亻厓庄文學季:李喬從吊頸樹到鹿仔樹的幸福開鑿
1.耄耋,慶壽
台灣地土豐饒,山水明媚。夾於歐亞陸塊、東北亞與東南亞間的獨特地理位置,有絕佳的「轉運」條件,提供貨物停泊、文化交流、累古開新。
遠在45萬至19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約在澎湖海域的台灣與亞洲大陸連結的「陸橋」,已有澎湖原人生存;3萬年前的臺東長濱文化,是考古所知的最早文明;新石器時代的南島語族考古遺跡,地處南島語族最北,也被認為是南島民族在語言及遺傳上可能的發源地。隨著15世紀末到16世紀歐洲船隊的遠洋探索和地理發現,資本主義狂潮在17世紀捲入臺灣,中部有超越一般部落規模的原住民大肚王國,荷蘭及西班牙帝國分別在臺灣西南部及西北部殖民統治;鄭成功驅逐荷蘭後,漢人大量移民臺灣;直到施琅攻克鄭克塽,臺灣進入清治時期。19世紀末,甲午戰爭後的〈馬關條約〉簽讓臺灣,20世紀前半,台灣日治,捲入世界大戰。後半在〈波茨坦宣言〉、〈開羅宣言〉、〈舊金山和約〉的文書浪濤,脫離日本;國民政府在228後戒嚴38年56天,是世界第二長的戒嚴令。20世紀末總統直選;21世紀政黨輪替,台灣的聲音終於在艱難跋涉後,有機會為自己尋找定位。
這看起來簡單、實則漫長的時空漫漶,藏著天寬地厚的浸潤,也飽含著人世侵奪的坎坷。是人事變遷的悲苦,卻也是文學蘊養的沃土;是現實掙扎的痛楚,同時也成就了文明激撞出來的厚度,生活在其中的每一個人、每個瞬間、每一個世代,承擔著土地的滋養和掠奪,同時也見證著人文再製的可能。
一如李喬的土地故事,走過煎熬寒夜,以「反抗」做為「愛」的基砥,這些歷史的不幸,都變成文學的幸事。2023年,客委會編纂45冊《李喬全集》;紀錄短片《反抗‧終章--台灣招魂》全台熱映,這些輝煌的90慶壽,屬於大歷史的「宏大敘事」,宛如一場喜慶,在台灣文學的艱難跋涉中暖暖延燒。 根據傳統習俗,滿60要做花甲壽,滿70歲做古稀壽,滿80歲做仗朝壽,滿90歲做凍梨壽,滿100歲做期頤壽,滿120歲做雙甲子壽。這些大慶之年又有「男做虛,女做實」或「男過上,女過滿」的說法,堅持「祝九不祝十」。回想2022年,指導教授林文寶79歲時,我以「送一本書給您」做80慶壽主題,《一顆星子,這樣仰望星系----林文寶小徒弟的幸福指引》的新書發表,環繞著鮮花、音樂、蛋糕,和阿寶老師的朋友、夥伴、學生,一起遞上祝福;能夠在客家委員會和VERSE雜誌籌辦「亻厓庄文學季」時,指定6/11這個生日前的黃金周日領讀作品,小書店,甜蛋糕,即使壽星李喬無法出席,我們自己的故事、屬於日常的聲音,仍然創造出我們最獨特的印記,也算一種「微小鑄史」,屬於每一個些微個人的且行且望。
90歲被稱為「耄耋」,又名「鮐背」、「凍梨」。曹操〈對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高壽奇蹟,如同施恩,要能做到草木蟲魚同惠,總會在一生看見印記。 2.至堅,至柔
6/10,苗栗公館「山泉水文學基地」由客委會主委楊長鎮、客家女兒葉菊蘭和客家最美的聲音陳永淘的草地音樂會,推出三層豪華蛋糕,一起為李喬盛大暖壽,宛如煙火繁華。
緊接在音樂會後的6/11,面對李喬這種扛負著「艱難歷史」的「文學底蘊」,以及揮舞著「反抗旗幟」的「愛的本質」,擬定講題「要幸福喔!從吊頸樹到鹿仔樹----李喬的日劇柑仔店」,我總是在思索,如何把李喬作品裡「至堅」的抗爭,巧妙轉折到「至柔」的共讀餘韻?
為了鑿開一條從「至堅」通往「至柔」的流光引道,委託仍信仰著森林力量的「野栗甜點製作所」,在夜深關店後出門摘採事先測試過無毒的茄苳和構樹的新鮮葉子,一直忙到凌晨,最後在慶生蛋糕上,綴飾茄冬葉子和構樹葉子,茄冬老樹和構樹新苗,小而美的流光交會,負載著從過去的時空印記通往未來的一小苗甜蜜燭火。 充滿歷史意義的「日榮本屋」,前身仍然是生老病苦交會的「日榮藥房」,歷史和土地,保留了餘地讓我們相互靠近。甜軟的蛋糕、親密的對話,宛如「柑仔店」的隨機依存,讓我們跟著醒覺,在「出賣心情」和「收購記憶」的時間驛站裡,收納著各種迷惑和歡喜,迴映著我們一生的走走停停,在「甚麼都有可能」的雜貨中探索,其實也是在「甚麼都有可能」的人生中停留,即使壽星李喬無法出席,我們自己的故事、屬於日常的聲音,仍創造出共同回望時最獨特的印記。
接著,我們才能有相互支撐的力量,探看「至堅」的悲憤和抗爭。以「吊頸樹」為艱困的《寒夜三部曲》定調,凸顯意象,切入「畫面」,作為一種形同「AR」介面的閱讀擴增,讓我們更輕鬆、也更真實地進入漫長的小說時空;再對照客籍文學家選集讀本《反抗暗影的文學自耕農》所選錄的第三屆台灣文學獎作品〈那棵鹿仔樹〉,「鹿仔樹」成為日常顯影,回到此時此地的適應、守護和調整,有堅持,也有失落,努力拉近歷史文本和現實生活的距離。
最後,回到復古的日劇情懷,透過坂町隆史的戲劇脈絡,從GTO青春燦爛一往無懼的「よろしく!」開始,到《法律之心:重建生命的律師》時;從松島菜菜子的《百年物語》回看《寒夜三部曲》,對照李喬一路成形的創作風貌。期盼在閱讀李喬文本時,增加更多和生活聯結的熟悉感,感受他所有的吶喊,都種植在內在底層深深相信著的愛,更在屬於李喬的抗爭冷調中,注入更大眾化的抒情暖調,依稀浮動著「要幸福喔!」的「至柔」叮嚀。 3茄冬,歸處
李喬以九十萬字的小說《寒夜三部曲》鑄史,從開墾路上一定會經過的「吊頸樹」拉開序幕。書中的「吊頸樹」就是茄苳樹,在進入文本以前,我們先以遍布全台的茄冬樹為閱讀擴增刷上底色。
茄苳(學名:Bischofia javanica),葉下珠科重陽木屬的常綠或半落葉大喬木,花期在1~3月,細薄的花瓣叢集成壯美,揭示一年開展;入秋後葉子會像楓樹般轉紅,又稱「秋楓」;8~12月間的果期,暗褐色球形漿果如串串葡萄掛在枝頂,帶來歲末的安定;濃密的樹冠寬闊如傘,籠蓋在赤褐粗糙、時見層狀剝落,並且結生瘤狀突起的樹幹,像滄桑歷盡的老人,又叫「重陽木」。
茄冬是亞洲、大洋洲熱帶和亞熱帶之低海拔山麓平地常見樹種,抗風、抗污染、易栽培;根、皮、葉皆可作藥用;木材堅硬、耐用,可供建築、枕木、農具用途。因為實用、常見,不少地方以茄苳為名,如佳冬鄉、茄苳腳、茄苳、茄苳坑、茄苳林、茄苳湖、茄苳溪、茄苳大道、茄苳交流道、茄苳里等。
動輒幾百年高達數十米的巨樹,或為地界、或成傳說,拓荒時代,極易形成標記和夢魘。《寒夜》開場,就是攲長在一丈來高處的大茄冬樹,平伸出一枝大腿粗的枝幹,然後再高四五尺處又平伸出同樣長短大小的枝幹;這麼巨大的樹木,末端陡然縮小,在兩丈多高處的稍頂,只綴著可笑的一小撮樹葉,其他兩把枝幹上,也都長著幾片葉子而已。橫伸的枝幹,是一截又一截長長短短的繩子,是每一個心碎收屍的家族,剪下親人後遺留下來的吊頸繩,宛如幽魂照路,每一個走過吊頸樹的拓荒人都看得很清楚,熬不過去,這裡就是最後歸處。 隨著開墾有了一點成績,生活得到保障,慢慢地,日常有了依據。迥異於松、檜、柏ヽ杉這些遙不可攀的「神木」;老茄冬變成民間信仰常見的「樹王」、「樹公」,一方面提供守護溫度,另一面也看遍流光更迭的無奈和無助。
時間拉到距離墾荒更久更久以後的太平歲月,我們追逐的人、事、物太多了。台東伯朗大道上的茄冬樹,化身「金城武樹」,用「世界越快,心則慢」來提醒大家放慢腳步生活,擁有得太少ヽ必須苦苦相加的「吊頸樹」,轉而變成擁有得太多ヽ不得不減法遞除的「喝茶樹」。
一直喜歡撿板根果,板根果實像小巧的咖啡色客家菜包。閒暇時特別喜歡閒逛大板根森林園區,入口處兩棵茄苳巨樹,傍近溫泉池,入夜時透過溫熱的湯泉煙色仰看,枝枒怒竄,鬼氣森森,「吊頸樹」變成「溫泉樹」以後,讓人不得不聯想起驚心動魄的階級差異。
無論時空變遷如何,茄冬樹永遠靜默守候。到台北開會時,算不準時間,習慣提早到,有一次在敦化公園,看巨大的茄苳樹揮展張揚,聽坐在身邊八十幾歲的阿嬤回顧,五、六十年前在公園邊買的小公寓,才一百三十萬,現在已經三千多萬了,買不起房的兩個孩子都離婚回家了,大家一起擠在小屋子裡,她不知道,自己走了以後,心愛的孩子能不能好好活下去?這又成為「都市墾荒」的荒涼傳說。
回望這一棵又一棵茄冬樹的形象演化,何嘗不是一段又一段台灣史?讓我們不斷想像著,甚麼才是我們的歸處。 4.構樹,回家
生活熬到最後,總可以開鑿出天光。所以,我們從遙遠而黝暗的《寒夜》三部曲,回到輕鬆易讀的〈那棵鹿仔樹〉。
「鹿仔樹」就是構樹(學名Broussonetia papyrifera),桑科構屬,落葉喬木,高可達10~20公尺,是隨處可見的先驅植物,分布廣、適應性強、生長力旺盛,繁殖茁壯,為耐陰的次生林植物遮蔭。樹皮呈暗灰色,卵形葉子有不規則3~5缺裂,背面為灰綠色密被長柔毛,可浮貼衣服如同勳章徽記;折斷後有乳汁,也叫「奶樹」;圓形的果實像叮噹般掛滿整棵樹,又叫做「噹噹樹」;樹皮可加工製成布料及衣物,可造紙,或叫「紙木」,極高的纖維質質地優良,可用於印製鈔票,又叫「鈔票樹」。農業時代供作豬、牛、羊、兔、鹿的飼料,叫「鹿仔樹」;轉型工業時代後,因為能大量吸滯粉塵和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物質,耐煙塵,抗逆性強,轉為工業區和礦區的綠化先鋒樹。
構樹的文學形象,最早始於《詩經》〈小雅·鶴鳴〉:「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魚在於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音「ㄍㄡヽ」,就是構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水澤深處的鶴鳴響徹雲天,淺灘游魚也可以深潛入淵。《詩經》裡的「檀」,比精確的字辭解釋,多出一些意義的縫隙,不盡然僅指樹材,有時候指代質堅、細緻的堅定和昂揚,更能象徵世界的美好。全詩構築豐富兼容的大千世界,沒有階級差異,彼此和樂融合,高檀幽遠,各種小雜樹枝葉伸展,又矮又小的「榖樹」是速生樹種,得有機會,也能很快長成參天大樹,更可以見證這世間所有的玉石遇合,都是為了更進一步的琢磨。 蘇東坡園子裡也有一棵大構樹,本來想砍來改種松菊,臨別依依,卻寫了篇〈宥老楮〉(音「ㄔㄨˇ」,楮樹,也是構樹),描繪起位置ヽ大小ヽ葉子ヽ樹皮ヽ果實和樹材:「我牆東北隅,張王維老谷。樹先樗櫟大,葉等桑柘沃。流膏馬乳漲,墮子楊梅熟。胡爲尋丈地,養此不材木。蹶之得輿薪,規以種松菊。」;忽然又想起構樹的樹皮可造紙,果實可入藥、染色、美容……:「靜言求其用,略數得五六。膚爲蔡侯紙,子入桐君錄。黃繒練成素,黝面頮作玉。灌灑烝生菌,腐餘光吐燭。」;雖然不像松菊的精神昂揚,凌霜傲雪,卻在真實生活中倚伏相贖:「雖無傲霜節,倖免狂酲毒。孤根信微陋,生理有倚伏。投斧爲賦詩,德怨聊相贖。」;最後,他放下斧斤,「赦免」這棵構樹同時,也照見了自己從孤高的「揀盡寒枝不肯棲」,回到「也無風雨有無晴」的平淡日常。
到了明朝萬曆年間,讀書人有堅持,也在黨爭中備感無奈。豪放不羈的袁中道,任美麗的臨水園子長滿構樹,有人勸他改種松柏桃李時,援引〈宥老楮〉寫〈楮亭記〉,不僅無宥,還致以九錫最高敬意,用構樹來指代內心的自在自得:「今夏酷暑,前堂如炙,至此地則水風泠泠襲人,而楮葉皆如掌大,其陰甚濃,遮樾一台。植竹爲亭,蓋以箬,即曦色不至,並可避雨。日西,驕陽隱蔽層林,啼鳥沸葉中,沉沉有若深山。數日以來,此樹遂如飲食衣服,不可暫廢,深有當於予心。自念設有他樹,猶當改植此,而況已森森如是,豈惟宥之哉?且將九錫之矣,遂取之以名吾亭。」
秉持這樣的文學脈絡,我們自然可以理解,李喬的構樹,也成為台灣人扎根在「雖不完美,卻活得自在」的在地象徵。茄冬巨樹,是大時代的背景,是一個又一個世代永恆的「歸處」;在水田守望寮過了奇幻一夜ヽ敲破水泥地栽植一株拇指大的構樹幼苗,就成為小特寫的細節,藏在〈那棵鹿仔樹〉的孕養ヽ悖離ヽ守護和失落,形成文明進化後的弔詭,生活在不斷改善中的遺落和摧毀,每一次回望,都是今生的「回家」。 5.百年,物語
對照2022歲末《初戀First Love》到2023年初《舞伎家的料理人》忽然捲起的日劇復古風,想起李喬https://mypaper.pchome.com.tw/hi5877/post/1381347778,以一種脫拍的節奏,慢慢兜回我們記得、而且喜歡過的柔軟情懷。像坂町隆史的《GTO》,以一種熱血的手勢直指人心,用永不放棄的「よろしく!」,向世界打聲招呼,即使人生終將失落,也要彼此提醒,要幸福喔!
他們都以一種熱血的情懷來詮釋自己看見的世界。坂町隆史在當紅的戲劇年代,執著於自己選擇的音樂,和迥異於時代氛圍的追尋,不斷的反抗,不斷的奮鬥,不斷的失落;再繼續反抗,繼續奮鬥,繼續失落……這也是李喬一生創作的母題,從「吊頸樹」到「鹿仔樹」的變遷,成為一種開鑿和守護的意象。
坂町隆史的妻子松島菜菜子,透過《百年物語》三部曲的六個小時,表現橋田壽賀子、山元清多、遊川和彥接力編劇的三段戲劇ヽ四代女人的故事;李喬一個人,在《寒夜三部曲》創造出不朽的女性典範燈妹,走過屬於我們自己的百年物語。 《寒夜》的起點,彭阿強領著一家硬闖生蕃出沒的蕃仔林。準備開墾自己的土地前,一定會經過吊頸樹,孤寒的劉阿漢和單薄的燈妹,千迴百折後結了婚,在痛楚傷痛裡相互取暖,拿生命去對抗生蕃,拼盡氣血在開墾荒地。水災來了,什麼都沒有;地震來了,又不得不什麼都放棄。這樣一點點一點點耗著生命氣血固守著的家園,忽然冒出和官府勾結的「墾戶」,特權出現,所有的努力都變成泡影。一輩子在土地裡費盡心血、吃盡苦頭的大家長彭阿強不甘心,餓著肚子,像啃蕃薯一樣,狠命咬斷忽然冒出來的「墾戶」的脖子,選擇在吊頸樹結束掙扎痛苦的近七十年歲月;曾經撿起地土飯糰吃下去的燈妹,必須繼續撐持所有的人,延續接下的生命故事。
《寒夜》結尾時,日本人來了!第二部的《荒村》,從頭到尾籠罩在日據的剝奪與悲哀。童養媳的壓抑委屈,身體上開山闢地的勞苦和疲累,從來不曾痛挫燈妹,三十多年的婚姻生活裡,劉阿漢不甘被壓榨、不願忍受被掠奪,以致於捲入一次又一次毆打、牢獄、擔心受怕的災難,甚至,連他們最聰明的孩子也跟著捲進風暴,這才是燈妹最折磨最難堪的耗損。努力,並沒有換來真正的自主自由,台灣還是看不到遠景,割捨下對燈妹的千斛柔情、經歷過非人的牢獄酷刑,劉阿漢終究沒等到人間的十足圓滿,只能牽腸掛肚丟下話:「要,要愛土地,這塊,這塊土地就好,就好……」
《荒村》跟著被日警虐殺的阿漢落幕。燈妹在第三部《孤燈》下,送走孩子去南洋作戰,開墾、自由、富裕……,全部成了奢想,只要可以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生的掙扎,愛的絕望,到最後在兒孫環繞中黯然闔眼,還是盼不到最體貼的孩子回來,一盞孤燈,映射出台灣的民主顛簸,掙扎、內耗反覆,以及無論如何都得在寒夜中堅持的仰望。 6.聽見,聲音
「吊頸樹」的地標,像舞台燈光特特效,沒有任何美麗鋪排,只有骯髒而真實的土地。我們一路回顧了瓊瑤小說女一登場時的浪漫夢幻、蕭麗紅女一出場時伴隨的日常簡單,以及回到李喬的燈妹,僅以一個飯糰,就把一篇小說的靈魂,精彩地點染出來。
剛聽過茄冬樹和構樹的底色描摹,再讓大家欣賞漂亮的茄冬和構樹也子蛋糕後,趁幕後工作人員辛苦切分蛋糕,我朗讀一段燈妹出場的特寫:「花囤女(童養媳)落在最後,挑著大小銑鐵鍋,陶土飯鍋等煮三餐的行頭,重極了,她趕不上大家,當大夥吃著飯糰到最後才想到她。大嫂把小兒子手上的半個飯糰交給燈妹,大兒子卻把大半個飯糰拋棄在地上,燈妹正要走開,大嫂拿眼光盯住她,她發覺很多眼睛也這樣看她,她知道這個意思,撿起地上的飯糰,只在衣角擦拭一下就吃起來,她的未婚夫匆匆瞥她一眼,又趕忙把視線挪開,好像害羞,又似十分厭惡的樣子,唯一不相干的護衛劉阿漢,沈默地看著大家。」
強烈的意象,鮮明的個性,以及艱困重現的時空背景,讓大家靜靜走入裡橋搭築出來的文學舞台,各自在心裡翻演著屬於我們自己的百年物語。大家一邊吃蛋糕,一邊分享著不同世代各自迥異的領略,慢慢地,竟在這些簡單的線頭裡,慢慢想得越來越深、越來越遠,最後,不但把故事主軸推衍出來,還想像出不同的選擇將如何翻轉出不同的人生。 像劉阿漢一樣無止境在追尋理想、追求圓滿的李喬,心裡總惦著,台灣島三百多年的開發,是先民的血淚灌溉出來的,無數的「餘曲」在他胸臆激撞湧動,他的生命觀、歷史觀,還有太多疑惑要吶喊,還有太多意見急著迸出來,承接《寒夜三部曲》的時間軸,為台灣人的苦難和堅持找出口。
他寫了短篇小說兩百多萬字、中長篇小說四百多萬字。台灣第一部全面描述雛妓的長篇小說《藍彩霞的春天》改編成歌舞劇,從受盡凌辱中站起來反抗,惡不會自滅,得救必須靠自己,任何受難者不行動的理由都是懦弱的藉口,而反抗的手段沒有可否而且沒有上限;像日劇《Love Complex》用超現實的魔幻手法,把心象全都具體成事實,反町隆史從寂寞的玻璃大樓裡被推下來很多次,每一次死亡都是身體裡的森森黑洞,孤單而寂寞地收納著一個又一個傷口,直到流血流淚,然後等待復原。
李喬對照許宣的軟弱、法海的執著,在《情天無恨》為勇氣十足的白素貞翻案,像坂町隆史從第14季加入直到第20季的日本長壽劇《相棒》,以法務部的活水注入警界,用嶄新的角度回看獄政教管、警界沉痾,以及不斷在興替的電腦世代,我們一生走向正道,又如何確信自己一直走在「對」的路上?法海化為巨石,白蛇困在塔下,孕育在肚腹裡的凡人精血釀成的胎肉銷融於無形,在失去時間歲月的巨塔底下,藉緣進入「現在」與「過去」、「此地」與「彼處」同時呈現的永恆界,矛盾釋放,觸及圓滿,最後還慎重做「責任聲明」:「《情天無恨》是個人文學指標之一,褒貶論斷,依此可也。」
坂町隆史熟年後的《法律之心:重建生命的律師》,不再執著細膩的情愛糾結和無解的人性辯證,而是以一次又一次近於說教的渴切和吶喊,大聲呼籲,微細的聲音需要被聽見。片頭以一條斷裂的繩線來代表生命的挫折、殞滅;再以巨大的熱情和努力,撫平斷裂,銜接成美麗的蝴蝶結;兩個蝶圈又幻生出兩片嫩芽慢慢抽長;最後,陽光和水,重新澆灌成一棵大樹。
像一段短短的生命寓言,我們的一生在挫折中斷裂、重續、再生;以疼痛為基邸,注入守護、信任和堅持,把反抗化成愛,直到痛楚煎熬變成美麗的印記,喜怒哀嗔都轉化成壯大的滋養,從幼苗長成大樹,繼續守護更寬闊的世界。從李喬,台灣文學史上所有的前行名字,以及匍匐於文字國度戮力掏剖生命可能的創作、閱讀和詮釋的每一個人,我們都在期許,聽見微細聲音,生命從反抗中看見愛、也找到愛,生命的多元豐富,得有機會,種植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由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