、智慧是一切道中的第一,因為只有智慧能斷二障之故。除了證悟空性的智慧之外,再沒有其他因能夠從根斷除二障。也就是,其餘佈施、持戒等道若無智慧攝持,單憑自身根本無法斷除二障種子,最多只是壓伏粗分障礙,而智慧則能從根斷除二障及其習氣,因此最為殊勝。

二、聞法是一切因中的第一,因為智慧依賴聞法之故。能使智慧產生、增長的依處,就是如理聽聞宣說勝義諦的大乘經論。因此就因而言,聽聞甚深法的智慧最為殊勝。

以上講了必須勤求多聞的理由。

想要做好一件事,首先必須從多方面瞭解它;而要有所瞭解,又需多聽別人講解。成辦世間小事尚需如此,何況要圓滿無上菩提。

有人問:聽了這麼多法,內容也明白了,為何修時卻不起作用?

答:由聽聞所了知的法義無法結合自心實修,有多方面的原因:或是自己智慧不足,或是沒有解說教授(竅訣)的善知識,或者缺少根本上師的竅訣教言。

林師兄消文

論源紀錄——

T31 No. 1611

《究竟一乘寶性論》卷第四

後魏中印度三藏勒那摩提譯

〈挍量信功德品第十一〉

慳等所治法 名為煩惱障 虛分別三法 是名為智障

遠離彼諸障 更無餘勝因 唯真妙智慧 是故般若勝

彼智慧根本 所謂聞慧是 以聞慧生智 是故聞為勝

 

亥三、教誡須以忍耐心尋求多聞

《集學論》云:應忍求多聞,次當住林藪 ㄙㄡˇ,精勤修等引。

等引是定的異名。是身心安樂平等。依靠禪定力能引生這個,因此將定稱為等引

《集學論》說:行持任何善法都要有不厭倦、能忍耐的心。首先應當尋求多聞,然後依止寂靜處,安頓身心之後,如理思惟所聞法義,最後精勤串習聞思所抉擇的法義。

自釋中云:不能忍者,則由厭患,不能堪耐,退失聞等。

《集學論自釋》中說:所謂不能忍,就是由於心裏厭煩而無法忍耐,導致退失聽聞等。

比如,聞法時若無法忍受環境艱苦、氣候惡劣或患病等,就會放棄聽聞。

無多聞者,則不能知靜慮方便、淨惑方便,故應無厭而求多聞。

沒有多聞,就不能了知靜慮的方便、淨除煩惱的方便,所以應當毫無疲厭地尋求多聞。

《那羅延問經》云:善男子!若具多聞,能生智慧;若有智慧,能滅煩惱;若無煩惱,魔不得便。

《那羅延問經》中說:善男子!若具足多聞,就能生起智慧;若具智慧,就能滅除煩惱;若無煩惱,魔就無機可趁。

亥四、攝義

是故聖道最勝命根,謂擇法慧;慧無上因,謂於無垢經論勤求多聞,以諸教理善為成立。

無上,即對無垢經論勤求多聞,不僅是開慧之因,而且是無上因。

所以,對於想如理串習法義的實修者來說,聖道最殊勝的命根,就是簡擇諸法的智慧;而能產生智慧的無上因緣,就是對諸佛菩薩的無垢經論勤求多聞。這是通過眾多教理善加成立的。

戍二、破斥承許不需聞思的邪見分四:

邪見根源是認為實修時不需觀察修

引教言教誡欲成佛者必須廣聞

破斥實修者不需以聞思求知的邪見

破斥欲利聖教才需多聞,自己實修則不需之邪見

亥一、邪見根源是認為實修時不需觀察修

然諸欲修法者,尚不能知聞為必須者,是由於修時不能定解必須觀慧思擇而修,反顛倒解不須多聞過失所致。故自愛者,應棄此過猶如惡毒。

然而,許多想修法的人還不知道聞法是實修的必要前提,這是由於對實修時必須以觀察慧思擇修不能生起定解,反而顛倒理解成不需要多聞所致。因此,自愛的人應當如棄毒般去除這種過失。

亥二、引教言教誡欲成佛者必須廣聞

大瑜伽師云:覺沃瓦,欲成佛一切種智者,不於牛負量經函66辦其所作,而將掌許若講若藏,皆無所成。

大瑜伽師阿彌香曲說:覺沃瓦--「善男子!」(覺沃瓦不是人名,是對他人的稱呼語)!想要成就一切種智的人,就要廣聞如汗牛充棟(形容很多)的經函,不要將如手掌中些許經函(就自認學習很多),而起了像是要講一些,又像要有所隱藏似的,那將一無所成。

這是說,真正要成就佛果,必須廣聞博學,只學少許是遠遠不夠的。

新譯廣論

若不研讀量如犛牛背負之量的經典(譬喻數量極多),反而把一手掌多的經書賣弄炫耀,又或秘而自珍。必定一無所得。(指一些井蛙之輩,只懂得一、兩部經典便到處誇耀,又或以無上秘法自居。)

66 牛負量經函:一頭氂牛馱運的經函。
林師兄消文

而將掌許若講若藏:而手中只有的些許經函,又愛講不講的。{2016.9.24}若講若藏,其對應藏文為སྟོན་པ་ཙུག་སྦེད་པ་ཙུག,《藏漢大辭典》p. 1117釋義:「欲說還止,似露非露。吞吞吐吐地說。」故以「愛講不講」理解之。由於སྟོན་པ།有「講說」與「顯示」之義,而སྦེད་པ།則為「隱匿、暗藏、掩藏」等義,所以簡體版《四家合注》判為「若示若藏」。

樸窮瓦開啟經卷,安置枕前曰:我等是學者故,縱未能看,應於此等而發願心。若不知法,云何能修?

樸窮瓦打開經卷,安放在自己枕前說:我們是求學的人,雖然目前尚無能力研讀,但也應對這些經捲發大願心(以後一定要通曉這些經論)。若不了知法義,則要如何修呢?

慬哦之弟子送博朵瓦時,三云汝等快樂,次云:能得依止我如天覆地之知識,不須於他更起口水,不勞多看紅紅本釋(第三版譯文:無須細看酣暢淋漓之本釋),事業微少,不勞思業果內心安泰,以多咒法成多事業令心飽滿。

慬哦瓦的弟子恭送博朵瓦尊者時,尊者連說了三次:你們很快樂吧!接著又說:你們能夠依止我的這一位如天遍覆大地的善知識(指慬哦瓦),1.就認為不需再對別人所傳法要垂涎三尺,2.不必費心去看那麼多紅色的頌詞和註解,3.也不必做很多事,4.不需勞心思惟業果,5.不用擔憂將會感受何種果報,內心安穩,覺得依靠多種密法成辦事業而讓內心滿足。

博朵瓦尊者這番話似乎是在讚歎,其實是在批評你們已墮入懈怠煩惱之中還不覺察,既不希求聞法也不思惟,又不勤修善法,也不思惟業果。你們要注意哦!

新譯廣論

慬哦瓦的弟子恭送了博朵瓦尊者一段路程後,博朵瓦尊者對他們連說三次:「你們真是快活得很啊!」然後便說:你們能依止我這位像天遍覆大地一樣的善知識(指慬哦瓦)就認為可以不必研讀原典註釋或在相關段落加上標記,亦不必勤勞作務。也許是由於你們不懂得因果,才會樂於以密法成辦事業而自足?

霞惹瓦云:乃至未成佛求學無完,至成佛時始得完畢。

霞惹瓦說:只要尚未成佛,我們求學就沒有完結之時,直到成佛才能結束。

這是說,未成佛之前,天天都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