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3 09:47:50殷墟劍客

058咸,儀仗隊伍,喊口號整齊劃一

058咸,儀仗隊伍,喊口號整齊劃一

 

玉戚

11.3公分,寬7公分

約西元前2117世紀。

 

     咸是自古以來常用的副詞,表示全部、一起的意思,到底此字是基於什麼情況創造的呢?這個字的甲骨文由兩個字組成,戌與口是人的嘴巴象形,是一種武器的象形,《說文》沒有說明白為什麼一把武器和一張嘴巴會產生全部的意義。

首先要知道戌是何種作用的武器,才容易理解咸字的創意。古代的兵器約可依使用的目的分為兩類:一是以殺人為目的,一是主要表現貴族的威儀。第一類有戈,那是裝在柄上的細長刃器,利用揮舞的力量,以刀尖砍劈人的頭部,或以銳利刃部拉割脆弱的頸部以達殺敵的目的。它是利用銅材的堅韌、銳利特性而發展出來的武器。是銅材普遍使用之前所未見的形式。另一類作為權位象徵的儀杖,因不是實用的殺人武器。形式多種,有自斧頭發展而來的寬刃斧鉞,有自戈發展而來的細長直刃的戚。干支的戊、戌字就是其象形。有些更把刃的部份做成波浪形,如我與義字。

戈是針對人類弱點的設計,是戰爭升級、國家興起的一種象徵。為了達到更大的殺傷能力,戈的形狀不斷被改良。最初的銅戈只有下邊的刃銳利,可劈勾敵人。逐漸改良將刃部加長而彎到柄的一邊成為胡,使刃部的長度、攻擊角度都適當增加,以頸與肩部為目標,對付保護頭部的頭盔穿戴。從出土的銅戈形制就可約略看出一個遺址的大致年代,因為戈是實用性的,每個時代都使用其最進步的形式。反觀源自工具的鉞、戚、斧等類,因是非實用性的,只要好看、多樣化就可以,所以器形沒有顯明的時代性變化。所以在商代,由於戈是作戰的主要裝備,故很多與作戰有關的字就以戈為組成的部分,如武、戍、伐、戒等。而取形自斧鉞的字,就用以表達它種與戰鬥無關的意義。

戌即然是為了表現貴族的威儀而製作的,則咸字的創意就可能與儀仗隊的行為有關。儀仗的訓練重在表現使用者的威嚴,不在殺人,所以經常嵌鑲貴重的寶石或美玉,甚至全體用不足殺人的玉材所製作。儀仗隊不但步伐整齊,經常發聲宏亮,整齊劃一,吸引目光。由於儀仗隊執勤的口號響亮而劃一,所以就利用其全體發出一至而同樣的聲響來表達全部與一起的意義。喊吶的喊字用咸與口組合,應該是有關的。

儀仗的儀容最重整齊與劃一,如果隊伍出現不整齊的現象,當就是嚴重的失誤與不當。甲骨文替字作  ,金文的替字有兩個字形,《說文》的解釋「廢也。一偏下也。並白聲。」「一偏下也」應該指第一個字形,「並白聲」指第二個字形。第一個字作一高一低的兩個立,立是一人站立的形象,除了表達在行列之中不整齊而有礙觀贍,所以有敗壞的意義之外,我們實在找不到更貼切的解釋。替以兩立不在一直線表達,其重點容易被忽略而誤會成並立的並字,因此改變以兩人於坑陷之中站立張口大叫,無補於脫離險境。不如相互合作,讓他人踏上自己的肩膀或可能脫困。

 

 

白馬 2009-11-06 21:04:33

從劍客描述的文字演變
也多少看到古代社會形態的演變
看到歷史的演變

版主回應
古文字的創意反應生活的經驗,中國的文字往往隱含有趣的故事。咸來自儀仗隊的喊口號一致,今天貼上的悖,來自部隊排隊凌亂,戈尖相衝突。你還記得成功嶺的訓練嗎? 2009-11-09 14:41:08
旅人 2009-11-06 17:49:28

那紅樓要趕快加入詩國的儀仗隊!

咸,皆也,悉也。從口從戌,戌悉也(說文)

晚安,老師

版主回應
預賀旅人不久就可以加入詩國的儀仗隊,聲音不必齊也不必高亢,用讀詩的聲調叫出來就可以了,今天加了訓練項目,不要把筆管拿錯了頭就行。 2009-11-09 14:51:51
小颱風 2009-11-06 11:38:31

謝謝劍客老師的講解

就咸而言,此文解釋得相當精采、易懂。是我在讀的時候剛巧將注意力放在這幾個我不太能理解的地方,是因著我的淺薄,老師很棒,不用對不起。^_~

文中的我、義的讀音仍是平日所讀的ㄨㄛˇ、ㄧˋ嗎?

劍客老師,午安安~^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