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4 10:19:48小蟹子

〈教育之33條〉的「創作坊教養3條」

 
                          1. 超能英雄?

      2013年創作坊暑期閱讀班,7/4正式開展。

這兩三天,無論是平面媒體或電子媒體,都被李國修堅持了一輩子的愛所感動。一生只作一件事,是一件快樂的事、幸福的事,同時也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也許是因為生活太平淡了,我們很容易被「英雄追尋」的漫長歷程感動。我們在其中照見了我們的妥協、虛餒、遷就,以及無從適從。李國修〈孩子,我要你輸在起跑點〉的教養理念,我們會感動,真的仿效實踐的人,恐怕心裡還是會藏著太多困惑和不安。

中國人大附中數學老師王金戰的〈教育之33條〉傳奇,恐怕對「望子成龍」的東方思維,形成更大的誘惑力。他的家庭教育,成果斐然,獨生女兒以優異成績考進北大;至於耽心竭慮的教育傑作,更是轟動了網海,幾乎成為一則「現代英雄傳奇」。

他帶的畢業班,55個學生, 37人考進清華、北大,10人進入劍橋大學、耶魯大學、牛津大學等世界名校並獲全額獎學金,其他考入復旦、南開等大學。不僅如此,還包辦校足球冠軍、校運動會總冠軍、校網頁設計大賽總冠軍等6項文體冠軍;音樂才子、辯論高手、電腦奇才、跆拳道高手在這個班比比皆是。

這才是台灣目前不斷纏繞在爭議、恐慌、論辯裡的「12年國教」的真精神。

多元嘗試,共同學習!

這種美好的願景,靠著王金戰老師在教學最初,以〈教育之33條〉和家長相約,花三分鐘時間,願每個父母認真閱讀,仔細品味,並且真實在生活中實踐出來,這樣相互靠近、相互信任,他們也一起進入「多元嘗試,共同學習」的共榮圈,成為每一個陪伴孩子成長的老師、家長心中,不敗的「超能英雄」。

想一想我們將會用甚麼心情,閱讀這33條自我期勉呢?

 

2.  王金戰的〈教育之33條〉

1.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2.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的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3.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而且動作利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

4.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並非越貧窮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資料,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

5.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階層是會遺傳的。但是,更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6.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平,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7.父母可以把孩子作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題,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干擾孩子的成長。有時侯,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8.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閑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吳稼祥語)

9.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趕緊抱起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個特點經常糾纏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鬧,不要著急把孩子抱起來,父母最好讓自己有事情做,讓孩子看著自己動作麻利地做事。

10.夫妻關系影響孩子的性格。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麼,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麼,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

11.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家長和教師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種污穢,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12.有修養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的征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

13.讓孩子成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沒有激情,任何偉業都不可能善始,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

14.讓你的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有教養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開始。

15.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喜歡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為他被別人厭惡。願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占大便宜,因為他被人喜歡。

16.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身體好的人,性格陽光。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猶豫豫,躲躲閃閃,說話吞吞吐吐。

17.不要以為孩子16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如果父母讓孩子16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裡度過,等到孩子6歲時父母再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那麼,這個孩子在小學要麼成為默默無語的沉默者,要麼成為無法無天的搗亂者。

18.經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進餐,二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家具或衣物,偶爾邀請孩子幫忙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三是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

19.如果沒有特別困難,父母最好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在全家人圍著一張桌吃飯的過程中建立起來。

20.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讓孩子從聽故事開始建立閱讀和寫作習慣,讓孩子盡早學會獨立閱讀,盡早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只要還在讀書的人,就不會徹底墮落,徹底墮落的人是不讀書的。從來不給孩子講故事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21.孩子的成長有三個關鍵期:第一個在3歲前後,第二個在9歲前後,第三個在13歲前後。如果錯過了成長的關鍵期,後患無窮。

22.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孩子三歲前後,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凡是自己應該做的,當盡力去做。

23.如果你的孩子在13歲的時候喜歡弗羅斯特的詩句:「兩條路在樹林裡分岔,我選擇走人少的那一條」,這很正常,不要擔心,他以後也許會選擇人走的多的那一條。

25.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但給13歲前後的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姿態,姿態比道理更重要。否則,孩子會厭惡,反抗。孩子會說:你講的話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令人討厭。

26.心底秘密是人長,成熟的標志。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訴你,那麼,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說出來。

27.在孩子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在孩子1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松,無效的教育是先松後嚴。

28.必須留意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性格卻自私,缺乏同情心,沒有生活情趣。

29.必須讓你的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並愉快的接受小伙伴。如果父母對自己的鄰居不滿,對孩子的小伙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交朋友,讓孩子覺得好像自己跟別人很不一樣,那麼,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很難與任何人自然地相處。

30.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讓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雜亂的伙伴,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裡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31.讓你的孩子盡早建立健康的審美觀。有出息的男性一定會喜歡健康的女性。不要讓孩子的審美觀陷入低級,病態。不要以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為強大的,就都是壞的。不要以為小麻雀,小綿羊,小狗都是可愛的,也不要以為獅子,老虎,狼都是壞的。不要以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2.《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33.告訴你的孩子: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

 

3.  創作坊的〈教養3條〉

能夠和一群具有共同嚮往的家長,一起教養我們的孩子,一起圈進王金戰老師和他的學生、家長間「多元嘗試,共同學習」的幸福圈,真需要一點點好運氣。

孩子生活在家長、老師和社會相互濡染、侵浸的平台裡,任何的矛盾、拉扯,都在動搖孩子們的「成長地基」。王金戰是學校老師,每一天每一個月每一年從早到晚,圈圍著他的孩子,和學生、家長的互動,即使並不刻意,也不得不緊密。

這種決心和努力,加上「被珍惜」的好運氣,他們一起創作了幾十年後回眸,仍然覺得美麗的人間故事。

創作坊每一周,只和孩子們相處90分鐘,暑假期間更多一點點,180分鐘,不敢奢望〈教育之33條〉,但是,我們從這33條中,邀約所有創作坊的家長們,謹記這最簡單又最要緊的〈教養3條〉:

1.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永遠不要急著把孩子塞進補習班、加強班、應考班,獲者是任何針對某一個特殊目的所形成的短期集訓班。孩子們往往在這個功利而倉促的過程裡,塞進了太多內容,拖緩消化吸收的內涵,破壞了學習的樂趣,更重要的是,消融了自我負責的態度和能力。

在教育上,最值得付出時間和心力的就是,和孩子共享。請注意,是共同學習;而不是權威視角的考試。

一起學習,一起分享,一起享受探究、享受解決、享受從「不知道」到「知道」的過程,讓孩子們習慣和爸爸媽媽對話。是不是常常覺得,孩子慢慢長大,甚麼話都不和大人說了?長期陪伴孩子共同探索的爸爸媽媽,和孩子們一起長大,很少會出現隔閡。

 

2.讓你的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有教養,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開始。

創作坊非常強調「藏在雜事裡的智慧」。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是團隊每一個老師24小時對自己的警惕和提醒。

每一個孩子都會像到我們!

這是我們對自己最大的約束和規範。為了那每一個不知道將來會飛往哪裡的孩子們,我們願意,在每一天每一個日子,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對生活雜事懷著虔誠和感恩。因為,我們想要我們的孩子,在每一天的雜事裡,輕鬆、快樂地自在生活。

每一個孩子都會像到老師,更重要的,像到漫長時間和他們相處的每一個家人。

給我們的孩子好教養,多麼容易!就從我們自己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開始。


3.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平,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有很多家長,對於守護在櫃檯,發願要做孩子們「永遠的守護天使」的行政姊姊,不但很少表現出感謝,還因為預約、額滿、繳費、請假、應考、缺課……這些爭議,衝突不斷,偶爾還要求他們買便當、打電話、送小孩回家。

有些家長,喜歡指導老師怎麼上課、怎麼提早給自己的孩子獎賞,讓他們找到學習動力;有時候,孩子不舒服,媽媽還隔著電話遙控老師替小孩按摩……,彷彿莊嚴的學習殿堂,都成為「超大型外勞服務中心」。

曾經,我們對孩子最大的期盼就是,做一個快樂而具有競爭力的人。

這樣的成長模式,讓我們的孩子,離快樂越來越遠。

至於競爭力,好像,孩子們身邊,聚集了越來越多的「競爭力聚寶盆」,每需要一種競爭,就可以安排一種人跳出來為他們戰鬥,孩子們自己,為誰而戰?為何而戰?甚至連如何出征的配備、需要和能力都在「被動成長」的過程中,慢慢遺忘了。

2014.4.28 2014-04-28 11:29:38

禁食第7天,看到林義雄在友人扶持下搭車前往宜蘭祭祖,舒寧的臉容,安安靜靜卻又無限壯大的生命力。
我想起,千里苦行路過桃園時,陪走到新竹縣界,那寧靜的臉容,讓我們平靜。
我想起,慈林讀書會全台展開時,我們也在中壢成立了「慈林善上讀書會」。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仿如林義雄在七天裡,放下了仇恨,揹著憂傷一輩子,無尤。
我想起在很久很久以前獲贈的《只有香如故》,沒有正式發行,只是安安靜靜的生命故事。一朵花,無論說或不說,只要是香氣,就會輕輕延續……
這就是教養的力量、安靜的力量、生命人格的力量。

2014年的省思 2014-04-28 11:28:49

這陣子,很多爸爸、媽媽,開始在為孩子們安排暑期營隊。我們憂計孩子們再過幾個月的暑假生活安排、躭慮再過幾年的大學聯考,卻輕忽了在未來,一輩子都需要好好活下去的「人格教養」。
我們活得這樣拼命、這樣憂懼,可以,為孩子們做了這樣的優先選項,真的是正確的嗎?
很多年前,創作坊讓孩子們寫〈孝順是幸福的起點〉。他們在父親節、母親節的既定儀式中,學習到孝順就是「請吃飯,送禮物」,所以,家裡屬爸爸最孝順,他最常請吃飯,送禮物。
這樣長大的孩子,你會擔心他的未來嗎?

這些天,讓孩子們寫〈教養〉,辨識甚麼是「教養」?居然出現這些解釋:
1.教養就是努力
2.教養有四格層次:處罰→獎賞→規定→關心
3.教養就是讓我們快樂
4.教養的意義在拉近人與人的距離→這好像有點道理,接下來,又讓人錯愕了→尤其是對家人感恩,但大家都互相不了解,要努力增進相互了解
我們的教育環節,是不是遺忘了甚麼叫做「教養」?

回想起〈教育之33條〉的「創作坊教養3條」
認真指定孩子們閱讀,這一周才驚覺,
孩子們讀這篇文章,沒讀懂「教養」,只以為教養就是「考上第一流大學的方法」。
經歷過近50個學生的發表,只有玟蓁提出:「教養就是尊重。」
謝天謝地!
在道德懸崖邊緣,總會有最後的「人生捕手」,堅韌而長期地據進懸崖邊緣,守護希望。
如果到了現代,教養仍然如國語辭典所界定的:「品德涵養」。究竟,我們該如何讓孩子們理解,落實在生活中的教養呢?

2013年歲末提醒 2013-12-17 14:51:51

又到了回簽連絡簿,新課程的選班時候。
和家長對話的時候,「望子成龍」的東方思維,大家都很羨慕中國人大附中數學老師王金戰奠基於〈教育之33條〉所創造出來的傳奇。
再一次,提醒每一個爸爸媽媽〈創作坊教養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