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1 16:49:58deepmind

廣論消文111-2 應憶法性無所差別,先當遣意供養一切,極為切要。

消文111-2

【初中有十,供養身者,謂親供養真佛色身。供養塔者,謂供為佛所建塔等。現前供養者,謂前二事,現自根前而設供養。

「供養事」又分為以下十種:

一.    供養佛身-意指供養真正的佛色身。

二.    供養塔-意指供養為佛陀所建造的佛塔等(指寺院精舍)

三.    現前供養:是指供養出現在自己眼前的佛陀與佛塔兩者。

【不現前供養者,謂佛佛塔非現在前,普為一切佛佛塔故而設供養。】

日常法師淺釋

第四種是不現前供養,就是既沒親身遇見佛,也不在佛塔(也就是寺院),但是我們卻可以觀想供養一切佛、佛塔,這就是不現前供養。

【又若於佛般涅槃後為供佛故,造像及塔,若一數等,亦非現供。若供此二隨一之時,作如是念而供養者,謂此一法性,即是一切法性,是故現前供養此二,亦即供養其餘三世一切諸佛,及供十方無邊佛塔。此是俱供現不現前。論說初者,獲廣大福,第二較前獲大大福,第三較前獲最大福,故於一佛,或佛像等,修供養時,應憶法性無所差別,先當遣意供養一切,極為切要。】

日常法師淺釋

佛涅槃以後,造了一個或數個佛像、佛塔,這也不是現前供,不論供佛像或佛塔,我們供的時候心裡這樣觀想:因為法性是一個(佛真正證得的就是法性,也就是性空緣起之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無一例外,所證的是同一個法性,因為法性是普及一切的,所以如果這樣供養,那麼現前供養、不現前供養、供養身、供養塔,所有的都包含在裡頭,等於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以這個供養是俱供現不現前,現前的固然供,不現前的也是一樣供了。

第一個現前供養能得很大的福,第二個不現前供養較前福更大,第三個觀想同一法性俱供現不現前,獲福最大。所以不管我們是供養佛或佛像等,供養的時候應該憶念法性沒有差別,在供養之前先想供一尊就是供一切,這是非常重要的。

【自作供養者,謂非由於懈怠懶惰放逸增上,而令他作,唯自手作。教他供養者,謂念自己略有少物,然諸有情貧苦薄福,無力供養,若教此供,當獲安樂,由悲愍心,唯教他供。又亦勸他共供養者,謂自他俱共同供養。此三福果,大小如前。】

五.自作供養-自己親手設供,不是出於自己懈怠、輕蔑、放逸,而要別人代勞。

六. 另一種是教他供養。我自己可以供養(自己還有些許財物可以供養),但是看到別人非常貧窮,沒有福報(福德微小),沒有力量供養,又不知怎麼供養,如果能教他供的話,他可以獲得很大的安樂,這是由於自己內心的悲愍而教他供養。

還有一種是勸他和自己一起供養。這三個的福報大小,自供養比較小,因為只想到自己;他供養是想到別人,福報較前者為大;自他能夠都考慮,福報最大。

【財敬供養者,謂供種種衣服飲食臥具坐具病緣醫藥,供身什物,薰香末香塗香華鬘伎樂及諸燈燭,敬問禮拜,奉迎合掌,唱種種讚,五支遍禮,右旋圍繞,又供田等無盡奉施,又供摩尼耳環臂釧,諸莊嚴具,下至供養諸小鳴鈴,散諸珍奇,纏寶縷線,供養諸佛,或佛塔廟。】

七.財物恭敬供養-是向諸佛及佛塔供養衣服、食物、寢具、坐具、藥物、資具、薰香、香末、塗香、花鬘、音樂、各種燈燭、敬語、禮拜、起立迎送、合掌、歌詠讚頌、五體投地敬禮、右旋圍繞。除了上述的幾種供養,還有其他如--供施田地、珍寶、耳飾、手鐲,與及下至鈴鐺、錢幣、縷線等種種無盡奉施。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