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5 08:50:11小蟹子

在家讀《論語》5:讀書、寫字的快樂

    實體課開學,「停課不停學,在家讀《論語》」的非常時期,慢慢靠向終點。

    疫苗,口罩,安全距離,以及各種各樣為了「平安相守」想像出來的安全策略,讓我們接受,災難成為常態後,更要學習享受當下,在每一個「此時此地」,領略日常的快樂。

☆讀書、寫字的快樂

    讀書、寫字,本來是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有時候沉浸在「喜歡讀」的書,心情愉快,理解更多的人,領悟許多人生困惑;有時候透過「應該讀」的書,吸收知識、擴張想像,感受自己的見識和格局跟著不斷拓展。

    只可惜,很多讀書的樂趣,在考試壓力、威權印象和學習偏見中,慢慢被扭曲。經過歷代最優秀學術團隊整理出來的四書、五經,像簡單的「生命旅程說明書」,方便大家粹選出最適合自己的生命信念,沒想到,幾千年後,反而變成大部分讀書人的「緊箍咒」,各種對立、反彈的潛意識,一打開這些書就頭痛。

    想要治療「看到四書、五經就頭痛」的這種病,還是先回到「春秋時代」的時空背景,啟動「同情」,感受一個又一個小國,像疊疊樂,堆到最後快要崩塌下來了,如果做成虛擬實境,一定很酷!再跳過孔子的偉大成就,「同理」單親媽媽帶著兩個小小孩,逃離沒落豪門的迫害和限制,努力長大;最後,我們才能平心靜氣地回到《論語》做全面檢視。

    《論語》全書共20篇、492章,以〈學而〉篇做學習起點,篇名取自開頭,第一章清楚揭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讀書要常常複習,就會覺得很快樂。」很多人習慣這樣解釋。真的是這樣嗎?昨天讀的書,今天再複習,很快樂嗎?今天讀的書,明天再複習,可以得到甚麼樣的快樂?已經讀過的書,還要一直讀、一直讀,真的可以找到快樂?還是,「學而時習之」的「時」,不僅是「時時反覆」的意思,也許還藏著一些等著我們「找出來」的涵義?

    想一想啊,孔子和學生們繞著學習、生活、禮制、政治、經濟、軍事……,無止盡嘗試著各種嶄新的生活和想法,隨著討論與整理,一篇又一篇藏著青春活力的「名言金句」,像新葉般不斷冒出嫩芽。從〈學而〉篇開始,最後收束在〈堯曰〉篇,以古代聖賢為鏡子,提醒大家,對過去每個瞬間,深入咀嚼、領略,讓我們學會珍惜自己,在每天一早打開眼睛時,從心底湧現出活力:「哇!又是美好的一天。」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說」,就充滿了這種青春、燦爛的歡愉。還記得,小時候背「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時,總以為整首詩的「主角」,就是活力十足的太陽!隨著歲月的累積,我們關注的世界越來越大,有一天,看見「白日」被尖峭、陡起的山勢遮住,這時才警覺,斜日西落時,滿天黃雲、紅霞,為什麼這首詩不寫「黃」日依山盡、也不寫「紅」日依山盡,偏偏是「白」日依山盡呢?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忽然明白了,這首詩的重點,不是為了描寫太陽,而是在凸顯山勢的險峻。這種和「偶然」擦撞出來的靈光,成為生命經驗的加分,讓我們覺得世界就在身邊,自然流了過去,彷彿天地之間的一切,所有事物的存在,是為了「此時此地」的相遇。

    「學而時習之」的「說」,就是這種渴望和大家分享的喜悅。在某個特殊時刻,接收到生命直覺,突然理解了人生方向的轉彎,而後用一個又一個生活小鏡頭,聚焦在讀書和生活的基本信念,隨著學習、思索、累積,無止境推翻成見,感受到自己不受侷限的轉變,這就是最快樂的事。

    不需要別人肯定,不需要任何附加的評價,這是知識的加法,也是人生的減法。這個「時」字,就在生命的不同階段揭露了人生的境界,我們的學習,都會經過人生經驗的相加相乘,或者是遞減與重整。我們認識的人變多,思考的角度越來越多元,所有喜歡和不喜歡的事,不斷豐富了我們,有一些字、有一些書,以及更多的哀喜起伏、對我們的意義也改變了,在生命裡鑿出窗口,引進光色,讓我們在最困頓時重返「初心」,過去所讀的書、過去所相信的價值,以及我們珍惜的那些力量,會在關鍵瞬間撐持著我們,慢慢走過去,這就是讀書、寫字的快樂。

    打開《論語》,從「學而時習之」的「時」開始,先對一個字又一個字,提出自己的領略和判斷;接著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感受成長和改變;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在遇到難題和考驗時,相信自己的信念,安安靜靜的,選擇,堅持,走過低谷,日子還在繼續,我們仍然好好活著,也會一直活得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