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14 08:37:13殷墟劍客

052季,最後序列

052季,最後序列



石磨盤與磨棒                             

盤長52.5公分,棒長28.5公分,河南舞陽賈湖出土,

8000-7500年前。

 

       人類生活中免不了要對事物作等級的評等,或對序列的前後又所陳述,所以也需要有文字表達此等的狀況。相對上,有價值的事物較常被提及,其等第也容易用一二三的數目加以序列。等第比較後段,不容易指出具體序列的,就以季字表達,以下介紹其創意。

     甲骨文的字,作禾()在小孩子()頭上之狀()。這是什麼樣的情景呢?

     甲骨文的字,描寫一株直秆垂穗的植物形。維持生命不能沒有食物。早期人類以蔬食為主,後來雖演變為雜食性,因肉類的生產遠較植物的量少,而野生穀物的生產也供應不了增加的人口,故而發展了人工栽培的農業。各地區發展了各種適合當地條件的穀類作物。中國文明早期的主要活動區域是華北,在漢代之前,其主要的穀類作物是黍,或叫小米。可以看出禾字就是圖繪這種植物的形象形。

 


 

       禾在頭上所表現的是怎樣的情況呢?可能要和其他二字做比較才可明確了解。甲骨文的字,作一個成年男子()頭頂著禾束之狀〈〉。此字在商代使用於『受黍年』、『受稻年』一類的句子,以表達黍或稻類榖物的收穫季節。雖然不同的榖物有不同的收割季節,在商代,一個地區通常一年只有一次主要糧食的收割。故年字還被使用以表示一年的時間長度。收穫季節常是氏族社會計算年代的依據。

       在農業較為發達的社會,榖物收割的主要勞動力由成年男子充當, 故以之代表收割的活動。如八千年前裴李崗期的墓葬,男子多隨葬石斧、石鏟、石鐮等生產穀類的用具,女子則多石磨棒、石磨盤等穀類加工用具。知男子已成為從事農業生產的主要力量,而女子則主理家務。又由有類似結構的字,小篆作一個婦女頭頂著禾束的樣子()。其表達的意義是不勝體力的委屈、委弱等意思。大致可歸納季、年、委的創意都來自搬運禾束的體驗。因此季字表現小孩子搬運禾束之狀。

       榖物的收穫是農民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活動。收割、曬乾、儲藏等一系列的工作,要盡量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以免終年的辛勞工作為風雨與其他的因素所毀損。一般來說,男子的體力優於女性,所以耗費體力的生產活動由男性充當。在漁獵採集和早期的園藝社會,農藝是屬於輔助性的生產,故是婦女的工作。但是到了大規模從事農耕的時代,收割和搬運大捆禾束的勞動工作就都由男性充當。所以用最常見的成年男子頭頂著禾束在搬運的情狀表達收穫與年度的意義。如果文字的結構如由其他類的人去從事這種工作,就用以表示其他偶發情況的意義。因此女子運禾的委字就不表達年穫,而表達不勝體力的意思。小孩的體力更比婦女衰弱,根本不應從事收割、搬運等粗重工作,只宜做些收割、搬運後,撿拾遺穗的輕易工作。除非是氣候有變,不能不搶時間以提早完成作業時,才會動用到小孩子搬運禾束。由於小孩是收穫作業最後動用的人力資源,季字就被用以表達次第中最末的意義,如冠亞季、伯仲叔季、孟仲季等。

 

佚凡 2009-10-08 15:45:09

關於[器]與[物]

劍客
許久未見

日昨在圖書館
小閑片刻抽出了身旁架上的[[中國篆刻辭典]]

(準確的書名忘記了@@)
有先秦的、有漢代的、有六朝的、有說文的、有金石名家的

字體

於是,對於自己所學的[歷史學系]

更不敢說話了
話說[劉季]會不會有新的故事?

祝好
佚凡

版主回應
厚册的古文字的字典雖然很方便查檢,因大都部是專家所編,有時比較不能及時反映研究成果,利用時要注意。因才力有限,以文字學的內容說故事時,我往往只能想到一個,所以難有新故事。器與物的區別,器是人造的,物是天成的。 2009-10-09 09:30:01
白馬 2009-10-01 20:51:30

不知
四季的季
又怎麼來的

版主回應
請看042季。 2009-10-05 09:54:09
旅人 2009-09-14 17:37:38

第三名來報到,季軍也

季,少傅也。從子從稚省,稚亦聲《說文》

石磨盤與磨棒圖照,還是第一次見到,有眼福

版主回應
稚亦聲之說顯然難接受。 2009-09-15 08: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