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21 06:38:41夜華蓁

鄉土‧偶像‧觀光‧海角七號

電影《海角七號》爆紅成為熱門話題,票房突破億元大關,男主角范逸臣應願裸泳,導演魏德聖也率同女主角至故鄉台南辦簽名會,一位好友還特地請假去參加並觀賞此片,歸來後對我發表了一些觀後感。趁著週末逛書店,我也順道去看了這部電影,沒料到的是竟然客滿,還要多等一個場次。國片有此客滿佳績,除了本身具備可供炒作的賣點,也多虧網路時代傳媒的發達與便捷。

如果要說這是一部讓我很感動的電影,它其實尚未到達那樣的深度,但是它應可稱得上是一部成功結合了商業流行和鄉土素材的文化商品,有寓教於樂的效果。首先它的主題是很政治正確的──愛鄉土,關懷本土的發展性,由充滿草根味的鎮民代表激動誇張的言行中表現出來,姑且不論現實中的此類人物是否具此理想性,透過資深演員賣力的搞笑演出,雖有些過火,也強力的導入了「我的心願是一把火燒光恆春再重建,把年輕人找回來自己做老闆,不再做人家的伙計」這話所指的鄉鎮沒落且人力外流嚴重的問題。於是,堅持以本地人組成的樂團搭配日本明星來表演,儼然成為一種本土精神的重塑與發揚。

這麼嚴肅,甚至流於說教的主題,卻是以台灣中下階層日常生活的片段和幽默對白為包裝,製造了不少笑點。樂團的組成份子有小女孩,有老人,有黑手,有業務員,有警察,是台灣小人物從各年齡到職業背景的抽樣組合版本。當小女孩戴著耳機跟著流行歌詞唱:「你劈腿就去給我死一死…」,老人不會彈貝斯也厚臉皮要求:「給老人家一個機會啦!」推銷小米酒的業務挖空心思死皮賴臉卑躬屈膝的認真與辛酸,都觸及了某些社會心理與現象,令人心有所感。

然而鄉土素材需要和流行時尚做結合,才能互相拉抬──前者給後者貌似的深度,後者給前者華麗的渲染,或許也可以說商業化收編了鄉土,甚至歷史──於是乎有了偶像劇般的男女主角和愛情故事,男主角很酷,女主角很直,像仇家一樣犯沖又莫名其妙的戀愛,感情轉折缺乏鋪陳,最後在樂團演唱會上來個好萊塢式的浪漫告白,還要穿插日據時代一個日籍男教師和台籍少女相愛不能相守的愛情故事與之呼應,營造異國戀情的唯美和歷史懷舊的哀愁。日據時代的地址,日語口白的情書,港口的郵輪,西裝筆挺的深情男人,白衣楚楚的少女,烽火的離別與歲月,全都成了浪漫懷舊的符號。諸如此類愛情包裝,在影視劇中太常見,以至於沒有太多驚奇和感動。

不過,這樣的營造手法是很合青少年的觀賞口味的,電影院中坐滿了國中生和高中生,全都聚精會神且笑聲不斷。用偶像劇的方式傳遞一些鄉土精神,讓年輕人能夠接受,也是一種變通,現在的年輕人大概讀不了黃春明那樣悲情的鄉土文學。其實這部電影最成功的地方,應在於大力的行銷了恆春。恆春的海,在影片中呈載了歷史的懷舊、愛情的理想與生命的希望,許多人因為看了電影而來到恆春觀光,那些拍片的地域都成了遊覽的景點。片中反映的鄉鎮沒落與人力外流,靠觀光業活絡生機是最實在的!

(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