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消文166 積集皆銷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終別離,有命咸歸死。
廣論消文166 第164頁11行-165頁第8行:
益西彭措堪布 廣論講授:思惟六苦
「丑二」:思惟六苦
酉五、數數高下過患分三:一、引《親友書》說明 二、解釋相關詞句的意義 三、歸攝心要而修行之理
數數高下過患者。
思惟六苦中第五不斷從高處墮落的過患,是指生死中的一切圓滿最後都以墮落告終的痛苦相狀。
由此可見,生死中的圓滿並不可靠,並不是真實的依靠,從它無常壞滅的自性便可以認定它痛苦的自性。
戌一、引《親友書》說明
下面這一頌是說明六趣中墮落的痛苦。
如云:“既成百施[1]世應供,業增上故復墮地,既滿轉輪聖王已,復於生死為奴婢。”
如《親友書》說:一旦榮升為帝釋天王,就成為三十三天及以下所有人天的應供處,長期被天下人所崇拜和供奉;但是,當福報享盡之後,由於被業力牽引,又會墮落下地,一切都化為烏有。另外,轉輪聖王從登基開始,就以威勢統攝四大部洲,成為王中之王;但是福報享完之後,又會在生死當中墮為奴婢,只能低三下四地受人使喚。
如此類推以往的圓滿,便知並不真實,完全是具有欺誑性的假相,本質不離苦性。
以下分說天人是如何安樂,以及他的命盡後又是如何衰損。
下面這一頌是說明感受從樂觸轉為苦觸的變苦。
“天趣天女乳腰柔,長受安樂妙觸已,後墮地獄鐵輪中,當受粗磨割裂觸。”
這一世在天趣中,長時感受天女柔軟乳腰的安樂妙觸後,不料後世便墮在地獄的鐵輪當中,感受被壓磨、割截、燒裂的劇烈苦觸。
下面這一頌說明的是居住之處從高處下墮的變苦。
“長時安住須彌頂[2],安足陷下受安樂,後遊煻煨屍泥中,當念眾苦極難忍。”
今生長期住在須彌山頂,當腳踩在天界柔軟的大地上時,大地如棉花般自然陷下,非常舒適,舉足時,地面又平整如初,是這樣感受柔軟的妙觸安樂。
但後世卻又墮入煻煨坑中,雙腳深陷在熱灰裡無法拔出,膝蓋以下都埋在滾燙的熱灰中,皮肉和血被燒得焦爛。終於從此逃出後,為了尋找住處,又來到屍糞泥,頭和腳都深深陷入屍糞泥中,無數小蟲以利嘴一直穿入皮肉,吸吮骨髓。應當思惟這些痛苦極難忍受。
下面這兩頌是說從悅意轉為不悅意的變苦。
“天女隨逐受歡喜,遊戲端妙歡喜園,後當住止劍葉林,獲割耳鼻刖手足。”
天子被眾多天女們依偎、簇擁著,在美妙的歡喜園中一起盡情遊戲,享受天宮 的幸福生活;但是,當天福享盡之後,就會住在劍葉林中,被隨風飛落的劍葉割去耳鼻、斬斷手腳。
“天女殊妙如金蓮,共同游泳徐流池,後墮地獄當趣入,難忍灰水無極河。”
先看天界的一幕景象:天宮的瑤池中,池水緩緩流注,猶如金蓮花般嫵媚動人的天女,和天子一起在池中歡快地遊戲。
再看天子後世的遭遇:天子命終之後墮入地獄,身陷在一望無際的無極河中,被不斷沸騰翻滾的鹽鹼灰水煎煮,如同沸水中的豆子,毫無自在地上下旋轉漂沒,苦不堪忍,一心只想逃離此處,可是無極河兩岸佈滿了監守的獄卒,要出去比登天還難。
天子在瑤池中盡享欲妙時,萬萬也想不到自己將來會葬身在灰河中。
下面這頌是說感受種種苦樂的變苦。
“雖得天界大欲樂,及諸梵天離欲樂,後墮無間為火薪,忍受眾苦無間絕。”
雖然在欲界天享受了五欲安樂,在梵天得到更高級的離欲安樂,但是安樂過後,接著卻是墮入無間地獄,成為熊熊烈火的薪柴,須忍受猛烈的眾苦而沒有一刹那的間歇。
可見,天界也非安身之處,也無法遮止痛苦的降臨。
下面這頌是說身體等光暗的變苦。
“得為日月自身光,照曜一切諸世間,後往極黑陰暗處,自手伸舒亦莫睹。”
住在天界的日月宮殿中,自身的光明照亮一切世間,可是好景不長,後世便要墮入黑漆漆的陰暗世界,連自己的手伸在眼前也看不見。
戌二、解釋相關詞句的意義
磨等三鐵輪者,如其次第,謂於眾合、黑繩、燒熱三中而有。
磨等三鐵輪,依次為在眾合地獄有磨壓的鐵輪,在黑繩地獄有割截的鐵輪,在燒熱地獄有燒裂的鐵輪。
天女隨逐者,謂為天女之所依附。
“天女隨逐”,就是被天女依偎、簇擁。
天界欲樂者,謂忉利以上欲天所有。
“天界欲樂”,是指從忉利天以上五種欲天所有的欲樂。
日月光者,是如世間共許而說,未分能依及所依處。若分別說,乃是彼二宮殿之光。
“日月光”是按照世間共同承認的角度來宣說的,沒有分能依和所依之處。若分別來說,所依之處是日月宮殿,能依是日月天子,日月光即日月天子所住宮殿散發出來的光明。
戌三、歸攝心要而修行之理
此等為喻,當思一切從高墮下所有道理,厭患三有,以其三有一切盛事,最後邊際,衰所攝故。
以上這些是比喻,應當再從各方面展開來廣大地思惟三有一切都會從高位墮下的道理,從而厭患三有。令人厭患的原因是:三有一切圓滿盛事,走到盡頭都是落在衰敗當中。
思惟以上內容時,最重要的是應聯繫自己的經歷以及周遭世界所發生的事例,這樣才會引起比較深刻的感受。
此如《調伏阿笈摩》[3]云:“積集皆銷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終別離,有命咸歸死。”
《律本事》中這一頌有一段緣起。往昔,舍衛城有四位商人,這四人各有所好:一位喜歡積財,一位好建房屋,一位喜歡和親友聚會,最後一位則沉迷養生術。世尊對應他們所希求的輪迴盛事,依次宣說了以下四句教言:“積聚的盡頭只能是消散,崇高的盡頭只能是墮落,會合的盡頭只能是別離,誕生的盡頭只能是死亡。”
雖然世尊只說了四類有為法的邊際,但實際上一切有為法最後的結局都是壞滅,並無堅固的自性。因此,在這三有世間哪裡有一種能真正安住不壞的安樂呢?世人之所以執著這些輪迴的盛事而不肯放下,都是由於未能真正認識到苦諦。
下面對第五不斷從高處墮落之苦做一歸納:
理證:有情(有法)會不斷升沉,由於業惑而必須在三有中不自在地流浪的緣故。
比喻:如同水車。
**接後續167消文
[1] 百施:帝釋的直譯。
[2] 須彌頂:三十三天。
[3]《調伏阿笈摩》:《律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