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7-20 07:39:22JLW

泰國行四【泰王的畫‧佛的笑】(終)

在泰國的第二天慕名參觀了Grand Palace,觀光客在曼谷時的必訪之地。

去時忘了多帶一件有袖上衣,於是進Palace時還得租借衣物。我這泰國同學Pui,自己也弄不清進入Palace時是不得著無袖上衣、短褲、拖鞋的,最後也得借個長裙圍住自己。Pui求饒地說,參觀這種所謂文化、歷史景點時,請不要詢問她泰國歷史的事,她的歷史成績一直很差。她可能也得藉這次陪外國同學參觀,才能增長對本國歷史地理的見聞。

Grand Palace果然是國際觀光景點,定時提供英、日、中及泰語的解說服務。Pui對Palace的了解程度和我們真差不了多少,聽著英語講解時,她比我們還開心,直說「我也是第一次知道這是哪種建築型態、哪種設計,用來作什麼的」。

這讓我想起了去年陪香港朋友Stella台北數日遊的記憶。我是根本不知該怎麼安排,基本上是沒車又不懂吃好吃香的個性,遇到帶外國朋友閒逛時就會出現問題。還好,那次Stella帶了本香港出版的台灣旅遊書,後來就乾脆成了我的參考書。

她當時最想去的地方是九份。以前都是坐別人的順風車,對於其他交通工具,我沒概念。還好,書裡說了怎麼坐公車前往,於是按圖索驥搭上了車。上車仔細一瞧,我是全車中唯一的台灣人,其他多是日本人以及香港人,這一來我也把自己當作了觀光客兼翻譯,一面享受觀光客的新奇,一面充當旅客和司機的溝通橋樑。

常常這樣。出國後才開始想了解自己成長的土地歷史,因為想解釋給外國朋友聽,還要以不同角度切入說給不同的國家聽,說的卻只是同一塊土地的故事。而當朋友來到自己成長生活的地方時,自己才從和別人的問答中,慢慢了解什麼是自有的特色、什麼是共同的娛樂。

我發現自己常用這種有點愚笨的方式,認識自己、認識週遭、認識別人。但我也發現自己其實還挺喜歡這種愚笨與一點一點的累積。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是在Suan Kularb Palace,又稱Rose Garden,見到現今泰王浦美蓬.阿杜德(H.M. King Bhumibol Adulyadej) ,即拉瑪九世的個人畫作收藏。

Suan Kularb Palace其實只是泰國行政區裡的皇室行宮之一,名聲不大,尤其是無法與這行政區中最著名的Vimanmek Palace相比。(華語導覽上將Vimanmek Palace翻為「雲天宮殿」,為以世界最大的金柚木建構而成,曾為拉瑪五世住所,現作博物館展示皇室收藏品之用,亦為曼谷著名參觀景點之一)。雲天宮殿的柚木建築很惹人喜愛,和大皇宮玉佛寺(The Grand Palace and Wat Phra Kaeo)的氣派輝煌對照下來,這裡總覺得更適合人居住,柚木屋也透出較多的溫暖與自在。宮殿是在泰王拉瑪五世遊歷歐洲返國後興建,故此地歐風宮廷味濃厚,庭園景觀迷人。雲天宮殿建立後,週邊也陸續集中了其他皇室行宮,進而自成一區。

Suan Kularb Palace離Vimanmek Palace的距離是比較遠一些的。當我頂著烈日在此區內參觀一間間行宮收藏後,走到被稱為「玫瑰行宮」的Suan Kularb Palace時,已有討饒、想放棄的情緒了。若不是被Pui一句「這屋裡的畫都出自於我們國王(our king)之手」激勵,我可真不想再脫鞋、脫帽,大費周章地再入內朝拜各國貢品。

我不懂得賞畫,可是一句「our king」對我卻有莫大的吸引力。1992年泰國軍事政變時泰王出面協調而使亂局趨於和緩的事蹟,讓我對目前的泰王產生好奇。同時,相較於發現Pui真不是很了解泰國歷史、是個很多生活習慣和我及香港來的Doris相似的華裔、以及我們都算是受到全球化的相同世代後,她偶爾提起有關「our king」的事就讓我很有興趣。就如同她對「玫瑰行宮」裡國王的畫的推薦。

這裡收藏的畫多在1960年代前期完成,約是泰王浦美蓬30多歲(他目前約為75歲左右)的時期,畫裡多以人物入畫、有印象派畫風,很濃烈的艷麗用色。Pui說,our king很有才華,對藝術、文學都有專精。說時的她帶著一點讚嘆欣賞的開心神情,而我總為她們的「our king」多投注了一點注意。就如同我在曼谷電影院看電影前起立聽泰國國歌時偷瞄其他人的表情(內容聽不懂,但Pui說主要是在恭頌泰王的仁德),以及在車上聽廣播時聽到每天上午傍晚必放的國歌,去看行車人會不會將之關掉再開的小動作。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Pui得上班,就讓剛結束短期出家的男友Pound陪我們來泰國古都Ayutthaya (台灣翻成大城)。

Pound的短期出家時間為兩個星期,出家期間必須住進佛寺,與寺內僧侶一般作息。托缽用食、持戒、誦經、靜坐、勞動,當然,頭髮也需和僧侶一般完全去除。短期出家在泰國是一般事,就像去參加了什麼課程一樣,申請然後通過一些測試,例如能夠維持一段時間的穩定久坐等,即可成立。

問Pound怎想到短期出家,英文不太流利的他說,想磨練自己。問Pound參加後什麼感覺?他整理整理說,兩百多條的戒律讓他對一些事情有些警惕,過午不食瘦了幾公斤,大清早起床總覺得睡眠不是太夠等等。問Pound還會再參加嗎?他說也許。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Ayutthaya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級保護古蹟之一,是十四世紀到十七世紀時的泰國首都,此時為泰國盛世其貿易及藝術文化蓬勃發展,佛教文化更於此臻於巔峰。吸收了柬埔寨及緬甸的佛教建築形式,當時城裡遍佈數百座宮殿及佛寺,後雖因戰事頻繁使得全城殘破不堪,但殘留下來的遺跡仍可見當時盛景。

拜訪Ayutthaya,依舊是在日頭赤燄燄時候。我是凡夫俗女,縱有朝聖心意,卻也不甘願頂著烈日在大城裡悠然步行。只得拿了地圖,坐上Pound的車,一站站停靠拍照,然後速速返回車上躲避。

可是,我真是愛這裡的佛像神情啊。

其實泰國有許多的佛寺及佛像雕刻,行程中見到了太多太多。但這裡的佛像最吸引我的心,是那種我一見也跟著微笑的那種吸引力。

最愛瑪哈泰寺(Wat Mahathat)被樹幹包住的佛頭微笑。其實是在戰亂中被砍下遺棄的部分,卻在鄰近樹頭的成長中,一層層地被發展包圍住,最後成了今日彷如鑲在樹幹裡的作品。佛的笑祥和自在,還有一種輕鬆的神情,讓人見了也跟著揚了嘴角、瞇了眼笑。

我好愛這樣的笑,笑的輕鬆、笑的安祥,笑的人都覺得自在。我是在離去泰國的兩天前在Ayutthaya見了這微笑,然後放在心裡,離了泰國時,也帶了它一起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