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8 15:13:41淡雅

活在當下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前幾天朋友分享的文章:

 

永遠不要提前焦慮,也不要預知煩惱,更不要被當下的情緒所消耗。你只要好好享受當下就好。

 

允許一切發生,存在即合理,接納即消散;焦慮是自己的懲罰,無常的事太多了,天大的事情,順其自然,也不過如此。

 

昨天沒有做很好沒關係,明天再說吧!只要在正確的方向一直努力就好。

 

一位行者問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麼事?」

 

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

 

行者問:「那得道後呢?」

 

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

 

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

 

老和尚說:「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擔水,擔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是砍柴,擔水即是擔水,做飯時即做飯。」

 

同樣是砍柴、擔水、做飯,前者憂慮重重、雲遮霧繞;後者安享當下,時光靜美。

 

 

「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悟了就得道了,悟了真如就自在。

 

(分享完畢)

 

佛法的千經萬論,都是在教我們放下的方法,放下是心上的妄想放下、執念放下。煩惱的根源就在於我們習慣以自己的利益為中心,當感到對自己利益有所威脅的情況時,便會感到憂慮、煩惱,甚至惱怒,導致無法以冷靜、平常心看待。

 

《六祖壇經》:「蓋為一切眾生,自蔽光明,貪愛塵境,外緣內擾,甘受驅馳。」我們心時刻迷在境界當中,念念不能休止。然而佛告訴我們,這川流不息隨著境界喜惡起伏的心畢竟是虛妄不實的。《楞嚴經》:「念無始來,失卻本心,妄認緣塵分別影事。」

 

宣化上人:「生滅的心,就是我們這個識心,也就是我們這個攀緣心。所謂攀緣心,就是向外馳求,到外邊去找去,不在自性上用功夫。什麼叫『不生滅心』?就是在自性上用功夫。」、「世界上天天都在變,人、物、時間、空氣都在變。氣候時節若反常,象徵將有事情發生。人反常了,就是神經病;氣候反常了,就是氣候發神經病,這不是好現象。在這種災變叢生之時,我們要好好用功修行,化戾氣為吉祥,消災劫成平安。

 

放下就是解脫,在戒律裡畢業,在規矩、煩惱、無明中畢業。畢業得到證書就叫解脫,解脫才能自在。若自不在,就是他在,賊來了,將你家裡珍寶全偷了。『他』包括無明、妄想、煩惱、天魔外道、妖魔鬼怪等。

 

所以修行沒有旁的,只在自己身心性命上用功夫,什麼事都要明白,那就不會做糊塗事,而能知行合一。」(引用完畢)

 

在生活中,心念越簡單越好,專注當下,不起妄想分別之心,不讓心繼續在六根緣塵當中打轉,放下愈多就愈自在。《六祖壇經》:「世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若能於相離相,於空離空,即是內外不迷。」分享文故事中的老和尚在得道後,看似像日常一樣在砍柴、擔水、做飯,但心境上是不同的—砍柴即是砍柴、擔水即是擔水,做飯時即做飯。這其中心境的轉化是值得我們再更用心去領悟。

 

我們為何做不到吃飯即是吃飯、睡覺即是睡覺?吃飯時憂慮很多、睡覺常睡不安穩,我們可曾注意過這是心中掛著許多生活的得失利養?萬物運行皆有其因緣與因果,我們擔心害怕,心中在意許多人或事情的現象,終究是多餘的。安心隨緣而過,即使正在困境當中,但我們要堅信自己,堅持老實安份地守戒修行,斷除惡念,修持善念與善行。無論多大的困境,在我們累積的功德善念足夠時,自然就會有不一樣的突破!然而,無論現在生活正逢多少艱辛,或遇到許多不如意的事,我們不如先放下掛礙心,如《金剛經》云:「無所住」。這時心就能回歸當下,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即是睡覺,任憑境界好壞的流轉,在心裡也有如過眼雲煙一般,不為境界逗留,隨緣自在!

 

以下摘自南懷瑾老師〈人生十悟〉:

 

煩惱天天有,不撿自然無,越計較,越痛苦,越大度,越幸福。把心放寬了,大事變小了,把事看淡了,煩惱就沒了。

 

來,不是我們所想,去,不由我們所願。生而為人,既然不能決定生死,那就享受過程,活好當下。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