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4 21:16:23淡雅

不要逃避現實,而是積極面對現實

以下兩則文章為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鄰居有個阿姨唸佛幾十年了,多年前帶我母親去參加某佛學院的佛學課程,每天她都會在自家的佛堂唸佛號及唸咒,為的就是去西方極樂世界,不再來了!我自己也曾有這個念頭,但這個觀念並不正確。

 

    7/12是觀世音菩薩成道日,朋友在微信中分享悲華經中一小段:「世尊,今日我以廣大音聲,告知一切的眾生,我所具有的種種善根,全部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願我行菩薩道的時候,若有眾生遭受到種種苦惱恐怖等事,退失了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墮落到沒有光明的大黑暗處,身心不安憂愁孤獨貧窮困苦的時候,沒有可以求救保護的人,沒有依靠也沒有屋舍。如果他能夠憶念著我,稱念我的名號,而那個求救的音聲被我天耳所聞,被我天眼所見,如是一切苦難眾生,若我不能為其免除如此種種痛苦煩惱者,終不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佛果。世尊,我今天更當為了眾生的緣故,發起最上殊勝的大願,期願假使當轉輪聖王(阿彌陀佛),在西方淨土安樂世界,作完種種諸佛度化眾生的勝事,入於無餘涅盤之後,乃至正法仍然住世時,我將在那時,修菩薩道利益眾生。當無量壽佛正法,在初夜分滅去之後,我即刻在其後的夜裡,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佛果,繼續渡化一切眾生。」

 

    看了這段文我才知道,觀世音菩薩的願原來是如此之大,成就佛果後還要繼續渡化眾生,不知不覺我的眼眶竟然充滿著淚水。佛菩薩成道後,去哪裡?還是心繫著眾生,不斷的倒裝下凡渡眾。佛菩薩如此慈悲,並不是涅槃了生死後就什麼都不管了。因此修行必須要有正確的觀念,佛菩薩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想要一走了之是無法修成正果的。

 

    老實唸經,好好消業,把善的種子傳播出去,期許自己有天能達到心性光明的境界。

 

分享二、

 

    蔡師兄說:「過去世若沒有修,一下子要契入較深的佛法會有難度。每世都有每世的角色和任務,重要的是把本世的角色扮演好。凡事要圓融,不要與人結下怨隙,本身要修行,好好消業、多做善事,不要惡性循環,來世到好的地方,漸漸契入佛法。」

 

    近來新開示出有魔性要消,加上家人事情紛亂,發覺自身定功差遠了,一點風吹就攪亂一池水。去年接觸精舍後才開始學習佛法,不像其他師兄姐已有基礎佛理學識,但感謝佛菩薩讓我這些年來修行空白,雖苦於俗事不知方向,但至少沒有誤入其他外道或心識再染。再早個幾年或許因緣未足,也或許還在迷惑顛倒中難以契入佛法。

   

    想起二年多前參加大學同學喪禮,三十歲初就香消玉殞,遺留幼小三歲多孩子、先生及家人,對生命無常十分感慨。接觸精舍開始誦經消業修行之路,對往後歲月,總想著一步一腳印,紮實功夫勤消業,等本份責任大致底定,有多餘的心力時間,時機到了後,貢獻所有。但世事無常、人生苦短、時間會等人嗎?人大都規劃、幻想幾歲要做什麼…,但現實往往不如計畫所想。若是早逝同學能有福緣接觸精舍,透過自身努力改變,是否有所不同?

 

    普賢菩薩警眾偈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佛法講人身難得,以前愚傻無法體會珍惜。猶記得之前自己所許:「跟隨觀音菩薩恩師指引腳步初衷之外,亦能在最後無憾洗去這一身累世的業識、塵垢,還得樸質清明靈心。」近來想了想,一生剎那短暫,要償還累世業障及受染心識,眼前歲月彌足珍貴,要勇於向前並努力把握此世良機。阿伯說:「修行要到位,一切應由心出發」。更想到全家只有我學佛,本來思量渡化不了家人,至少未來緊要關頭或最後幫忙超渡,但未來有把握會陪家人到最後嗎?所以師兄姐不斷提醒,趕快消魔性,勤消業障!自己所持信念:「無懸念,自渡渡他報佛恩」。師兄姐回覆我:「你消魔性就是報恩」,此句給我很大的力量堅定向前!

 

    《地藏菩薩本願經》提及:「南閻浮提眾生,志性無定,習惡者多,縱發善心,須臾即退,若遇惡緣,念念增長。」淨空法師說:「有機會接觸到善法,他的善根薄弱,不能夠維繫長久,一定會退轉。…遇到惡緣他不會增長,遇到善緣他會增長,我們就曉得這種人善根深厚。」告訴自己,念起即覺、覺即照破,察覺轉化遇緣起現的惡習,不論遇到順惡境都能堅持下去。

 

    下一世沒有阿伯,也或許沒有精舍,或許難有機緣再遇佛法、正法。累世迷途漂流,想回家,要靠自己。社團很多師兄姐都很努力,都在跟自己心性、眼前難關、考題抗衡中,不管考驗如何艱辛,就是撐下去、不放棄。蔡師兄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是看到希望才堅持,是堅持才看見希望」。這條布滿荊棘的正路始終要自己走過,狀況好時多加緊腳步大步走;狀況不好時至少一小步向前走也好。累了稍停歇但不要就此就停下腳步,退轉好可惜。今世妙法已得,只待我們戮力以赴。與尚未有佛緣仍在苦海中浮沉的眾生,不知方向、不知如何改變、如何前進,相較下,我們只要把眼前功課,功夫做足,珍惜可誦經、修行和淨化心識的良機。

 

    多消一條業,多誦一部經,多唸一遍〈藥師灌頂真言〉、佛號就能多洗淨些心識塵染,多於心靈播善緣種,這些多麼彌足珍貴,與眾師兄姐共勉!

 

(分享結束)

 

    人為什麼要學佛修行?可能每個人踏入修行的理由、契機不盡相同。常常聽人說這個世界太苦了,只要到極樂世界去就解脫了,就可以永遠不用再來這個世界了。但這是一種逃避的想法,如果連佛菩薩都這麼想,這世間就沒有佛法流傳,我們也聽聞不到佛法。

 

    修行不是在逃避現實,相反地更要面對現實,從生活中歷練,淬鍊我們的心志。佛流傳經典便是要我們從經典中體會與運用,並不是要我們放棄所有,才能到達某種境界。所謂修行不單單只是素食、打坐和唸經,這些都只是讓我們將貪、嗔、癡等習性修正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我們要透過修行覺察問題。比如以前看事情不順眼很容易發脾氣,現在學會看清事件本質,調整自己的性情,有智慧地面對各種問題並想方法解決,將佛法真正融入生活中。

 

    從修行之中得到佛法的滋潤,更要將其廣傳,如文中所述:「佛菩薩成道後,去哪裡?還是心繫眾生,不斷的倒裝下凡渡眾,佛菩薩如此慈悲,並不是涅槃了生死後就什麼都不管了。」眾生之所以無法成佛,就是因為執著於「我」,佛菩薩之所以能成為超脫世間的聖者,是因為「無我」。無我就是慈悲、平等心。

 

    以下引用自佛典故事:《賢愚經》裡記載佛陀修慈悲的行儀。佛陀時代,佛弟子每年都有三個月的結夏安居,結夏安居結束時,比丘們深得法益,身心自在清涼。為表達對佛陀的無比感恩,比丘們前往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恭敬禮拜釋迦牟尼佛。佛陀見到比丘們,即以慈悲的口吻慰問大眾:「這三個月來的生活起居是否有所匱乏?身心是否安樂?」

 

    佛陀的侍者阿難,在一旁見到佛陀關心大眾,為佛陀的廣大悲心所感動。因此,恭敬地請問佛陀:「世尊,您的慈悲令弟子們個個如沐春風。您這般不忍眾生受苦的悲憫胸懷,是從何時開始的呢?」 

 

    佛陀微笑著對阿難說:「無量劫前,在地獄中有兩個罪人。獄卒剝取他們身上的皮,用作拉車的皮帶;並且,命令他們共拉一輛十分沉重的鐵車。在拉車的過程中,獄卒還不斷以鐵棒毆打他們。兩個罪人就這樣來回奔波,毫無喘息的時候。」

 

    「其中一人終於體力不支,暈倒在地;獄卒見狀,又是一陣毒打。見到同伴如此悲慘,另一人心生憐憫,告訴獄卒說:『可不可以讓我代替他?我一個人來拉這部車就好了。』獄卒聽了大發雷霆,以鐵棒重重地捶打這個人,這人當場身亡;然而,由於一念悲心,結束了地獄的業報,投生於忉利天。」

 

    說完了這則故事,佛陀告訴阿難:「地獄中心懷慈悲,願代同伴受苦的罪人,就是我的過去生。自從在那一世當中,看到地獄罪苦眾生受苦無量,我就發起了大慈悲心。此後,生生世世對一切眾生都心懷慈憫,不曾退捨,直到現在。」阿難聆聽了佛陀初發慈悲心的因緣後,十分感佩佛陀的慈心悲願,歡喜地依佛陀的教誨,精進用功修行。(引用結束

 

    《觀經》言:「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佛菩薩的慈悲源自於最真誠、無私、無我的關懷與悲憫,不是只考慮自我的安樂。因此,如果學佛修行只是為了逃避苦而求自我的解脫,便失去了修行的真義。

 

    修行難免遇到考驗我們的關卡,每個人考的項目皆不同,但堅持是唯一的道路。文中分享二所述:「這條布滿荊棘的正路始終要自己走過,狀況好時多加緊腳步大步走;狀況不好時至少一小步向前走也好。累了稍停歇,但不要就此就停下腳步,退轉好可惜。今世妙法已得,只待我們戮力以赴。」蔡師兄開示:修的境界愈高,考驗愈多,遇到考驗時要如如不動,是考驗也是磨鍊;考驗考得過,就是您的,苦盡甘來,柳暗花明又一村;若考不過,只會在原地打轉,無法跳脫。」

 

當我們遇到愈困難的考驗時,通常就是與我們自心的對戰,能從中跳脫便是智慧,無法跳脫便要重新調整。或許,您正遭逢業障的考驗,此時更要立下決心,精進不懈。蔡師兄說:「今生所遇的人、事、物,都是過去世造下的因緣;有善緣、有惡緣、有助緣、有牽制緣。因果若解開(消完),很多事會迎刃而解,故要去突破,勤奮地誦經消業。」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我們何其幸運啊!今已向佛,又能在佛菩薩的開示下消業障,找對方向如實修行(可以自己拍拍手微笑唷!),把握這良好時機,腳踏實地的修行吧!別又再輪迴路上迷惘了!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