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6 06:00:00三樓

肆捌陸▎遇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



繼上一篇隔日,
與蠍子去吃了麻辣火鍋

與看草間彌生的展覽,
因為草間的篇章,有點多,
所以決定就先單獨紀錄腳步了,

火鍋就下次再紀錄了!


草間彌生的展覽,只有部分作品可以拍照,
所以只放上幾張對我來說,
印象比較深刻的且能拍照的作品放上來,
對於現年高齡96歲的草間彌生,
為當代藝術史上最具代表性及顛覆性的創作者之一。

有人欣賞,也有人不欣賞,
但是我是挺喜歡草間的,
每一次對於觀展,
都像是走進一種故事裡探討,
去感受,去思考,去理解。



草間彌生,現年高齡96歲,
1929年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
1957年至1973年間移居美國,後返日本定居。

1987年福岡縣北九州市立美術館,
推出草間彌生在日本的首個回顧展,
她就此走出黯伏歲月,邁向藝術生涯的綻放。

1989年美國紐約國際當代藝術中心,
以草間彌生回顧展為開館展,
助其聯繫16年重返美國藝壇。

1993年65歲的草間彌生,
前進義大利威尼斯雙年展,
成為首位在日本館舉行個展的當代藝術家。

1998年草間彌生大型回顧展,
自洛杉磯郡立美術館出發,
巡迴紐約現代藝術美術館等地,
同年也於台北雙年展現地製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1999年自洛杉磯,
啟程的回顧展舉辦東京東京都現代美術館。

2004年東京森美術館,
舉辦的草間彌生個展。




走進草間的綻放,
她生涯的幾個創作元素,
時期都以集大成姿態展開。

而在50年代末期草間彌生,
以無限的網和圓點的實踐開啟重要創作主題。

在無限的網系列為90年代持續發展之經典作品,
色彩增厚的底色與線條隱隔而出的網,
多補構造中蘊藏規律與流動規模的寬展感,
而網眼便是-圓點。



她對性的強迫妄想中的觸鬚,
使色點襲擊局限人體狀的突起物瀰漫充填,

而這也溯及60年代時候的草間彌生,
反受自身性焦慮過程中發展出的-軟雕塑。

在她的作品-白色的天堂還有筷子等雕塑之植物或人體,
與花,南瓜等素材可以感受的出,
她採極簡形式重現的幻象與恐懼。

而在她創作的作品-永動回歸,
更也見證其創作主題由死亡過渡到生命。




在無數圓點依附形狀有機的巨大氣球而佔據感官,
構築迷幻失重,自我隱沒的經驗。

反覆與積累的手法,
為幻象與恐懼的再現及回歸,
也是草間彌生日復一日和病症抗衡的方式,
貫隨藝術家豐沛的創作成鮮明軌跡,
且彰顯其對生命不滅的熱情。




走進草間的黯伏,
在1970年代初草間彌生接連經歷了伴侶與父親的離世,
自身病情也日益嚴峻,之後她不得不中止在紐約的發展,
而定居東京就醫。

當時日本社會的保守風氣,
無法接受草間彌生,
自1967年起在紐約訴求身體解放而展開的"午現"行動,
日本媒體稱她"醜聞製造者",當代藝術界也對她敬而遠之。

相對於現行動時以"愛"為號召,
草間彌生1975年發表 - 我靈魂的行旅與戰鬥,
揭示面對意義遺發展而失去人性的世界,
將以死亡為主題探求靈魂的崛聲與轉生。

而當時,
草間彌生在個展-來自冥界的死亡訊息中,
展出35幅拼貼作品,
拼貼是其於少數時期便嘗試的手法,
也是衡量病房空間與體力等限制後採取的形式。

我記得來自冥界的死亡訊息中這作品,有在高雄展過,
當時跟蠍子都是第一次去高雄,就為了看草間的展覽。



這次展覽的拼貼作品-花辭,
還有 - 我還在世時的靈魂記憶等,
可見草間彌生蒐集礦石或咖啡豆等物體堆叠聚象,
拼接印有生物紋理的圖片。

繼以幽邃色彩展現一沙一世界的微觀詩性,
草間彌生也在此時期將文字作為媒材創作,
也以1978年出版的曼哈頓企圖自殺懸犯小說為首,
10年間出版15餘部小說與詩集。

之後草間彌生個展次數漸升,
發表大型裝置新作。
多彩突趨物增生的沙發組 - 春之祭典,
豐黃色地穩形式作品 - 花粉,
在偏見的不證自明與病情的穩定控制中,
草間彌生逐步將焦點由死亡轉向生命,
生涯亦從黯伏邁向綻放。



網與點,
看起來像在描繪"圓點",
其實時常是在表現看不見的"無限的網",
如同陰與陽、生與死,一體的兩面。

走進草間的圓點・原點,
草間彌生,自幼喜愛繪畫,
童年創作的小畫已滿佈圓點。

孩提時期精神疾病發作後,
長期飽受幻視幻聽所苦。

她將抗病情的歷程與對創作的追求合而為一,
開創深刻的前衛藝術。

她的小畫都是不能拍照,
但是有興趣的人,真的能親自去看看。

而濃烈赤黑一旦漂浮的圓點,
表現無重心的視野,
也預告了往後圓點主題的成熟與發展。

而她經歷一年西雅圖生活後定居紐約,
創作的作品 - 海底,
是以飛機上眺望的汪洋為靈感而發展的系列作品之一。
這幅作品也是不能拍照,但是很值得去觀賞的。

她眺望的汪洋,
很不同,個人很喜歡。

之後連結著其生涯代表主題 - 無限的網,
她從對性的恐懼切入,
以陰具形狀為狀為單元的軟雕塑,
結合現成物與空間,
並以反覆與積累的手法量,
合大量製造的現實,
就像是她當時運用郵寄貼條,
創作的作品 - 航空郵件的積累。



作品 - 幻影的彼方

這個桃花源裡沒有壓力也沒有疾病,
溫暖的氣候中心,花朵與蝴蝶青春永駐,閃爍著金色光輝,
但是,凡從這裡踏出一步,任何生物便轉瞬老朽死去,
色彩斑爛的花卉與果實,也會一瞬失去生命力而枯萎。

對草間而言,
藝術創作就是像這樣桃花源般的事物,
在她的創作中,從大地生長的植物,
與自五感沸騰的熱血益發鼓動而光芒萬丈,
而她覺得自己就是香格里拉的女祭司。


作品 - 永恆回歸



以46個盒子堆疊,
盒子中裝有色彩鮮豔的軟雕塑,如觸手般延伸,
營造出吞噬周遭環境的視覺幻象。

在草間逐漸在日本藝術界獲得認可,
此期間的軟雕塑逐步脫離初期的陽具意象,
並進化為球狀、流線形的有機造型。

而往後作品加入了更為充滿生命力的觸手狀元素,
反映出草間進入創作新階段的動力,
作品名稱表達了草間對輪迴,生死的觀點,
象徵超越循環,永恆回歸宇宙本質的存在。



作品 - 春之祭典 / 花粉



沙發上顯現各色的凸起造型,
象徵了春日生命萌芽生長的植物,
隨著軟雕塑的製作,
最初藉由反覆創造來控制她的恐懼。

軟雕塑的色彩越加鮮豔,
並逐漸演變,延長,延展,
似真似幻的有機造型如同自然的無拘束生長。

花粉中的圓形裝置中心,
有多條黃色軟雕塑,覆滿黑色圓點,
這些纏繞的曲線如花蕊,
彷彿聚集的生命力花粉或綻放的花朵。

透過花蕊與花粉聯繫生殖意象,如陽具與精子,
草間彌生揭示了,
她關於自然界的想像,
反映出性別,生命與週期的多層面思考。



走進草間的Love Forever - 

Which do you think is worse, war or free sex?
(你認為戰爭跟性解放哪一種比較好?)



鋪天蓋地延伸至各種現成物之上,
人台、家具、動物、食物等,
是-幻影的彼方的最原初版本。


裸露不必花錢,衣服則要算帳,
忘卻自己,回歸自然,
放棄自我,超越永恆,
我會用圓點包覆你的身體,
消融自我是唯一的解脫。
          - 草間彌生行現活動 -人體爆炸


上頭圓點密布,
彷彿環境將觀者消融於氛圍之中。
而地上的黃白色則是食物-義大利麵條,


1967年起,
草間彌生開始在紐約策劃大量的"行現"行動,
年尾則在荷蘭海牙舉辦演出裸身慶典。

而這次展覽,
有展影像即是當時活動視場面,
迅引起大眾熱議的行現紀錄。


而只有地下室的"展影區塊"是未滿十八歲不可觀看的影片,
所以有帶小朋友的人可能就要多注意一下。



而影區外的展區是沒有禁制未滿十八



草間彌生在當時相當過激,
引起日本社會反彈的行為藝術錄像與服裝設計。

而影展區的影像作品中,
交叉剪輯草間彌生工作室內拍攝,
透明質感的花卉靜物畫面,
畫面中可見草間彌生,
在裸體參與者身上繪製波卡圓點,
或與參與者丟花到白色陰莖狀雕塑上,
打鬧,嬉戲,狂歡,
極具迷幻及顛覆性質的表現,
彷彿一場滿溢烏托邦想像的創作實驗。

在那個男性中心主義的時代,
草間彌生以身體行動高喊愛與和平,
在參與者身上繪製令彼此消融的圓點,
也因此有人稱草間彌生為嬉皮女王。




在無邊無際的時空裡,
草間彌生的圓點,
彷彿生命的脈動,延展至永恆,
如繁星在宇宙間閃爍,
述說著靈魂深處的呢喃。

她以色彩編織夢境,
黃與紅,黑與白,
點與線交錯成無限的網絡,
是心靈的迴響,
也是孤獨的抗爭。

那些巨大的南瓜,
載著孩童的記憶與現實的沉重,
在光與影間旋轉,
迴盪著對過往與未來的反思。

她的圓點不是終點,
而是起點,
是邊界,也是解放,
在無限與有限中遊走,
勾勒出每個人心中的永恆國度。

草間彌生的藝術,
是對生命的禮讚,
是對瘋狂的擁抱,
是以無數圓點構築的宇宙,
在有限的世界裡創造無盡的可能。

走進她的展覽,
你不是旁觀者,
而是探索者,
在她的奇與軌跡中尋找自我,
在每個圓點間,找到屬於你的夢。


                    __我觀展後的小感








謝謝蠍子陪伴,
嘿,love,
thanks!

很喜歡這版本的生命有一種絕對,
郎朗的鋼琴演奏很棒。





是預發文,

發出時間是早上,
所以說聲,

嘿,早安!






腳步時間:2024/12月底


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951-2005

展期:2024/12/21 - 2025/5/4
北師美術館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週二至週日10:00-18:00,
每週一、除夕、初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