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31 21:00:00夢天使

創意沙龍:冬令營音樂迷因,拓展美感與創作經驗

  2021冬令營最後,毓庭老師送給學生的一份禮物。他重新剪接了吉卜力的三部動畫,並摘去對白音軌、改以現場演奏久石讓配樂,使這些熟悉的動畫,有了新的節奏與表現形式。

  透過這些不同以往的觀賞經驗,毓庭老師希望能讓孩子理解創作的各種可能,同時也以新的美感體會創造音樂迷因,為想像力注入活水。

 

  認識背景,讓迷因有「梗」

  有意思的迷因,ㄧ定是創作者明白原始圖案或音樂,進而以「自己的觀點」(不能忘記迷因的英文是Meme)扭轉原型的成果。毓庭老師一開始便逐一介紹《龍貓》、《神隱少女》與《風之谷》三部動畫的配樂,讓孩子先理解音樂的背景與細節。

《龍貓》的配樂節奏感特別強烈,是最能讓孩子感受音樂脈動的作品。開啟影片的〈散步〉,以進行曲節奏和風笛音響,帶出影片的活潑調性與田園氛圍;〈風之通道〉是描寫從小月、小梅家通往龍貓森林的音樂,一開始有斷斷續續的跳音模擬風聲,隨後旋律宛如古老敘事,說著1302歲龍貓的身世;〈迷路的小孩〉雖然出現在小月尋找小梅的過程,但音樂並不緊張,反而像是「媽媽的歌聲」,呈現「小梅為什麼要獨自亂跑」的深層動機;〈貓巴士〉使用了爵士樂中的伴奏元入,表現出龍貓公車一路狂奔的詼諧感;〈隔壁的龍貓〉則仔細捕捉了龍貓跳躍、飛行的動態感

接續演奏的《神隱少女》體現了久石讓出眾的旋律寫作。〈那個夏天〉以風鈴般的伴奏,帶出喃喃自語式的歌唱線條;〈溫泉屋的早晨〉則以模擬三味線的音響,刻畫眾神入湯屋的景象;〈龍的少年〉捕捉了白龍的飛舞和東方氣韻;〈重新開始〉是最激動的一段,完整烘托出千尋回白龍本名的興奮與感動;〈永遠常在〉是少數採用了三拍子的樂曲,在舞曲節奏的回繞中,洋溢不會忘記對方的心意。

最後則是和聲色彩最為特別的《風之谷》。〈通往風之谷的路〉分為較明亮,呼應風之谷是一千年後,極少數適宜人居的地方;〈往日回憶〉是女主角娜烏西卡幼年與王蟲親密共處時的主題曲;〈風之谷的娜烏西卡〉性格沉鬱,把娜烏西卡身處的時代背景(末日感)與困境也渲染出來。。

 

  音樂迷因,連結生活與音樂

在完成音樂迷因前,毓庭老師特別讓孩子先看了Ikea家具店,拍攝於2018年的一支特賣會廣告。影片中是幾個小孩子坐在轎車裡,臉被擠壓在後車廂玻璃上,表情猙獰得像鬼臉ㄧ樣。這部影片的配樂是挪威作曲家葛利格的〈山魔宮廷〉,該音樂在描繪故事主角皮爾金被抓進山魔大王的宮廷中,小鬼們紛紛跑到他身邊的情景。透過「小鬼」與「鬼臉」的連結,這部影片的音樂就不只是熱鬧、讓人興奮,更多了一層令人莞爾的巧思。

  毓庭老師接著要孩子們思考,如果今天要來製作〈隔壁的龍貓〉、〈永遠常在〉、〈風之谷的娜烏西卡〉三首樂曲的音樂迷因,能夠從原始的意義出發,配上哪些意想不到的場景或畫面呢?

憑藉著平時仔細的觀察,許多學生都完成了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隔壁的龍貓〉因為充滿跳動感,有同學認為釣蝦場的活蝦可以比擬,而這也非常符合釣蝦場熱絡的氣氛;另有一位同學寫籃球店,可以讓人測試球的彈性是否良好;還有人認為可以在寫作業時播放,就像龍貓對小月兩姐妹的鼓勵。

〈永遠常在〉因為扣住的是千尋與白龍即使分開、卻不會忘記對方的心意,因此有孩子覺得,這首樂曲很適合在「翻相簿」時播放,呼應記憶不被忘卻的決心;也有人覺得畢業典禮適合播放〈永遠常在〉,能夠讓悲傷的氣氛,多了一些和緩、優美的氣氛。

〈風之谷的娜烏西卡〉特別好玩,有同學覺得它悲傷的音調,說明了離婚的心情;甚至還有同學想到它是適合用在「安魂」時,不斷迴旋的聲響把人帶往天堂。

課堂結束前,秋芳老師詢問學生們,現場演奏和預先搭配好音軌有什麼不同?有孩子提到:「讓我們更直接感受聲音的力量。」也有同學說聲音更真實,所以音色更好。毓庭老師則以為,現場演出總能跟著觀眾的氣息、情緒而調整詮釋,因此能有更好的美感交流。特別是從孩子們的音樂迷因創作中可以看見,這件事實在地 悄悄發生在課堂裡。

 

秋芳 2021-02-25 09:04:49

迷因是創作者明白原始圖案或音樂,進而以「自己的觀點」(不能忘記迷因的英文是Meme)扭轉原型的成果,簡直是小型的創作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