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31 17:29:26Katle and Joe
重新認識野性的 瑪莎‧阿格麗希
重新認識野性的 瑪莎‧阿格麗希
Martha Argerich
事隔多年,終於重新認識了阿格麗希 ( Martha Argerich )。
多年來,對於阿格麗希的琴藝一直不甚領會。
唯一印象深刻的,是她在1965年第七屆蕭邦大賽演奏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那時她還年輕,24歲清純的琴音,有一種靈動的穿透力,加以與指揮及樂團渾然一體演出,創造了許多美感的片刻,深深打動了我;因為這一印象,使我一直無法進入她其後更成熟的演出。
日昨播放了她在1977年演奏舒曼的鋼琴協奏曲和李斯特及拉威爾的作品DVD,在聆聽和觀賞的過程中,一再思索反覆琢磨她的琴藝和手法,慢慢理出一點頭緒。
阿格麗希的音樂演奏,具體而不抽離,並有狂野的特質:
她那未被馴服的野性、熱情Passion、以及狂熱,蟄伏在一種看似標準而典型的、中規中矩的形式外衣下,但這是一種偽裝──她在tempo上的處理和進行是一種偽裝,底下,卻是渾然無法解剖的野性思維,有一種野蠻的質素,充滿無法予以壓抑、拘限的生命活力。
波哥雷里奇多少還有抽離的特質,抽離到(聲音)非常物質性(材料性)的一面,阿格麗希則緊貼著音樂的無意識欲力,與之進行同步的肉搏。難怪阿格麗希會欣賞波哥。他們系出同源、流著同樣的血脈,是同一國度的人:同屬激情的國度。
阿格麗希隱藏在似乎無甚新意的形式下;波哥則常以形式的革新來展現其內在的、和阿格麗希一樣的狂野本質!
阿格麗希的tempo非常準確,絕不在tempo上作怪,這不同於波哥。
波哥常在tempo上展現其獨特的觀點。
阿格麗希的獨特在其渾圓的觸鍵音色中所蘊含的豐富而深層的意蘊──
亦即一種無意識欲力的狂放本性!
年輕的阿格麗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