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01 02:00:21Jill

呼喚理性的台灣論述

 今晚「撿」到蘋果日報上的兩篇論述,令我想再就連戰訪中國這件事多囉唆一些自己的想法。

 首先不免要說說陳文茜的〈遺愛北京〉,坦白說,從連戰出訪開始,我就一直在等陳文茜、陳鳳馨的論述,當然,我也知道她們已經在鳳凰台做過此事的評論。只是沒辦法看到,期待週一吧。這篇〈遺愛北京〉算是小小「餵食」滿足我的「渴」。陳文茜與陳鳳馨的歷史感一直是我喜歡的,或許是因為她們的性別,使她們的歷史感不同於父性論述,多了些尚無以名之的柔軟,我喜歡此種內涵的歷史感論述。

 幾次聽文茜小姐對於連戰訪大陸的評價,皆是高度肯定。我相信此種肯定來自宏觀的歷史感,同樣也來自對中國近代史的掌握。只是我同樣也存在著質疑。胡錦濤先生准許以極高規格接待連先生,也包容地允許連先生花了近十分鐘的時間大談自由主義,引用前人之言批評共產黨、文化大革命;允許讓官方的中央電視台全程轉播。我們看到了胡先生的柔軟及所謂的「包容」,也有理由相信在中國大陸必然有著某種「氛圍」允許這種柔軟及包容的「操作」,而其中所包含的政治目的,會將兩岸關係及臺灣的命運帶往何處呢?亞馬遜河的一隻蝴蝶會引起幾千哩外德克薩斯州的風暴,「連胡會效應」的部分已在民進黨的反應看到,而將起的風暴及更遠的未知影響又將如何,我擔心著。

 另外一篇石之瑜教授〈呼喚新的理性台獨論述〉,正好呼應我前一篇末的想法(這點令自己有小小愉悅,思考還頗有準頭,只是同樣要感慨自己的論述能力太差,呵呵)。石教授在此篇中提出近年台獨論述的五個現象,部分頗有同感,即本質化(把人分為台獨及反台獨兩種)、空洞化(濫用自由主義,去憲法化、去中國化)、誇張化(只取於己有利的論述,不利者一律斥為「中共同路人」),篇末是這樣呼籲「提出值得尊敬的台獨詮釋,從而建立自信,成其為理性台獨」。

 在大學以前,我不喜歡主張台獨者的激烈抗爭手段,也因此阻擋自己去認識「何謂台獨」。現在的我尊重台獨,甚至認為台灣若能獨立也是很好;當然,始終沒變的是自己做為「中國人」的認同。無庸贅言,這個「中國」是文化中國的想像。但即便尊重台獨的主張,卻對於政治人物操弄悲情論述感到厭煩:台獨=悲情=被打壓、被欺負。如此的操弄,讓我看到「被害者同時也是加害者」的現象;再加上近來不斷看到我們的大官們言語粗俗、痞子耍賴的嘴臉,讓我更懷疑台獨論述的質素與素質。

 我期待的國家未來走向是可以討論的,是容許異論述的;我期待不論是統一、聯盟或獨立,能夠開放地參考東西德、歐盟或英美歷史的關係。因此,台灣、中華民國,要呼喚的不僅是新的理性「台獨」論述,更是新的理性「台灣」論述。唯有如此,才可能展開令人期待的「新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