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6 09:21:44deepmind

廣論消文199 若於四諦三寶業果獲得定解,則不復生疑惑隨眠。

廣論消文199  19911-2007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午二、別別教誡分六:

教誡依止愚癡的對治 教誡依止瞋恚的對治

教誡依止貪愛的對治

教誡依止貪著世間八法的對治

教誡依止慢疑的對治 教誡依止隨煩惱的對治

針對貪瞋癡慢疑五根本煩惱,別別教誡應當依止相應的對治。

此諸煩惱如何斷者。

以下宣說如何斷除根本煩惱和隨煩惱的方法。

未一、教誡依止愚癡的對治

謂癡罪重極難遠離,為餘一切煩惱所依。

愚癡業罪重,極難遠離,是其他一切煩惱的所依。換言之,以愚癡執著我,從我執生起一切貪、瞋、傲慢等煩惱。

彼之對治,多修緣起,善巧生死流轉還滅。若能修此,則五見等一切惡見悉不得生。

愚癡的對治就是多修緣起,善巧了知生死流轉和還滅的道理,如果能這樣修,則可以遣除五見等一切惡見。

(五見--壞聚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邊見、邪見)

三種愚癡的對治:

一、業果愚蒙的無明,它的對治是通達黑白二種業果的緣起修行之理;

二、真實義愚蒙的無明,它的對治是通達十二有支流轉還滅的道理;

三、執著人我的薩迦耶見無明,它的對治是緣起性空緣起修行之理,由於內外一切法都是以因緣緣起而產生,因此沒有一個作者和受者的補特伽羅,觀修此義便能遣除薩迦耶見。

大般若經598

「善勇猛!若諸菩薩能如是行,則不緣我清淨而行,亦不緣有情、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使作者、起者、等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使知者、見者、使見者清淨而行。何以故?善勇猛!是諸菩薩已能遍知我乃至使見者所緣本性清淨故。若諸菩薩能如是行,為行般若波羅蜜多。

 

未二、教誡依止瞋恚的對治

瞋與現後二世大苦,斷諸善根,是大怨敵。

瞋恚帶給我們現世和後世的大痛苦,摧毀我們多劫辛勤積累的善根,是真正的大怨敵。

以現世而言,執著瞋恚,內心不寧靜,難以生起喜樂,心情煩躁,坐臥不安,而且損壞自己的名聲,讓親友遠離,沒有好人緣,也使容貌不莊嚴,今世後世都讓人們不樂看見。而且動瞋心會使智力下降,失去辨別是理非理的理智,以瞋心又會引發各種殺盜婬的惡劣行為。以後世來說,瞋恚會讓人迅速墮落惡趣。

瞋心能毀壞善根,佛在經中說:曼殊師利,以能壞百劫所修善根,故名瞋恚。

如《入行論》云:無罪能如瞋。

如《入行論》所說:沒有比瞋恚更嚴重的罪業。

《佛遺教經》說:瞋恚之害,則破諸善法,……劫功德賊,無過瞋恚。由於瞋心是失壞善法的根本,具有頓時摧毀善根的作用,所以是極嚴重的罪。

故一切種莫令生起,勵修忍辱。若不生瞋,則於現法亦極安樂。

因此,任何時候都不要讓瞋恚生起,應當努力修忍辱。假如能不產生瞋恚,則於現法也會很安樂。

如《入行論》云:若能勵摧瞋,此現後安樂。

如《入行論》所說:如果能夠努力摧滅瞋恚,在現世和來世都會感受安樂。

比如,如果能遣除瞋恨,就可以無憂無慮,睡覺也安心。在《菩薩地論》中說:修習安忍的人能摧伏瞋恨,所以沒有不安樂,臨終時天人也會降臨,在鼓樂聲中迎接他。《親友書》中說:斷瞋獲得不退果,此乃佛陀親口說。

一切時候不讓瞋恚生起的方法,就是修習慈心和依止安忍,另外,可以多多思惟瞋恚的過患和慈心、安忍的種種功德,這些在上士道當中會詳細解釋。

未三、教誡依止貪愛的對治

貪愛能令先造一切善不善業漸增勢力,能生生死。

貪愛能讓以往造作的一切善業和不善業,逐漸增上勢力,由此令有情受生在生死當中。

這是按十二有支流轉生死的道理而宣說的,先造善不善業是能引的宿業,以貪愛的滋潤能使業習氣逐漸增上勢力,如此具足能生支之後,必然在生死當中由善業受生善趣,由不善業受生惡趣。

又欲界者,從受用境觸緣生受,味著生愛,應多修習內外不淨及貪欲塵所有過患,而正遮除。

特別以欲界而言,是從受用五境的觸因緣而產生受,由耽著受而引起貪愛。對治方法是多多修習內身和外境的不淨觀,以及貪著欲塵的過患,由此遮除貪愛。

世親大阿闍黎云:鹿象蛾魚蠅,五類被五害。

這是以旁生比喻人類貪著五欲的後果。鹿、大象、飛蛾、魚、蒼蠅這五者分別被聲、觸、色、味、香所損害,它們都是因為貪欲而喪身。

鹿好音樂,獵人就利用牠這個執著,彈奏音樂,鹿被音樂聲引誘過去後,就葬身在獵人槍下。

公象在發情期,獵人就以母象誘惑牠,公象貪著和母象身體的接觸,結果被獵人捕獲。

飛蛾貪著光色,見到燈光就飛撲過去,結果被燈火燒死。

魚貪著味道,釣魚的人以魚餌引誘,魚兒就會上鉤成為他人盤中餐。

蒼蠅貪著刀刃上蜂蜜的芳香,結果死於刀刃之上。

一害況恒常,近五何不害?

耽著五欲中的一種,尚且有生命危險,何況人類日夜恒時依止追逐所有的五欲,怎麼可能不遭損害呢?

從長遠觀察,我們欲界眾生都是因為貪著五欲而引生各種煩惱,而長夜漂泊在無邊無際的輪迴當中,因此貪著五欲比服毒還要可怕。

未四、教誡依止貪著世間八法的對治

又易生難離,謂愛四事利譽稱樂,及於此等四相違品意不歡喜,當修對治。

容易產生又很難脫離的就是耽著世間八法。

順緣方面是貪愛利譽稱樂四法,利是利養,譽是名譽,稱是稱讚,樂是各種享樂;

逆緣方面是不歡喜相違的衰毀譏苦四法,衰是衰敗,毀是毀辱,譏是譏諷,苦是痛苦,

應當對這四種不離愛和四種乖離愛修習對治。

總之,輪迴所有的過患,都是以這二者直接或者間接產生。所以,一切輪迴的過患可以歸攝在世間八法的過患當中。

此復總修生死過患,特修念死,即能退除。

歸攝來說,通過修習生死過患、特別是修習念死,就能退除對世間八法的耽著。

未五、教誡依止慢疑的對治

慢於現法最能障礙當生之道,及是當來奴賤等因,故應斷除。

慢煩惱從現法來說,最能障礙要生起的道,而且會成為來生地位卑賤等痛苦之因,所以應當斷除。

在《正法念住經》和《慧海請問經》當中,更具體地宣說了慢的種種過失。

為什麼傲慢最能障道呢?因為以傲慢緣著高相隨轉,內心沒有取捨智慧。不能知道法和非法,不知該不該說、該不該做,也不知是處非處。導致不該做的去做,應該做的不能去做。

以上從戒、定、慧、利他的角度,分析了傲慢最能障礙當生之道。確實是我慢高山不出功德之水。

斷除道理。

斷除的道理,就是思惟自己的五取蘊只是苦的自性,沒有一點值得傲慢。

如《親友書》云:當數思惟老病死,親愛別離及諸業,終不能越自受果,由對治門莫驕慢。

如《親友書》所說:老、病、死、愛別離等這些世間苦果以及造成苦果的因——種種有漏業,自己這樣一個凡夫,無論如何都不會超越自己造業自受苦的迷亂境界。反覆思惟此理,就能對治緣種姓、相貌、智慧等所起的傲慢。

若於四諦三寶業果獲得定解,則不復生疑惑隨眠。

如果對四諦、三寶、業果得到定解,就不會再產生疑惑和隨眠-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