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8 18:58:24小蟹子

許怡麗:再見,再也不見?

    兩個月前,透過臉書間接知道黃秋芳創作坊即將熄燈的消息,從不敢置信的錯愕,到不想面對的漠然,總自欺欺人地想著:不正式道別、不開口說再見,離別,就不會成為事實。直到這個週三晚上,讀高一的小女兒突然道:媽,今天是創作坊週三班的最後一堂課,你可以載我去跟老師say goodbye嗎?才猛然驚覺,遲早會來的句號,終究得劃下。

    一雙女兒都是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加入創作坊,然後,一路上到國三畢業才停止。由於兩姊妹年齡差距近五歲,接送她們到創作坊上課的時間,也因此持續了近十年。身為國文老師、重視閱讀習慣培養的我,照常理判斷,應該無須假手他人教導自己的孩子寫作,為何會義無反顧地讓女兒加入創作坊呢?除了「易子而教」的千古明訓,除了長期以生命敘說整理自己,深知文字書寫對自我心靈照護的重要性,箇中的關鍵是上完課後孩子的反映。

    印象中,每週三晚上到創作坊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坐在機車後座的她們,總會喋喋不休地分享當日上課的主題、討論的內容、老師引導的方式,以及妙語如珠的金句。即便到了國三課業壓力繁重,多年訓練下來已有一定的寫作能力而無增強的需求,孩子們還是不願意放棄每週一次跟創作坊的約會,這其中的關鍵人物就是黃秋芳老師。

    新竹女中畢業、就讀台大中文系,後來繼續到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深造的黃秋芳老師,不僅自二十幾年前就在中壢成立了寫作坊,自己更是著作等身,每日以至少五千字的寫作量自我鍛鍊(秋芳有話要說:呵呵,每天2000字殆無疑義,5000字很難喔)。除了透過多元的方式、豐富的教材啟迪孩子們對寫作的興趣,課程中深刻的提問、討論,更培養孩子靈活的思辨能力。

    兩個孩子在秋芳老師的帶領下,除了愛上寫作、具有一定的文字駕馭能力,無形中也開拓了很多特別的寫作經驗。大女兒曾經整理在創作坊的書寫,參加桃園青年的文學獎而拿下國中組散文組的首獎;小女兒則是在老師的邀約下擔任110年九歌兒童文學的小小評審,從而有一整年的時間,讀遍兩百多篇童話、寫了上萬字評論,最後在新書發表暨頒獎典禮上,與夥伴以對口相聲發表演說,並留下和喜愛作家的珍貴合影。奇妙的是,一雙女兒跟秋芳老師深刻的緣分,最後也連結到我。

    記得有一年母親節前夕,跟大女兒有著嚴重衝撞的我,一氣之下撕毀了所有跟她的合照。對親子關係的決裂傷心欲絕的我,趁著創作坊期末例行的家長意見回饋機會,偷偷在作文簿夾藏了一封信給秋芳老師,裡頭道盡了為人母的沮喪、掙扎與痛苦。原以為這樣的貿然求助,只會被視作親子間的鬧彆扭而貽笑大方,我也因為寫了這樣的一封信,在接送孩子時顯得心虛而尷尬,總是來去匆匆。沒想到,秋芳老師默默將它收在心中,在一次紀錄片的交流(請孩子轉交邀約秋芳老師參加桃園紀錄片成果發表會的貴賓卡)時,主動在下課接送孩子時找我談話,邀請我寫下製作紀錄片的心路歷程。後來,除了偶爾請我寫寫對某本書的讀後感,隨著孩子的成長、時不時冒出的教養議題,透過messenger,老師總會鼓勵我用文字梳理親子關係,並就書寫的內容細膩地回應著。就這樣,從2020年開始,我從一名單純接送孩子的家長,與老師成為以文字相會的朋友。

    好好書寫,回到自己。凝視自己,捕捉自己開心美好的樣貌。人生很艱難,無論甚麼年紀,孩子有她的難處,你也有。她想看見的是一個快樂的母親,讓自己鬆下纏縛。你的孩子很聰明很努力,即使沒有好學歷,人生很長,也會找她的出路。

    你有你自己非常豐富寬闊精緻的人生,細膩的人多半受苦,但是,在創作中會找到救贖。

    每個人生命裡都有陽光照亮不到的角落。別人怎麼做,我們無從選擇。只能想著,我想怎麼做,才能比以前過得好一點。找到方法,活得心安,這樣才能繼續往前。生命中很多遺憾,其實都無法和解,理解就好。我相信世界上有很多人都藏著許多悲哀,每一天,從打開眼睛到闔上眼,平平靜靜過完一天,我都很感謝。鼓勵你像現在這樣,慢慢寫字。因為所有一生的故事,都會因為有人理解,越來越不是那麼疼痛。

    別輕易赴死。每一隻鹿,無論生在哪哩,今生,當下,都值得開心奔跑!所有折斷了的鹿角,只要活著,慢慢都可以長回來了,就像隆冬的葉子落了,一到春天,嫩芽冒出來,這裡、那裡,樹急著長,花也都開了。

    透過文字等凝視,像三稜鏡,用不同的角度回望人生,我們都不多不少,有一點點美好,有一點點悲傷,但是,還是要向前走去……

    在我身邊,靜不下心的人很多,想要透過書寫找自己的人多。像你這樣,安安靜靜,不求發表,也不急於抓住甚麼,只是誠誠懇懇寫長文找自己的人,真的太難得了。

    『你就是這麼讓人不想感謝!』說出這種話的人,不是小孩。她發展得好不好,我們背得越多,就越自我折磨,這種綑縛,也會綑綁住孩子,彼此都不能呼吸。多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也努力發現一些自己可以開心的事。我們自己活得好,才能成為光,照亮孩子。

    無論結不結婚、生不生孩子、年紀大或不大,世界無限寬廣,每一天都值得當作一篇自己最喜歡的作品。活得開心。每一個人,都是最珍貴的禮物……

    這些都是秋芳老師在我面對自己的教養困境時,給予的提點。那天晚上,載小女兒過去創作坊跟老師道別時,面對終成事實的離別,心神有些恍惚,停在創作坊門口、以兩腳跨坐的方式靠著的機車,突然應聲倒下。倉促地扶起時因不慎削掉一層皮肉,左手中指開始流血,將柏油路面噴濺得血跡斑斑。火速停好車,進創作坊要了衛生紙止血時,剛好讓創作坊的廠長撞見,急忙捧了OK繃、白手套協助處理傷口。

    沒想到會是以這樣的方式跟創作坊道別,彷彿冥冥中的一種安排,要自己深深記住曾經的相互陪伴。從小,對於分離總帶著莫名的情愫,那裡頭有無法放手的執著、無法繼續保有現狀的遺憾,以及失去後面對一片虛無的倉皇失措。誠如六年前,明知罹癌的父親正與死神搏鬥,仍毅然決然地投身紀錄片的培訓課程,以為藉由極度的忙碌隔絕積鬱心頭的憂慮,就可逃過親人即將離世的悲痛,卻換得無法見上最後一面、親口道別的憾恨。那一年父親節,我忙到一句父親節快樂!都沒說,之後,也沒機會再說了。

    文字,是我們一輩子的好朋友!孩子們往前走了,你的文字,就要慢慢往回望,好好整理自己、安頓自己喔!」這是秋芳老師留給我的臨別贈言:「接下來,換你繳作業啦!

      「會的!」敲下文字,我斬釘截鐵地回應著。  ☆回聲草

    怡麗的好友邱珮如,保留著明達和坤兩個孩子的作文簿。時間過得好快啊!一晃眼,就是二十幾年。孩子成年了,故事醞釀在自己心裡,成為父母親的寶藏。守在創作坊,看過很多種不一樣的家長,有人無微不至,有人特忙,有人不甘心自己把人生都賠進去了……,總有好些爸爸、媽媽,在歲月走過後,用很慢很慢的速度打字,整理孩子們從小到大在創作坊的作文簿,不受制式化限制的作文,收納著小時候的記憶和思索,在孩子們飛遠以後,最後都成為我們取暖的溫度。

    和怡麗相約,一起讀書、寫字,相伴到老。說真的,除了讀書、寫字,我確實也算得上什麼都不會了吧?

    創作坊永遠的夥伴雯婷說:「老師,你會教作文、還有教人怎麼教作文呀(還有很多很多)好好書寫凝視自己在創作中得到救贖下週我也要上這樣主題的課,只是不同以往,現在面對的是成人,希望也能帶給學員這樣的感受與力量。讀書、寫字是一輩子的禮物,願喜愛書寫的人都能從文字中得到能量,找到人生出口。

    秋芳老師不但教小朋友,更讓人滿心歡喜是,學會理解而拉寬了空間也延伸了時間,這樣,陷落的情緒也縮小了。那麼挫折也比較容易忍受,過了又是寒暑循環春來花開花謝……」看昀寧留言,忍不住想起她一路的堅忍和努力,抗壓,也是我向昀寧學習的生命技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