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消文216 如《本地分》引經說云:“我觀大地,難得汝等,長夜於此未曾經受無量生死。”
廣論消文216 216頁8行-217頁3行
巳二、修此一切成悅意相分二:
① 連結 ② 對一切眾生成立悅意之相
引發一切成悅意相者。
先要對一切有情生平等心,進一步修成悅意相。
午一、連結
《修次中篇》云:“慈水潤澤內心相續,如濕潤田,次下悲種易於增廣,故心相續以慈熏習,次應修悲。”
《修次中篇》說:“以慈愛的水滋潤心相續,就像以水潤澤田地一樣,然後再播下悲心種子,就容易增長廣大。所以,首先應以慈熏習心相續,然後應修習悲心。”
所說慈者,謂於諸有情,見如愛子悅意之相。
所說的慈,即見一切有情都如愛子那般悅意的相。
此處的“慈”是指悅意慈。
又此所說,由修等捨息滅貪、瞋不平惡澀 ,如調善田。
而且,此處所說,由修習平等捨而息滅貪嗔不平等的惡澀,就如平治田地一樣。
次以見為悅意慈水而潤澤已,下以悲種,則大悲心速疾當生,應當了知極為切要。
內心平等之後,再以見有情為悅意相的慈水潤澤心田,其次再播下悲心的種子,大悲心就會迅速發起。當知如是觀修是極為切要的。
午二、對一切眾生成立悅意之相分五:
① 修習知母 ② 修習念恩 ③ 修習報恩
④ 攝念恩、報恩之義 ⑤ 佛門之孝道
此中有三。
對一切眾生成立悅意之相,具體修法即知母、念恩、報恩三者。
未一、修習知母分四:
① 以理成立 ② 以教成立 ③ 以理成立還將做母
④ 攝義
申一、以理成立
初修母者,生死無始,故自受生亦無始際,若生若死輾轉傳來,於生死中未受此身、未生此處決定非有,亦無未做母等親者。
因為生死不見開始,故可推知自己的受生也沒有最初的邊際。由於輾轉生死無數次,故在生死之中必定沒有我們不曾取受過的身體、不曾轉生過的地方,沒有未曾做過母親等親人的有情。
轉世不見起始,故必有無數次的受生,而每次受生時,必定取一具身體、有一個生處、有一位母親。因此無始至今,受生的身體無量無邊,上至梵天下至地獄,未曾取受過的身體一個也沒有;受生的地方無量無邊,十方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曾投生過;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妻兒等也是無量無邊,有情無不做過自己的親人。
申二、以教成立
如《本地分》引經說云:“我觀大地,難得汝等,長夜於此未曾經受無量生死。”
如同《瑜伽師地論‧本地分‧第九卷》中引佛經所說:“我觀大地,難得一人不曾在這塊土地上受過無量生死。”
“我觀有情,不易可得,長夜流轉,未為汝等若父若母兄弟姊妹軌范親教,若餘尊重若等尊重。”
我觀有情,也很難發現在漫漫長夜的流轉中,沒有做過你們父親、母親、兄弟姊妹、軌範師、親教師、或其餘的上師或等同上師。」
申三、以理成立還將做母
此復非僅昔曾為母,於未來世亦當為母,無有邊際。
而且,不只是過去世曾做過母親,未來世還將無數次做自己的母親。
如是思惟,於為自母,應求堅固決定瞭解。此解若生,次念恩等亦易發生,此若未生,則念恩等無所依故。
這樣思惟,對有情是自己的母親,應當尋求堅固決定的瞭解,理由是:若對“有情是母親”生起了定解,其後念恩等也就容易生起;相反,若定解未生,念恩等便沒有依處。(知母之後,才有“諸母有情”這一所緣境,成為念恩、報恩等的所緣。所以,“知母”是後後修法的所依。)
申四、攝義
實修道次第時,必須逐步進修,每次只修一個方面。修平等捨,可以遮止貪嗔的現行,讓心平等;但是,為了引起強烈的利他心,接下來還要修知母,做為念恩、報恩等的所依。一般,我們只會對親人的苦不能忍受,因此要設法將一切眾生安立為至親,和我們關係最親、最直接的親人就是母親。因此,若能對“有情都是母親”生起定解,就可以緣有情修習念恩、報恩、慈心、修心。所以,通過經典和真實理論認定有情是母親,極其重要。
當真正生起“知母”定解時,即使只是布施旁生一口飯,但想的是普天下所有母親,由於意樂是緣無量法界眾生,就有等同法界眾生數量的功德。所以,修持大乘道時,有情是和諸佛同等重要的所緣,這非常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