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21 13:25:22阿佐

佐品書14:青春未央

刊登於星洲悅讀週報




不只一個朋友跟我說過,他們無法看完一本書的經歷。事情總是這樣的開始的:跟剛剛認識的朋友聊起閱讀,然後很自然地彼此互問最近在看的書,最後,對方總會略帶愧疚地笑說他有本書一直看不完,而書名總是《未央歌》。


我以為這是個很詭異的現象,而且它一直在發生,叫我不得不懷疑這裡頭牽涉了什麼詛咒之類的事。


我仍記得少年時的我第一次在書局里看到《未央歌》時的激動。跟很多年齡相近的人一樣,我是先從歌手黃舒駿的同名歌曲里認識《未央歌》。彼時的黃舒駿還是個意氣風發的年輕創作才子,不是現在台灣綜藝節目里愛裝嚴肅的歌唱比賽評審。那時我愛極了黃舒駿的歌,他的反叛,他的才氣,因而開始留意《未央歌》這本小說,並好奇究竟是本怎麼樣的小說可以如此被傳頌多年,影響深遠。


以至於當我在書局發現那本青綠色封面的《未央歌》時,迫不及待就買了回家閱讀。之後,又再激動地重看了几回。我忘了我有沒有像黃舒駿的歌詞里說的為故事情節感動流淚,不過那一段時間我常覺得自己就活在童孝賢、藺燕梅、伍寶笙等人的故事里,內心有一種衝動渴望擁有他們的單純和善良。


1945年,26歲的鹿橋完成了《未央歌》這部60萬字的小說,1967年由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結果立即引起轟動,學子們爭相購閱。《未央歌》名列“二十世紀百大中文小說”第73位,被喻為是現代中文小說的一個異數,因為小說雖以烽火連天的抗戰時期為背景,故事里的雲南昆明南聯校園卻仿如世外桃源。鹿橋自己後來也承認,《未央歌》“只有美沒有丑,只有善沒有惡”。


因此,《未央歌》吸引了身處象牙塔的大學生閱讀,尤其當他們有感將離開校園生活,為昔日摯友和逝去的少年情懷黯然感傷時。最近在讀中國作家許知遠的散文集《那些憂傷的年輕人》。書中約有一半內容,就是在描述作者年輕時對大學生涯的憧憬,及往後對他在北大的大學時光的緬懷和感慨。書中還列舉了他年輕時讀過的書,和這些書和作家們對他的影響。我不曉得許知遠有沒有讀過《未央歌》,但那情懷何其近似。


日前參加了一場大學華文學會的同學會活動。與不同年代的前會員共聚一堂,我遂回想起我剛進入大學的日子,以及,當時閱讀的書。我記得有個學姐,在我第一天在華文學會會所的書架上翻閱書本時,跟我推薦了尼采;另一個學長,分享了他讀社論文章的心得。對於一個剛剛進入大學的年輕人來講,那些體驗是震顫的,雖然我最後並沒有閱讀任何一本尼采。


那時候我大一,我一直懷疑,如果沒有那些經驗,沒讀過那些書,我會成為另一個我,往後對事情的看法和理解也將不同。而今再回想,如果少年時期沒讀過《未央歌》,我恐怕也會成為另一個我。想起我那些半途而廢的朋友們,我多麼慶幸自己是在少年時讀《未央歌》,彼時,正是青春純然美好的年紀。
阿佐 2007-10-01 14:51:39

獨行兔:
這也是我的毛病
明明讀過的卻什麼也記不住
所以很多書其實都必須找個時間再好好重讀@@

agnes:
呵呵
其實讀也不錯的
可能真的是錯過了那種情懷吧

QQ:
還真要看機緣不是嗎
你抄下歌詞不算什麼
我還煽情地寫了寄語給當時年輕的自己
現在看來甚為矯情做作!

QQ 2007-09-27 15:41:37

我開始閱讀「未央歌」時和你一樣,從黃舒俊開始。當時買下此書還特地抄下他的歌詞寫上注處並貼在書扉。後來借給朋友看這本書,人人問我是不是黃舒俊送給我的,鬧不少笑話。不過老實說,我本身也沒有讀完這本書,反而是那些因為我的介紹的朋友,通通都把書閱畢。

agnes 2007-09-23 22:23:35

我也是因爲黃舒駿而買了《未央歌》,讀了之後發現書如其名,還是用來唱和聼比較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