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5 22:28:37小野兔

不只150~番茄鐘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

      2020年以一場世紀瘟疫揭開序幕,各國政府呼籲甚至下達禁令,禁止人民聚集或外出以減少接觸感染的機會。台灣的防疫速度算是比較前衛的,在1月出新聞播報對岸武漢出現不明肺炎時,便在好市多購入口罩,一箱就是200個。當然,事後口罩之飛漲已非我能想像,孩子說,媽媽當初如果買多一點不就可以大賺一筆?千金難買早知道!不過,深植的公務員邏輯,即便是我有些庫存,應該也是原價轉讓給周遭親朋。

      因為禁足令與邊境管理,人們的生活方式有了改變。一些非必要性的移動大幅度減少,以往搭廉航自由行的觀光客不見了,天空飛航的班機帶來的是感染的個案數字;市區路上行車減少,怠速時間變少之後,往返交通時間也減少;日常消費行為,大家有默契地有效率,快狠準地下好離手,走馬看花的櫥窗流覽不復見。許多許多外出的行為降低之後,就是宅在家的時間變長,但矛盾的是,愈多的時間代表越沒有焦點,以往說等我有空的時候要做什麼的,大多依舊賴在沙發上與手機搏鬥。病毒讓地球暫停人們bustle and hustle,卻沒有暫停時間,這種感受,打從國小就有,於是得利用一些技巧讓自己專注於眼前當下。

     在台灣,天時地利人和造出三位抗疫名人,一位是行政院長蘇貞昌,他的【一粒卡臣】減削了恐慌性屯購衛生紙行為;另一位是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在瘟疫情勢稍緩之際,竟成了全台最大的網紅,擺什麼熱銷什麼;最後一位則是唐鳳,一個跨性別的天才,她本身應該就是一台連通網路的電腦,隨時腦海搜尋要說的話,然後精準說出。這號人物印入我腦海,不是日本媒體捧著的IQ180的天才名號,而是因為一場德國之聲的記者採訪,她精準的以英文說出她對台灣的處境、面對對岸的強勢與後瘟疫時代的想法,實在令外文系畢業的我感到汗顏,語言內涵與速度讓採訪她的記者有點措手不及,可以從Youtub影片看到記者有點難以招架的小表情。

     這一位人腦類電腦的科技部長,如何處理眾多的公務與私務,成了大家好奇的議題。在M型社會越發尖銳的年代,不僅財富益發兩極化,時間對於富人窮人依舊也是差別待遇。以往的認知是時間是最公平的,這樣的認知在年歲漸長之後,漸次感受這認知是錯的;富有的人可以利用手中的財富,交換你的時間以延長自己的時間打破一天24小時的固定論。而一般普羅大眾非富可敵國者,如果延長分秒的效果,便是亙古以來想探知的秘密。有限的雜學概念鐘,除了想研發長生不老藥之外(雖然這種藥的發明,反而消滅時間計數的意義),想延長分秒的概念似乎在凝視時間,換句話說就是專注在當下。有一種技巧是,屏息專注的吐納,瞬間即永恆;另外一個廣為時間管理學推崇的便是番茄鐘工作法,心無旁鶩工作25分鐘之後,休息5分鐘切換思緒,若有必要,在進行下一循環。這場疫情讓大家好奇這位身兼多職,講話速度如同機關槍的部長如何比他人更有效率,在國外流行一陣子的番茄鐘工作法又再度被熱議。

     網際網路的年代,心有旁騖或難以專注是偷走時間的原因,最駭人的是,被偷竊時,我們依舊不知不覺。這個暑假,開始利用番茄鐘工作法,在預定的工作項目中,以25/5比例切換專注與放鬆時刻,例如這篇網誌用去了兩個循環完成。當然若僅有這樣專注放鬆切換,處理的僅是工作,並沒有目標。睡前或每天早上擬定今日工作項目,再搭配番茄鐘工作法,在一段時日之後,利用圖表圖形化進程,當下的視覺震撼可以再度強化想要達成的信念。

P-plan,先規劃

D-do,執行,這裡就是番茄鐘派上場之處

C-check,檢核,量化/圖形化後可見那進步性

A-act,行動。這各部分,我個人理解比較像是後設認知,也就是反省之處。

     25/5比例並非固定不變,找出自己最和諧的步調,持續進行著,在夜晚上床前翻開行事曆看著checked list,感謝今日比昨日更有福,因為更感知我們的神是那昔是今是,以後永遠是。

文章同步在https://kingharejunior.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