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聯語輯證》 獻縣孫建編
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初版,民國九十九年九月。
紀昀(1724-1805),字曉嵐,直隸獻縣人。《清史稿》略謂:乾隆十九年進士,長時為京官。三十三年,前兩淮鹽運使盧見曾得罪,昀爲姻家,以漏言奪職,戍烏魯木齊。釋還,上幸熱河,迎鑾密雲,試詩稱旨,復授編修。三十八年,開《四庫全書》館,大學士劉統勳舉昀及郎中陸錫熊爲總纂。從《永樂大典》中搜輯散逸,盡讀諸行省所進書,論次爲〈提要〉上之,擢侍讀。上復命輯《簡明書目》。坐子汝傳(1747-1777)積逋(逃稅)被訟,下吏議,上寬之,旋遷翰林院侍讀學士,建文淵閣藏書,命充直閣事,累遷兵部侍郎。《四庫全書》成,表上。上曰:「表必出昀手。」命加賚,遷左都御史、禮部尚書,再易仍署左都御史,疏請:「鄉會試《春秋》罷胡安國《傳》,以《左傳》本事爲文,參用《公》《穀》。」從之。嘉慶元年(1796),移兵部尚書,復移左都御史。二年,復遷禮部尚書,疏請:「婦女遇強暴,雖受汙,仍量予旌表。」十年,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卒,諡文達。按紀氏制聯,下筆通脫,不拘一格,或號為聯聖,人間傳其機智應變,寖至諧謔,恐非也。
編者孫建,滄州人,稱七十年代(1970-1979)出生,求學北京,後供職於鐵路,業餘讀書、考據,為「滄州紀曉嵐研究會」副會長、《紀曉嵐》雜誌責任編輯、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嘗任「南開大學‧中國社會歷史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參與點校《紀曉嵐全集》《南通范氏詩文世家》,致力於紀氏研究。
是書為《紀曉嵐文化叢書》之一,列為《紀曉嵐秘史》附錄,封面摺頁有孫氏簡介,書前列編輯委員會名單,奉傅璇琮為顧問,主編三人,編委八人,按體例,以編委為是書作者。其次總目錄,謹列《秘史》及《輯證》書名與頁碼。次為建所撰內容簡介,次〈紀曉嵐像贊〉,然無圖像。次《秘史》目錄,文分十五篇,末有〈後記〉述此文緣起。《聯語輯證》目錄分慶賀、哀輓、題贈、諧趣、集句、巧對、墨跡、雜綴、引詞、存疑、辨訛,各為一卷,計十一卷。次有建九十七年夏〈序言〉,述此書演變,謂英和《恩福堂筆記》首錄紀氏八聯,紀氏門生梁章鉅《楹聯叢話》錄二十餘聯。民國《獻縣志》錄六聯,獻縣朱惠民作《紀曉嵐聯語尋蹤》錄近五十聯,《輯證》據《尋蹤》增補並分類編纂,前七卷較少爭議。《尋蹤》原有惠民按語及滄州白煥宗注釋,為發明出處及注釋,惟或以流為源、繁簡失當,錯注漏考,孫氏《輯證》以疏證為主。
各卷開頭有小序,各聯錄標題及聯文,次為源出、箋注、疏證三段。源出俱錄原書原文,作者及書名列後。箋注則人物、辭彙並釋。疏證先舉諸家引述,具見用心。惟慶賀卷錄〈壽董誥〉聯曰:
賢哉相國;
卓爾名臣。
聯出胡君復《古今聯語匯選》四集。雜綴卷又錄梁章鉅《楹聯叢話》稱董文恭公族人某居京,廳事懸一舊聯曰:
賢者亦樂此;
卓爾末由從。
紀氏過其宅,詫謂此聯不可掛,蓋句首「賢、卓」二字,隱有漢哀帝時董賢,獻帝時董卓之意。孫氏亦稱:「參卷一〈壽董誥〉」,不知〈壽董誥〉聯即改自梁書聯句,世間清談,圖便轉述,遂改為簡單語句佐歡,非真有此事也,且梁書早於胡書,已道此聯非紀氏作,無由變更數語,梁氏漏列而胡氏獨得之,況胡書不載其所由來。觀此兩筆,皆應移置辨訛卷中,此其小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