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6 10:09:15小蟹子

天地往復!劉秉忠與〈乾荷葉〉

        1.宛如仙君歷劫

    劉秉忠1216--1274),本名,寓意「和樂剛直」,以摻進「隱暗未顯」的仲晦字,侃、晦調和,有直有隱、有彰有翳。世代為遼、金名門望族自幼博覽好學,八歲入學,博古通今,深研《易經》和邵雍《經世書》,天文、地理、律曆、三式六壬奇門遁甲等趨吉避凶的演算術,無不精通。

    七歲仕金小吏,時逢亂世,不能侃,自只能晦,感嘆:「丈夫不遇於世,當隱居以求志!」當他隱於武安山,被天寧寺虛照禪師招至該寺內為僧,授法名「子聰」。而後雲遊天下,海雲禪師至雲中時,以博學多才邀之同行,隨後推薦給尚未即位的忽必烈。

    這位被敬稱為「聰書記」的幕僚,才能卓著位列「邢州五傑」之首。拜官後改名秉忠」,隨忽必烈征討大理、雲南,及至伐宋,建章立制,經國濟世,以「王者之神武不殺」誡免,破城後絕不妄殺,保全活命無數。這時的蒙古帝國,面臨分裂危機。最後一個普遍承認、且直接管治整個帝國的第四任大汗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長子窩闊台的養子蒙哥,長期主持對南宋、大理的戰爭,為其弟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堅實基礎。蒙哥驟然去世,導致第三次蒙古西征中止,隨後其弟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奪汗內戰,導致大蒙古國的分裂和解體。忽必烈在路線戰爭中,厭棄草原征戰,選擇南下建國。

    忽必烈1260年即帝位時,劉秉忠44歲,一生的心力都灌注在一個幾乎不可能的夢想,努力讓大家活得好一點1271年,他從《易經》乾卦出發,確立大哉乾元,萬物資始」為國號,元朝興起,劉秉忠定都、舉士、除弊、興法。影響久遠的北京城,從規劃選址到施工,平正通達的宏觀格局,雍容精緻的藝術美感,都凝聚了他深厚的文化根底和堪輿術數、陰陽五行的奇能;屬於他的仙家出處,建成紫山書院」,除了傳授經典,更強調自然科學的扎根與精進。

    建元後三年,這個從「遺世仙界」戮力黏附在「血腥翻覆的征戰中的入世謫仙」,壽終於58歲,比所有人的想像更倉促,但也算是鞠躬盡瘁,未曾留下太大遺憾。如果以「追劇」的心態來看,劉秉忠的一生,很適合設計成架空歷史的仙俠劇。中土破碎,混亂的北洲裂土紛擾,神君歷劫,離開仙門舒適圈,在爾虞我詐、同時也熱血蒼茫的天地間,南征北伐,既得犯難阻止破壞,更要耽精竭慮建設,除了功績實業,不能有所愛,不敢有所求,他製作的〈乾荷葉〉曲牌,可說是唯一留下的「仙家遺痕」。

    「乾荷葉」的意象層層疊遞,原是民歌常見的素材,表面第一層,指的是季節老去,大自然生機衰頹,華美即將凋零;繼而反覆被引用成美人遲暮,情愛無憑;最後更指涉繁華消歇、生命反覆的蒼茫愴然。他結合民歌傳統和散曲新聲,即物取喻、因題起意,在宮調上,從「黃鐘」到「南呂」,從低音到高音,「南呂」宜感嘆悲懷。曲牌七句,起始自由,而後四平韻、兩協韻,仄聲韻的壓抑與反覆搖蕩著的動能,更能表現出曲的自由。         2.荷葉〉八首

    劉秉忠從蓮荷出發,將大自然的枯荷意象引入人事交映的文學審美,寫了八首(南呂)〈乾荷葉〉。

      前三首一組,「老柄,霜江」、「折柄,難宿」到「根摧,絲絕」,藉大自然的焦涸頹毀,讓身世感慨浮沉於天地蒼茫,濡染出生命短促、人事無常、朝代更迭和萬事萬般莫如夢幻泡影的惆悵。

    乾荷葉,色蒼蒼,老柄風搖盪。減了清香,越添黃。都因昨夜一場霜,寂寞在秋江上。」先寫乾枯的荷葉顏色慢慢變暗,花已落盡的老柄搖盪在風裏,沒了清香,多了枯黃,只一夜霜寒,就無止盡地在茫茫秋江,盪出無限蒼涼。

    接著襯景出現了,乾荷葉和枯蒲草都是殘老餘命,斷柄難以承露,藕絲斷了聯繫:「乾荷葉,映著枯蒲,折柄難擎露。藉絲無,倩風扶。待擎無力不乘珠,難宿灘頭鷺。」就算是秋風相扶,也是徒然,露珠兒留不住,灘頭鳥難留宿。

    這三首詩,第一首是開口韻,青春飛揚;第二首轉成七虞和七遇協韻的收口韻,婉轉纏繞;到了第三首,四支和四寘露齒無聲,情思壓抑,說也說不得:「根摧折,柄欹斜,翠減清香謝。恁時節,萬絲絕。紅鴛白鷺不能遮,憔悴損乾荷葉。」絲,就是思,從藉絲無」到「萬絲絕」,根折柄斜,寸地難遮,珠不聯,璧不合,紅鴛白鷺,顏色盡褪,雙飛鳥也只能各自兩散。

    接下來的兩首一組,從真實的人事變遷寫帝業宮廷的繁華消歇,懷古,憶舊,何嘗不也是在抱今而傷新呢?

    乾荷葉,色無多,不奈風霜銼。貼秋波,倒枝柯。宮娃齊唱《採蓮歌》,夢裏繁華過。」乾荷葉翠色殘褪,再禁不起風寒霜打,貼面秋枝莖折柄斷,做為「陪襯角色」的宮女,齊聲唱着採蓮歌,可惜,繁華盛景都像夢幻泡影,無處追尋。

    帝業,皇圖,又如何?南高峰,北高峰,慘澹煙霞洞。宋高宗,一場空。吳山依舊酒旗風,兩度江南夢。」杭州西湖邊,南北高峯遙遙相對,古老的煙霞洞徒留淒涼,高宗南宋繁華成空,水村山郭酒旗依舊,從五代吳越到南宋這兩個建都杭州的王朝,不過幻夢一場。

    最後三首詩,又回到脆弱又強韌的情愛本質,破碎和堅持交融,荷花的含蓄雅致轉向鮮猛嗆俗。這一組的情愛熾烈,構思強烈,卻又在熱鬧黏稠中特別倉促無憑,把亂世中無論如何都想擁抱不計一切都要堅持,過濾成讓人心痛又心惜的藝術象徵。

    從醉酒放縱的昨夜,拉起似夢如幻的人生:「夜來個,醉如酡,不記花前過。醒來呵,二更過。春衫惹定茨蘼科,絆倒花抓破。」不記得花前經過,醒來又是深夜,春衫皺揉如荼糜,摔了碎了抓了又破的,到底是花還是人?

    乾荷葉啊!這世間就是有這麼多人,有話不能說,有人無從問,只能空蕩蕩在水上漂著浮著:「乾荷葉,水上浮,漸漸浮將去。跟將你去,隨將去。你問當家中有媳婦?問著不言語。」漸漸地,往你那邊漂浮過去,跟着你,隨着你,問你是不是有了人?問你說不出的千言萬語,從來,你都給不了答案。

    最後啊最後,腳兒尖尖,手兒纖細,梳個雲髻露出半邊臉:「腳兒尖,手兒纖,雲髻梳兒露半邊。臉兒甜,話兒粘。更宜煩惱更宜忺,直恁風流倩。」就只要甜甜地笑粘粘地説,無論是煩惱或歡喜,都睡在自己願意的夢境裡。         3.初心

   劉秉忠於元軍攻佔杭州前寫〈乾荷葉〉,亂世崩裂,無從依存。憐何?的疼惻,其實也是「何憐?」的蒼茫,」、「何」和「荷」的諧音,含蓄點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荷花的根是,諧擬於,秋後採藕於水塘,荷花凋謝,藕又被奪,僅餘荷葉如無依小船,風中搖盪;蓮荷也是芙蓉,「處處種芙蓉,婉轉得蓮子」,芙蓉想著「夫容」,「蓮子」盼的是「憐子」,問題是,亂世飄搖,誰又有多少能力來憐誰呢?

      組詩從乾荷葉的青蒼開始,花豔清香消失,青春華彩到了轉折,往昔相信著、努力著的光鮮不再,張揚的開口韻徒留寂寞,遠景蒼茫;接著乾葉枯蒲,柄折葉萎,沒有憑借就挺立不了的無力感,盛不住露珠,宿不了白鷺,失去人生的青春,遭遇失偶的滄桑,低迴著說不出口的悵惘;最後的恩情萬絲絕,不是劉秉忠的現實真實,卻可能是他心底比真實更真實的淒絕。

      接下來,從小我的「大自然心象」,放大到歷史的成住壞空。藕根零落,荷葉枝柄攲倒,人生如夢,美人餘歌,對照著生命起落、興衰滄桑。再從近景的秋江殘荷,移向遙遠矗立的山、水、石洞,從個人生死到朝代興亡,都逃不了循環往復。

    從秋到春,花開酒醉,情境轉換時,曲調仍然低盪,活著的人,即使拖沓迷亂,日子還是得繼續;荷花雖死,殘敗的荷葉漸漂漸遠,人生的起落輪迴,總是在一點點的盼望、一點點的退讓、一點點的掙扎又前進中,慢慢開展;最後的荷花好,荷葉老,臉兒甜,話兒粘,全都跟著乾荷葉的生命循環,讓我們體會生命的「壞」、「空」跟著「成」、「住」而來,四時循環,永不歇止,如果不能跳脫催折,更要在「必然如此」的命運裡學會自處。

      創作坊選本在這八首乾荷葉組詩中選了第一首,這是劉秉忠的初心,可能也是他一直不確定答案的起點

    乾荷葉,色蒼蒼,老柄風搖盪。

    減了清香,越添黃。

    都因昨夜一場霜,寂寞在秋江上。

    讀這首曲,為了加強「語感」,不妨隨意翻撿一個字,延伸字的感覺。「乾」讓人覺得脆脆的,一碰就碎;「減」讓人覺得衰老傾頹;「盪」好自由;「上」有一種滿了出來的無從逃躲……

    接著感受音韻,「蒼」、「香」、「黃」、「霜」這些平聲韻,帶著開口韻的風華飛揚。協韻的仄聲字,「盪」的重壓短促,形成動態;「上」的發聲,迴盪停留,在空盪寬闊的秋深江面,延宕出一種時空延續的無限感。

    曲很短,僅31字,多唸幾遍就熟記了,慢慢就能感知秋深後翠減香沉,「乾荷葉」呈現了一路的生命經營;「色蒼蒼」是人生走過後,被看見的一點點重量和價值;「老柄風搖盪」則是始終不變的信念堅持。「減」了清香,越「添」黃,是由盛到衰的過程。最值得玩味的是「越」這個字,讓減了「清香」的人生必然,轉至不確定的添「黃」,多出更多僅只我們自己知道的餘味。生老病死的預期,以及意外迫近的不可預期,都是隨時可能突襲的「一場霜」,幸而秋江上」世界寬闊,讓我們在這些無可避免的動盪中,慢慢咀嚼寂寞也消化寂寞。

      這時,我們更能體會,曾經皈依空門、參與過王朝締造、人間殺伐,飽歷世事滄桑,又對自然界的觀照和人世間的建設全力以赴的劉秉忠,宛如從天上到人間的「歷劫報告書」。八首〈乾荷葉〉,先摻進常民熟悉的民歌風謠,引起情感的「同情」共振;再帶出懷古豪情,立意高遠,寫悲傷,也寫我們誰都逃躲不了的宿命,在「同理」中,慢慢學會釋懷;最後在歡喜一瞬中,照亮每一個值得珍惜的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