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15 12:13:50阿佐

佐品書13 :走進別人的書房

2004年盛夏,我第一次到香港。我和友人拿著地圖,在炎陽下一一尋訪特別的景點。忘了是從哪裡打聽得知香港銅鑼灣有間阿麥書房,於是決定前往看看。來到銅鑼灣恩平道,卻在同一條街道來來回回走了几趟,最後才瞥見某個樓梯口小小的橘色招牌。


這才懂得,香港獨有的二樓書店,就此隱身於唐樓二樓,等待知音發現。最近看香港報紙報導,因為店屋租金上漲,有的二樓書店已被迫往更便宜的樓層上移。


阿麥書房門口寫著:“還記得書本的氣味嗎?”,推門走進去,真的以為走進了別人的書房。牆壁漆上了溫暖的橘色,店面只有一半空間放了書櫃,另外一半放了几張咖啡桌和几件藝術品。有個靠窗的位置,貼滿電影海報,可以邊看書邊喝咖啡。暑熱炎陽從大窗投射進來,樓下是銅鑼灣鬧市,然而書房卻很寧靜,播放的音樂,是舞台劇《地下鐵》陳綺貞的歌聲。


這裡,像另一個世界。這空氣里不但有書本的氣味,更有一種隨性、愜意、自在的氣味。


喜歡逛小型書店,除了書種獨特,多少也為了店員的專業和認真。比如某朋友曾在吉隆坡一家小型書店Skoob找一本她自己也記不起完整書名的冷門學述書,結果她只說了几個字,該店員就瞭若指掌,從容地從書櫃上拿出來。朋友的這段經歷,遂傳成佳話。不是沒見識過不少大型連鎖書店的店員,其專業和態度就像一般售貨員,書本胡亂分類,一問三不知。在他們眼里,一本本書大概跟白米肥皂罐頭衛生紙沒有兩樣。


阿麥書房里,除了擺明走小眾路線的書和雜誌,還有獨立樂隊的CD,以及市面上不容易找到的電影原聲帶等,都是交遊廣闊的店主和店員搜羅回來的。店主James認為,書房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於是參考市場要求與自己的興趣和知識,專攻劇場、文化和藝術等書籍,並直接從台灣進貨,很多書種在香港都是獨家。


因為獨特,所以能夠生存。


James跟我們說,書房的另一半面積,常搞些文化活動,如獨立歌手演出、劇場表演、電影會、裝置藝術等。這也難怪,James本身熱衷舞台劇,普通話說得很好的店員Aninda搞音樂創作,阿麥書房遂變成了年輕人的藝術活動場域。


這一次探訪阿麥書房,雖只是短暫停留,跟他們兩人都聊得很愉快。感覺像走進的不是書店,而是他們的家,走進他們讓人流連忘返的書房。


去年,很高興從阿麥書房的網站得知Aninda終於推出了個人音樂專輯,倒是不知她現在是否還在書店里工作。至於書房本身,2004年離開后一直擔心它會經不起市場的嚴峻考驗。畢竟,這一兩年香港已有几家二樓書店倒閉。如此小眾,撐得下去嗎?3年后的今天,聽說阿麥書房在灣仔開了家阿麥書房別館,我心裡很替它高興。



阿麥書房

香港銅鑼灣恩平道52號2樓A室

阿麥書房別館

灣仔港灣道2號香港藝術中心地下A鋪

www.mackiestudy.com
阿佐 2007-10-02 12:53:51

agnes:
什麼粉絲(!),我才是久仰你的大名吶~
想說如果有空可以出來聊聊啊
不過
我現實中可是個大悶蛋:P

agnes 2007-10-02 01:24:09

SEASON今天跟我說了,他說你想見見我這位粉絲(!),有這樣的事嗎?

zito 2007-09-24 18:19:27

這次只來得及去本館﹐沒去到灣仔的別館:(
不過也終於見到了James。我很不好意思地問他我的唱片在他店裡賣得如何...他指著擺唱片的架子﹐“就剩返o甘多o乍。”

呵呵﹐3張。

aniDa一共跟我訂了15張。80%銷售率﹐我已經很滿意了﹐呵呵。

版主回應
zito,
恭喜了
反應算不錯了嘛
有人生意要做大咯~
對了那張開業之作如果還有存貨
幫我留一張吧

PS:後來才發現我又寫錯了aniDa的名字
2007-10-01 15: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