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對財富的執著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在職場上有各式各樣的人,來自於不同家庭,每個人的個性都不太一樣。生活中有的人可能是天使同事,待你很好,有的人像魔鬼一樣,會在你的身後,說你的壞話或挑撥離間。職場就是一部很特別的生活小說,充斥著各種故事。
去年來了一個同事,比我小大概快一輪,但覺得很奇怪,一見到她,就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感覺很久以前就認識。我也沒有想太多,但總覺得很奇怪,每次見到她,我都有一種心裡不太舒服的感覺,說不上不開心,但帶有一股哀愁。於是我就想,可能是自己想法在作怪,最好還是保持距離、敬而遠之。
後來,經過我一年的觀察,這個老師待人還不錯,後來就聽到她要結婚了,聽到訊息的當下,我的心臟好像被一根針紮了一下,覺得嚇了一跳。我就在想,奇怪!這個人到底跟我什麼關係?為什麼有時候,就是會有一種說不出的怪感覺?
來到精舍問事時,偶然請示這個人。原本以為這個人是我的冤親債主,經過佛菩薩查詢,馬上得知與這人的因果,原來這個小妹妹是我前世的姊姊,難怪有種說不出的熟悉感。她待我是滿親切的,也沒有和她發生不愉快或比較嚴重的衝突。
菩薩開示結果:「前世我是一位地主,這位姊姊出嫁之後,夫家的經濟狀況不太好,她跑來找你週轉金錢,但因為前世的自己把金錢看得相當重,所以不肯給予她經濟上的幫助,造成她生活較為窮困潦倒。這個關係修復,需要《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三經各350部。」開示完畢,我終於放下心中的大石,原來不是殺害、毀罵他人,而是自己的吝嗇害了自己,阿伯又跟我說:「我前世對金錢很執著。」
我的反省就是,這些經文我會安排時間誦持完畢,再加上我深刻的反省,要改正自己對金錢的執著。我時常都會想生活各種事情,有沒有省錢的方式,或賺錢的方式。但沒有福報,即使賺了錢,也會因為業力的討報與愛享受慾望的習性,而漸有損失。
阿伯的話語一直告訴我們,照顧父母、家人,對這一世特別有緣的人,應該盡心盡力愛護與幫助,家富提攜親戚,歲饑振濟鄰朋。終於明白為什麼聖賢要教導我們去做這些事,這樣才會讓自己真正向佛菩薩的境界靠近,不然只是變成「小氣財神」而已。未來世自己需要錢時,一定也會困頓無助。
慳貪吝嗇其實與貧困之人無異,窮得只剩錢。雖然這世看起來富裕,但其實已經給未來世埋下貧困的因果。《地藏經》在〈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中說到:「若遇慳吝者,說所求違願報。」自己如果不願放下對金錢的執著,未來世也會遭受想要什麼卻得不到的悲果,自食其「果」,大概就是如此吧!
(分享完畢)
做人可以節省、節儉,但不能吝嗇、小氣,因為前者是美德,後者卻會讓人落入三惡道。《藥師經》有云:「復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慳貪嫉妒、自讚毀他,當墮三惡趣中」,基本上果報應是在餓鬼道、地獄道或畜生道。有緣人提到自己因為前世對財富的執著,遇到姐姐夫家貧困,卻不給予幫助,這描述和《藥師經》中一段經文內容很像:「與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有諸眾生。不識善惡。唯懷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報。愚癡無智。闕於信根。多聚財寶。勤加守護。見乞者來。其心不喜。設不獲已。而行施時。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復有無量慳貪有情。積集資財。於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能與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來乞者。彼諸有情。從此命終。生餓鬼界。或傍生趣。」
自己捨不得花用錢財,也捨不得布施給別人用,別人有難上門乞求,即使自己有足夠額外的錢可以幫助別人,卻仍然視若無睹,這樣的行為在《玉歷寶鈔》第四殿五官王中也有提到,例如:「富人不憐老恤貧,多行救濟。」往生後,到第四殿審判時,就會發配入正東方沃燋石下的合大地獄或十六小地獄,如沸湯澆手小地獄、斷筋剔骨小地獄、鍴膚小地獄、碎石埋身小地獄……,詳見〈《玉曆寶鈔》—十殿閻王刑罰因由詳情的介紹—第四殿五官王〉。
許多人因為不明因果而貪愛錢財,認為自己給了別人,就會損失,會變窮。其實,就因果上,財布施得富貴,既然給別人錢會得富貴,又怎麼會變窮呢?然而,因為人有貪瞋痴叫三毒煩惱,有錢,只想更有錢,如《中阿含經》所言:「我見世間人,有財痴不施。得財復更求,慳貪積聚物。」有了,只想獲得更多,但是佛教我們捨得,要捨才能得,一般會說捨了錢財,還會賺更多,但是賺更多,更要懂得捨,而不是起貪戀,想要享福,想要保存現有的一切,這樣容易產生慳吝的行為。
以下引用淨空法師開示:「怎樣才稱為布施波羅蜜多?波羅蜜多通常翻作度,簡單講六度,布施度,度是什麼 ? 斷煩惱。斷哪一種煩惱? 慳貪煩惱,貪愛的心斷掉,慳吝的心斷掉,才叫布施波羅蜜。佛用這個作教學手段,為什麼?貪是大煩惱,三毒煩惱。貪瞋痴叫三毒。一切眾生都有貪愛心,順自己意思沒有不貪愛,貪愛對象,五欲六塵,五欲是財色名食睡,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把你所食的對象全包括起這個煩惱,脫不了六道輪迴,造業受報。諸佛如來有真實究竟圓滿的智慧,他了解,用這種方法幫助你斷煩惱,煩惱斷了,才能出離六道輪迴,叫真正得度,從布施得度。布施得福,那叫雞毛蒜皮。這個福能不能享?決定不能享,一享福又墮落了。你有修布施,後頭波羅蜜多,永遠得不到 。
學佛的人了解事實真相、明白道理,修三種布施得福報能不能享?不能享 。佛教我們捨得,捨是布施,布施後頭有得,得到怎麼樣?還要捨,把你所得到的統統捨掉。捨得意思很深,淺的意思是有捨就有得,你捨多,得的多,但是你所得到還要捨,決定不能受用。」(引用完畢)
其實每個人能得到的財富,都是過去世布施所得,所以有緣人前世有錢,是因為過去世的他樂於布施,但人在投胎轉世後,會因為每一世的教育、所處環境接觸到的人事物,對財富有不同的觀感和處理方式,導致他該世對財富格外執著,這告訴我們家庭教育中教導孩子布施、助人觀念的重要性。
人的選擇,決定您未來的果報。過去有許多分享文提到,因為過去世被兄弟姐妹或是好友照顧,因此老天爺會安排他們再相見,讓角色交換,當初幫人的,這世被人幫。我們布施出去,從來都不是為了回報,但也絕不會落為空,因果就是如此,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果有緣人當初願意將多餘的財富用來幫助姐姐的夫家,不至於生活那麼困頓,那麼這世遇見的同事,就是來報恩的。
這世界有許多人需要人幫助,遇人有難,應用慈悲心、歡喜心與卑下心去布施,感恩對方讓我們有機會回饋社會。福氣就像一個撲滿裡的錢,您若守著,自己花錢,撲滿裡的錢會愈來愈少,所以不要一個人享福,要把錢拿來救濟、布施貧困、扶老濟幼,愈布施,錢愈多,這會成為一個正向的善循環。相信這麼做,您也會很快樂!
但人生除了財布施,別忘了也需要有法布施、無畏布施,這些布施讓人更有智慧、健康、長壽,其中智慧尤其重要,會讓我們在正確的時間,做出對的選擇。
唸經就是增加智慧最快的方法。遵循佛菩薩開示的經典:《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和《六祖壇經》,努力唸誦,可以讓智慧顯現,慳貪、愚癡退散。如此,人哪怕布施到山窮水盡,也能如蘇東坡居士〈定風波〉的心境:「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