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的熱帶》李維史陀
◎任何問題,不論是多麼微不足道或嚴肅重大,都可以用同樣的一種方法解決,這種方法就是把那個問題的兩種傳統看法對立起來。第一種看法利用常識做為支持的證據,然用第二種看法來否定第一種看法;接著,證明以上兩種看法都不夠完整,並提出第三種看法說明前兩種看法的不足之處;最後,藉著搬弄名詞,將兩種看法變成同一個真實的兩個互補面-形式與內容、容器與內容物、存有與外表、延續與斷裂、本質與存在等等。這樣的學術答辯很快就變成純粹是在弄文字,靠的是一點使用雙關語的能力,用雙關語取代思考;諧音、相似音、曖昧歧異,逐漸成為聰明機巧翻弄知識的基礎,這樣的知識翻弄被認為是良好的哲學推論的表記。
◎我們的學生想要學習所有的知識,但是不論他們學的是什麼,都覺得只有最近最新的理論才值得熟記。他們對知識史上過去的偉大成就毫無興趣,對於那些昔日成就,他們所知道也僅止於道聽塗說,因為他們不讀原點,永遠只對剛出爐的東西興趣勃勃-用烹飪來描述他們也許不如用流行時裝來得貼切-他們對觀念和理論本身並沒有興趣,那只是他們取得聲望的工具,最重要的是哪個人搶先聽到那些觀念和理論。與其他已經知道那些觀念和理論的人分享討論,就好像是穿一件別人已穿過的時裝赴宴一樣,屬於相當丟臉的事情。而在另一方面,他們又激烈地競爭,閱讀一大堆流行雜誌、八卦期刊和速成指南,比賽著看誰能夠最早擁有知識領域的最新說法的壟斷權。
◎像審美家一樣,魚把氣味區分成淺與濁,蜜蜂把亮度按重量區分,重的是黑暗,輕的是光亮;那麼,畫家、詩人或音樂家的作品,就像野蠻人的神話與象徵一樣,也應該被看做是我們人類真正共同具有的、為基本的、也是唯一的知識-如果不是一種更高級的知識的話。
◎「自由」不是一種法律上的發明,也不是一種哲學思想的征服成果,更不是某些比其他文明更正確恰當的文明才能創作、才能保有的東西。自由是個人及其所占有的空間之間的一種客觀關係的結果,一種消費者與他所能運用的資源的客觀關係的結果。
憂鬱的熱帶.....
好看,很多事情講的是對的。
但其實也是帶有自我優越意識,於是後面就不想紀錄了。
正統是你在講,異端也是你在講。
外來者,到底憑哪點對原住文明指手畫腳?
就因為自詡是人類學家?
人家歡迎你去做研究,不表示你就高人一等。
展現待客之道,何須讓你當作動物園裡的猩猩?
我只反問一句,他們會來我們所處的世界,大呼小怪?
上一篇:《不用讀完一本書》皮耶.巴亞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