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4 06:21:37deepmind

廣論消文308 如云:“棄妙喜正法,無邊歡喜因,汝何故反喜,苦因散掉等。”

廣論消文308  3079-308頁末行

申二、發生精進之方便分二: 連結 真實義

第二,發生精進之方便者。

第二引生精進的方法。

酉一、連結

如前所說,二種資糧、一切白法,由依此故生、住、增長,故修精進極為重要。

如上所說,福慧二種資糧及一切白法,皆依精進而生、依精進而住、依精進而增長,故修精進極為重要。

理證:

在自相續中引生精進極為重要,因為二種資糧和一切白法的出生、安住、增長,完全依賴精進。

精進是一切白法的源泉,依靠精進能讓一切白法和福慧資糧出生、安住、增長,對於想圓滿一切功德的菩薩來說,開發相續中的功德之源——精進,極為重要。

此亦惟見寂天菩薩論說,易解、便修、最圓滿故,當說此宗。

在修習精進方面,我(宗大師)也只見到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的解說,容易理解、便於修習而且最為完善,因此以下宣說此宗。

《入行論》中精進的修法有三種特點: 易理解,即詞句容易理解; 便於修,指所說法義容易憶念受持; 最圓滿,即修習的方法最為完善。本論主要按寂天菩薩的教授宣說引生精進的方便,此外雖也引用了其他論典,但都是作為前者的補充。

此中分四: 捨離障礙精進違緣; 修積順緣護助資糧; 依上二緣發勤精進; 由此身心堪能之理。

這四支的次第是決定的,即先修前兩支——捨離障緣、修積順緣,依此而正發精進是第三支,由修精進而身心堪能是第四支。

日常發師開示

一開始,要先把障礙拿掉,然後積順緣,做到這兩點之後,再根據這個去策發精進,有這樣的精進,就能夠成就我們要的一切事情。

現在依次說明:第一、先捨離障礙,也就是去除違緣。精進的障礙,也就是先要了解精進要對治的是什麼,了解了以後,要曉得斷除它的方法,透過修習就可以把它斷除掉了。

初中分二: 明所治品; 修斷彼之方便。

① 認定精進的所治品或違品; 修持斷除違品的方便。

首先認定精進的違品和斷違品的方法,之後依之勤修,就能遣除精進的違緣。

亥一、明所治品分二: 明懈怠 明懈怠之因

今初。

金一、明懈怠

不入道者略有二類:一雖見能修而不趣入;二怯弱不入,謂我豈能如是修習。

不入道的情況略說有兩類: 雖然能修,但心不趣入; 由於怯弱而不趣入,即心想:我怎麼有能力這樣修呢?

雖尚有餘能不能修未嘗思擇而不趣者,然此是說求解脫者,彼非此說。

(除了前述兩類之外)雖然還有連自己能不能修,都不曾思惟抉擇而不趣入的人,在此處是專門針對希求解脫者宣說的。

世人沒有解脫之心,所以不會考慮自己能否修持,他們沒有入道的動機,當然不會趣入修行。此處是針對內道修行人宣說的,因此不必涉及這種情況。

初中有二:一推延懈怠,謂念後時有暇能修;二雖非如是,然於庸常諸下劣事,貪著覆蔽。

是指雖然能修而不趣入的情況,這也有兩種情況:

一、推延懈怠,即認為以後還有時間可以修持

二、雖然不拖延,但卻貪著世俗的下劣事業,由於貪著而障蔽了行善的勇悍心。

為什麼貪著下劣事業會障礙精進呢?因為二者所緣不同,貪是心緣可意境隨逐耽著,而精進是緣善法勇悍。若心緣下劣事耽著難捨,則無法對善法勇悍,兩者不能同時發起,亦即:心緣下劣事,就不能緣善法;緣下劣事重,緣善法就輕。所以,貪著下劣事必定無法精進。

如《入行論》云:說其所治品,懈怠耽惡事,自輕而退屈。

如《入行論》所說,精進所要對治的一共有三種:「懈怠」就是推延、暫時不做、馬馬虎虎;「耽惡事」就是耽著下劣的事情,眼前看起來只是下劣,實際上是壞事,是將來把我們拖累在生死當中受無邊大苦的原因。還有自輕,自己覺得:「唉!我不行啊!」這三種都是不能上進的原因。

 

小結:

障礙我們入道的情況有兩類:

一是自己能修而不趣入;二是以自輕、怯弱之心而不趣入。能修而不趣入中又有兩種:

一是推延懈怠,二是耽著惡事。

因此,精進有三種違品--推延懈怠、耽著惡事和自輕怯弱。

金二、明懈怠之因

能生懈怠之因者,謂諸懶惰、味著微樂、愛睡眠樂、不厭生死。

能生起懈怠的因緣,即懶惰、耽著微小樂受、愛著睡眠樂受、不厭離生死。

如云:懶惰受樂味,愛習近睡眠,不厭生死苦,當生諸懈怠。

如《入行論》所說:懶惰、耽著世間樂受、喜歡睡眠、不厭離生死諸苦,依靠這些因緣將會生起種種懈怠。

有釋前二句文,謂明如何生起之相。

有些注釋將前兩句解釋為:這是說明懈怠生起的相狀,即若有懶惰、愛享受、貪睡眠等現象,就是生起了懈怠煩惱。

認定了懈怠之因後,應當精進斷除,而要斷除又需掌握方法。

以下就學習斷除懈怠的方法。

亥二、修斷彼之方便分三: 破除推延懈怠 破除貪著惡劣事業 破除退屈或自輕

修斷彼方便分三。

修行破除推延懈怠的方法分為三種

金一、破除推延懈怠

初破除推延懈怠者,略有三種,謂已得之身速當壞滅,命終之後墮諸惡趣,如此人身極難再得。

破除推延懈怠的方法,略說有三種,即思惟: 人身無常,很快就會失去; 死後將墮入惡趣; 這樣的人身很難再獲得。

由修此三能除執為有暇懈怠,引發恒覺無暇之心。此三於前下士之時,已廣宣說。

通過思惟這三者,就能破除執著還有時間的推延懈怠,引發常常感覺沒有閒暇的心(即覺得來日無多的緊迫感)。這三者在前面下士道時,已廣泛宣說。

金二、破除貪著惡劣事業

二、破除貪著惡劣事業者,應觀正法是能出生現後無邊喜樂之因,無義狂談、掉等散亂,是能失壞現前大利,引發當來無義眾苦無依之處,修習對治而正滅除。

破除貪著惡劣事業,即應觀察唯有正法是能出生今生和來世無邊喜樂的因,而無意義的狂談(狂妄自大的言語-《論語. 衛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掉舉等散亂,是能失壞現前大利益、引發來世眾多無義痛苦的來源。

了知貪著劣事的過患之後,即應努力修習對治法,滅除耽著惡劣事業的顛倒心。

如云:棄妙喜正法,無邊歡喜因,汝何故反喜,苦因散掉等。

無邊歡喜因,即出生無邊歡喜的來源——正法。

如《入行論》所說:正法是能出生無邊歡喜的來源,為何你偏偏捨棄這殊勝的歡喜,反而耽著諸苦之因——喧鬧、散亂、掉舉等?不應歡喜,這些是苦因的緣故。

金三、破除退屈或自輕分三: 略說 廣說 攝義

三、破除退屈或自輕者。

木一、略說

如是破除推延、耽惡事已,雖於正法能起勇悍,然非以此便為喜足,應於大乘精勤修學。故應除遣於彼怯弱,謂念如我何能修證。

這樣破除了推延和耽著惡事之後,雖然能對正法發起勇悍,但不能以此而滿足,應對大乘精勤修學。所以應當遣除對菩薩行的怯弱心,即遣除認為我怎麼能修證的自輕心理。

我們破除了推延和貪著惡事之後,內心會有很大的轉變,不再拖延修法或者耽著睡眠、無義閒談等,時時會有想修正法的歡喜心。然而,菩薩行的難度大、數量多而且極其廣大,初發心者容易因此心生怯弱,故應進一步遣除對難行精進的違品。

按照《入行論》所說:菩薩修道時,內心必須要有無比的勇氣,面對眾多難行,應當發起不退屈的擐甲精進和勤積二資糧的加行精進;而且,正行時應以正知正念對於實修發起精進,身心要在調柔自在的狀態中圓滿菩薩行。

木二、廣說分二:

依寂天菩薩論典宣說 依龍猛菩薩論典宣說

水一、依寂天菩薩論典宣說分三: 於所應得破除退屈 於能得方便破除退屈 於所安住修道處所破除怯弱

此中分三:於所應得破除退屈;於能得方便破除退屈;於所安住修道處所破除怯弱。

於所應得破除退屈對於應得的佛果破除退屈。也就是破除「佛果我豈能得」的心理。

於能得方便破除退屈對於能得的方便破除退屈。也就是破除「難行之苦我豈堪能」的心理。

於所安住修道處所破除怯弱對於修道安住的處所破除怯弱。也就是破除「須無量劫安住生死我不能修」的心理。

日常法師開示

第一、我們應得的是佛果,就是無上菩提。因為佛說佛果難得,因此我們感到害怕,這個要把它破除。

第二、是我們不怕了要去修學,可是要得佛的果位一定要種下相應的因行,也就是我們要有修學的方便(方法),對於學佛要做這麼多的事情感到害怕,這個也要破除它。

第三、破除了以上兩點,正式去行持的時候,在修道的過程當中,要經過那麼長的時間,要做那麼多的難事,又感到害怕,這個仍要破除。

這裡就一步一步的指出真象,我們如理的了解以後,自然而然到那時候不但不怕,而且還會勇悍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