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0 00:00:00小蟹子

8月:幾分閒情,幾分韻趣。更有幾分不羈……


    
走在涼涼的夜裡,腳邊落下一片葉子,竟然紅了?

    一時驚懾。對四季寒暑的感覺還留在暑假盛夏,八月十六,立秋後過了十天,從夏到秋的重疊溫度,即將走進尾聲,處暑到了,老街溪畔的熟年水柳,悄然換成一整排嬰嫩的櫻花樹,欹斜著,靠細竹枝支撐著,不知道是甚麼人正靜靜為大地的外袍準備換季,暑氣尾聲的櫻,細而瘦,真趕得上明年入春的花信?

    看過紅葉後的第二天一早,閒走河堤,等不及的楓,慢慢抽出枯枝準備迎接秋日,一整排落羽杉的葉子,這裡那裡,慢慢都染黃了,回到家打開電腦,啟方老師的季節花訊如常綻開。

1.   立秋第三候,寒蟬鳴

    清晨,明顯感覺陣陣秋風,隱約聽到聲聲秋蟬!這才驚覺:昨天已過「末伏」了!今天是庚子年六月二十八日(2020/08/17),已進入「立秋」第三候了。

   「立秋」第三候的自然現象是「寒蟬鳴」。愛新覺羅.弘曆(1711辛卯-1799)作詩解讀說:

   樹蟬音亮晚風披,羣噪斜陽返照枝。原是夏中始出物,似知寒至各爭時。

   膀鳴疑奏新聲巧,殻蜕寧憐舊體遺。劉勝其人大可畏,用人者曷亦思之。

   最後兩句「劉勝其人」云云,是怎回事呀!

   先說「蟬」:「蟬」的族類繁多,《爾雅》有很詳細的記載:蜩為蟬之總名,蟬通語也。 先鳴者曰蜋蜩,曰螗蜩,曰  蝘,曰胡蟬,曰冠蟬, 曰螗蛦;夏鳴者曰蝒,曰馬蟬,曰馬蜩,曰螓,曰蜻,曰麥蚻,曰,曰茅蜩;七月鳴者曰蜺,曰應,曰寒蟬,曰寒螿;九、十月鳴者曰蚱蟬,曰瘖蟬, 曰啞蟬。其同類異名者曰蟪蛄,曰蜒蚞,曰螇螰,曰蛁蟟,曰虭蟧,曰蛥蚗,   曰蝭蟧。《古今注》:「蟬一名王女;董仲舒云:『齊王后怨王而死,化為蟬。』誕不足信。」

    又南宋・張虙(1196年進士)《月令解》說:蟬以仲夏鳴;若寒蟬,則以孟秋鳴。蟬與寒蟬異種也 (卷五)

    看來,在夏曆七月才「鳴」的「蟬」就叫「寒蟬」;體型比蟬小,青赤色,鳴聲清亮。而「寒螿」又比「寒蟬」小。晉・周處(236甲午?-299)《風土記・秋日》說:「蟪蛄鳴於朝,寒螀鳴於夕。皆蟬也。」又明・馮惟訥(1513癸酉-1572)所編《古詩記》錄有<蟪蛄歌>: 「違山十里,蟪蛄之聲猶尚在耳。」(卷一)解釋說:「孔子歌云云:政尚靜而惡譁也。」

    再者,清・徐渤(1858戊午-)有<啼螿賦>,就是賦「寒螿」。然而,遍撿古籍,只有以「秋蟬」、「寒蟬」為題的詩作,「寒螿」、「蟪蛄」則幾乎不見,雖然在詩中出現,完全不比「秋蟬」、「寒蟬」少。

    那麼,「劉勝其人」,和「寒蟬」又有甚麼干涉呢?《後漢書・杜密傳》載:後密去官還家,每謁守令,多所陳託。同郡劉勝,亦自蜀郡告歸鄉里,閉門掃軌,無所干及。大守王昱謂密曰:「劉季陵清髙士,公卿多舉之者。」密知昱 激己;對曰:「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隠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 (卷九七<黨錮列傳>)

    這段記載的時間約略是「桓帝延熹九年(166)」。注釋說: 「寒蟬,謂寂黙也。《楚詞》曰:「悲哉秋之為氣也,蟬寂寞而無聲。」又按:「軌,車迹也。掃軌,是說斷絶人事。」

    杜密、劉勝同是退休的人,劉勝謹慎言語,恪守本分;杜密則好議論人事,而且批評劉勝「隠情惜己,自同寒蟬」。杜密後來陷於黨錮之禍,與李膺等同被殺,而劉勝則以「高士」知名。「隠情惜己,自同寒蟬」這八個字,就成為世人貶斥「自私而緘默不言」者的話。現代人常用「寒蟬效應」一詞,就是由此來的!

    元・劉因(1249己酉-1293)在討論「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內涵時,就引了「劉勝」的事而認為:劉勝恪守了自己的「分限」,杜密顯然已經越俎代庖了。(《四書集義精要》十六)

    乾隆既然說出「劉勝其人大可畏,用人者曷亦思之」的話,足見他對劉勝的表現是讚賞的。畢竟,逾越分寸是犯大忌的。

    都讀過北宋柳永(987丁亥-1053)的<雨霖鈴>詞吧: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 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濶。

  多情自古傷離别,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栁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虚設。便總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若干年前,有一首名為「秋蟬」的歌曲,很受歡迎;是李子恆作詞,費玉清主唱的;也哼一哼吧!

    聽我把春水叫寒,看我把綠葉催黃,誰道秋下一心愁,煙波林野意幽幽。花落紅花落紅,紅了楓紅了楓,展翅任翔雙羽雁,我這薄衣過得殘冬。總歸是秋天!總歸是秋天!春走了夏也去秋意濃,秋去冬來美景不再,莫教好春逝匆匆!莫教好春逝匆匆!

    那麼,古代詩人又怎麼寫「寒蟬」、「秋蟬」的呢?                
2.   日暖搖涼,聲聲入詩

     好多作家退休後,習慣慨嘆死亡慢慢靠近,衰老的無助與荒頹,叫人看了怵目驚心。特別喜歡啟方老師,沉浸在四時流動的季節風情,成為每一天打開電腦時最美的風景,優雅閒靜,把熟年烘焙得如秋葉靜美,繽紛嫣然。

    2018年開始,養成習慣,一天的元氣從閱讀啟方的「花言巧語」開始,真覺得簡單的生活都變美了。老師身體裡藏著動人的詩魂,很快做了一首詩:「好個花言巧語花顏自足言,語巧前修先;粉白紅黃綠,春光美人間

    小暑前,日日行走的苦楝樹步道,蟬唱如逆天騷動。剛好讀到老師晨起於碧潭聽蟬:「山光雲影漫悠悠,草碧樹青映水流;信步隨行觀自在,蟬聲聽盡古今愁!

    一直喜歡看老師寫詩,古典的型式,非常日常的現代生活,讀起來很愉快,真心詠嘆:「蟬聲既然聽盡古今愁了,我們為蟬心憂,也是多事了。

    「蟬聲唱的古今愁,一個清晨就聽盡了!還是把握當下,好好做些事,如秋芳之努力推廣閱讀寫作!」啟方老師這一誇啊!讓習慣「僻處自說」的我都紅了。老師總是這麼善於鼓勵每一個靠近他的孩子:「哈!能僻處自說更見高明!祝賀秋芳新著問世,不容易喔!」

    這一轉眼,夏蟬喧響,竟這麼快就轉入秋聲。忍不住留了言:「昨夜撿到2020年的第一片凋零紅葉,晨醒散步河堤,落羽杉葉子轉黃了。

    啟方老師戲成四句:昨夜凋零一葉涼,朝來落羽滿枝黃。秋聲欲賦寒蟬切,變幻白雲自在狂!

    看到上聯收尾在「黃」。下聯從「秋」,芳馥繾綣。忍不住和韻呼應,還嵌了老師的名字,鑲句秋戲,希望老師大人大量,容許孩子們胡鬧:「啟報秋聲一夜涼,青天皓日華枝黃。方蓬鼇背看真切,也是清心也是狂。

    方壺蓬萊這兩座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因為李白〈贈盧徵君昆弟〉的名詩:「水落海上清,鼇背睹方蓬。」大大留令名於千古,只是千年來誰都看不真切,我剛迻寫山海經》的神獸旅程,搭便車,剛剛好,無論是九尾神陸吾或九頭獸開明,幫個忙,讓我好好在鼇背上看個真切,好像也算一場美麗的邀約,但我其實是個膽小鬼,狂不到頂,只能自許「清心」,自外於人間競逐。

    「也是清心也是狂」的字句浮了出來,喜歡得不得了。隨著時間游移,才發現我更喜歡的,是在這紛繁的二十一世紀,還有一個小角落,提供一種「日暖搖涼,聲聲入詩」的古典情韻。


    3.   秋暑依然力有餘,芳訊從來知天下

    立秋近處暑時,天候變化細膩。遷居青埔後,水道溪行,吞養天地,寄居八個月了,從冬寒慢慢走到秋涼,這麼快就是農曆七月,鬼門開,陰陽會,迢遙祭生死,七夕情人雨,襯著噙咬在心口的人事浮沉,更能體會浮翠流丹後綠消紅滅的微物萬般。

    後來才想起,2019年立秋,也是在閱讀啟方老師〈寒蟬〉後忽然湧現的小感嘆。一時驚心,啊!我怎麼這麼習慣在這台大才子前「班門弄斧」?原來,喜歡和韻,是我藏在心底的甜蜜小遊戲,跟在老師詩餘撿「韻腳」,又是這麼簡便的偷懶方法。就在一年前,我寫了這篇小日記:

    我用的是I-phone 10,卻極少用手機。不會手機拍照、收發Mail;不曾用手機滑過社群頁面;手機有計算機,前天剛學會。只能說,《幽夢影》看得透,鏡不幸而遇嫫母;硯不幸而遇俗子;劍不幸而遇庸將、遇柴樵……

    工作時都用桌上型電腦,開機時看看首頁小文。如果剛好遇見啟方老師,關於花的繽紛、詩的芬馥,迎面撲來,覺得一整天都開心。立秋後,陽光正熾。前幾日讀啟方老師的〈寒蟬〉,秋聲未至,秋蟬先鳴,暑熱中別生幽涼;昨日讀啟方老師的〈秋蘭兮青青〉,蘭之時,在秋,蘭之味,勝在若遠還近的芬芳,「秋」和「芳」兩個字,如關鍵字反覆浮滾,笑著裁錄出兩句詩自道:「芳潔清幽隠操中,滿院秋香一樹風。」好像剛入初秋,就看見老師點染我的名字,化為一首詩。

    沒想到,啟方老師確然是永遠的才子,信手拈出〈戲贈秋芳〉:「黃家自有千里駒,秋暑依然力有餘;芳訊從來知天下,讚功信不讓眉鬚。」

    如果啊!我不能掩藏,喜歡在私下假裝「嗯,我可能是千里駒唷!」,看到這首詩,也只會開心得頓失方向,千里駒四面八方迷途去了,日後只能叫做野馬。為了把這隻「心猿意馬」抓回來,我深呼吸,誠恭和韻啟方老師:「黃家先有千里駒,啟封歲時力有餘;方圓從來知規矩,滿天桃李笑拂鬚。」

    這還沒完呢!創作坊粉專每個月由團隊夥伴輪值月生。6月是毓庭的音樂文學;7月是依雯的閱讀天地;8月由我接棒,每天援引一兩句詩,李白、王維、杜甫、元稹、白居易、李商隱、杜牧、宋之問、秦觀、曹操、辛棄疾、陸遊、唐寅、曹雪芹;善於說理的顧炎武、黃庭堅、李石、方幹、陳剛中;我習慣反覆沿用的蘇軾、于謙,一個月間,相續陪我值日。徵得啟方老師同意,處暑日,創作坊結業。孩子們回顧在創作坊的這個暑假,就用老師的〈戲贈秋芳〉,和大家共勉:「秋暑依然力有餘;芳訊從來知天下。」

    但願如此。

    此時此地重讀「啟封歲時力有餘;方圓從來知規矩」,忍不住笑,那時我賃居火車站前,依傍著新街溪,透過10樓高的窗面看出去,行溪如畫微縮,樹影遙遠朦朧,四時寒暑像古典標本,有感受,有期許,所以,讀個浪漫的季節隨筆,也儘想著力有餘知規矩。

    時過一年,告別十幾年的租賃飄零,住在自己的房子裡,最明顯的改變就是變得任性。廚房先掛上一幅台灣鄉居的山茶花;吧檯用來煮咖啡包水餃寫春聯;臨窗一整排書桌要用來堆東堆西」;長長的廊道用來散步;落地觀景窗用來擺拉筋版,張望四地荒疏中的掙扎生機。

    日日走在風中,曬著不可測的陽光溫度,不是刻意,身體裡的緊繃也慢慢調鬆了。同樣的「啟」,從大到想要包容天下的「啟封歲時力有餘變成啟報秋聲一夜涼,青天皓日華枝黃」,一夜秋涼,天地就把我們包覆起來,我們的歡愉和失落、缺憾和圓滿,都隨著天地流轉漫漫被遺忘、也慢慢被填滿;到了下聯,小小的方圓從來知規矩」,意外放大到方蓬鼇背看真切,也是清心也是狂」,人啊,一旦放鬆了,生命的弦,就多出幾分閒情,幾分韻趣,以及不知道遊蕩到幾重天外的幾分不羈……   

小蟹子 2020-08-22 07:50:21

和怡麗看似隨意信手的情緣,實則寄寓深刻走過的各種感懷。
我深深知道,兩個孩子都長大以後,我們就要失去的「老師Vs.家長」的親密聯繫。
謝天謝地,至少我們還有文學成為我們始終牽繫的生命紐帶。

怡麗 2020-08-22 07:49:40

看似信手拈來的聯語,寄寓深刻走過的生命感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