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0 17:07:35小蟹子

想到妍音,我深信台灣一路走來都有光……

1.把不好過的日子過好

    初識妍音,在全球瘟疫迸現的2020年。從319日開始,台灣限制入境,我們在國際崩亂中如一葉小舟,一路漂漂搖搖,邀寫「平安相守」小童話,無酬、限題、不一定入選,這麼「厚臉皮」的邀約,妍音為了〈小黑頭笑了〉,不斷書信往返,催生出一系列「童話創作課」的討論,留下即使時間過了很久很久仍然淡淡回溫的溫暖。

    《鄉愁在柳川古道》,有一種和現代節奏脫拍的復古情韻。我們對原生家庭的記憶和凝視,同樣的相互依存和相愛相殺,因為在家族中不同身份、不同視角和不同境遇,幾乎每一個幸運和不幸的故事,都像羅生門在各自詮釋;我們對一路眷戀過、踩踏過的原鄉土地,同樣也注入了或深或淺的張望和難捨。不過,無論漫長歲月裡留下多少疼痛、感傷和缺憾,妍音的文字像明礬,濾盡雜滓,只剩下乾乾淨淨的回眸,在意或不在意,都過了。    

    把不好過的日子過好,就是整本書的主旋律。她的自序〈我,是父是母〉,寫爸爸:媽媽,也寫自己在回望來路時,重新為肉身行路捏塑出嶄新的領悟。這一路對話的W,可以是鯨魚的跳舞,也容許任何一個人的舞姿,和妍音同步共振,或者隨著自己的腳印越走越遠。

2.把好聽的聲音留下來

    看著現代社會裡有那麼多高踞暢銷書排行榜的心靈成長書,越覺得妍音的文字難得的暖。她的台語文書寫,簡單,素樸,沒有太艱澀的母語用字,還摻著很多華語習慣,像一座「閱讀的橋」,即使不是太嫻熟台語文,也可以輕易進入她的心靈世界,在安安靜靜的小天地裡,看見湖,看見海,看見一個無邊無涯無從侷限的寧靜和寬闊。

    《海,拍開咱的眼界》,從充滿母心象徵的五月開始。〈五月雨落袂離〉成為一生的牽掛,看著孩子慢慢成長,經歷十二月令,季節的一年是母子情纏的一生,最後又回到〈五月的天清清〉,孩子已然是射遠方的箭,遙望天際,那是屬於孩子、也屬於未來的無限可能。

    到了《湖,咱的活水》,妍音從母親的角色回到女兒、回到人、回到天地間單純而微小的存在,不求攻陷主流媒體,不必確定可知的各種回饋,只感受四季的歡華凋零、人生的生老病死和歲月的成住壞空,以詩,以歌,以一生從不保留的深情和溫潤迴望生命。

    她的心有多美,世界就活出這麼美麗的樣貌。一讀完,我立刻把他的台語文書寫,和《驚驚袂著等----劉靜娟的台語時間》,一起送到大嫂家,讓這個為黃家奉獻了一輩子、把台語講得像詩的「台灣女人」,隨著安安靜淨的誦讀,想起孩子,想起那許多歡喜又掙扎的日子,更多的美好回溫。

3.有故事、也有溫度,真好!

    從《思慕的戲院----走讀兩川映畫之景》開始,妍音和跳舞鯨魚形成雙生疊舞的美麗,寧靜,溫柔,情致婉約,隨著《鄉愁在柳川古道》的同行和對話,我的腦子裡一直浮起楊双子在《花開時節》《台灣漫遊錄》和《綺譚花物語》中,兩個百合女孩相互撐持,慢慢走過土地的翩然形影。

    因為喜歡妍音,才慢慢愛上她的書。我們不曾見過面,但是,有一些期待,我等著在她未來的創作旅程裡,看見更多美好。也許封面可以更有個性,別總是穿著好像政府出版品」的公務衣服;還有啊,出版前,可以在每一篇長文加上小標題,讓文字的聲音更「跳」一點。

    《鄉愁在柳川古道》,如果加上一些手繪的散步地圖,用群組方式,一區又一區,形塑出深受地景影響的人事周折,對於我們這些不是住在台中的人,一定更好看。

    妍音的台語文書寫,讀起來很舒服,需要更多一點點鮮活的妝點。我一直覺得,劉靜娟很經典,寫得短短的,在道地的台語骨血裡充滿現代感,抓住生活中的亮點,快炒般閃現的光澤,很「跳」!

    我們一生,實在認識不了多少人,能夠深刻聯結起來的,手指頭伸出來,也很快就數算得完。在這個慢慢從三級警戒轉向二級警戒的日子裡,不太敢出門,但是,有一些讀起來有故事、也有溫度的書可以想念,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