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6 09:41:47人間遊子

宗鏡錄大綱筆記~24...(卷二)

宋.永明延壽大師 原作

清.雍  正 摘錄

民國.陳立中 筆記

 

卷二

【問答章】

問。真心靡易。妙性無生。凡聖同倫。云何說妄。答。本心湛寂。絶相離言。性雖自爾。以不守性故。隨緣染淨。且如一水。若珠入則清。塵雜則濁。又如一空。若雲遮則昏。月現則淨。故大智度論云。譬如清淨池水。狂象入中。令其渾濁。若清水珠入。水即清淨。不得言水外無象無珠。心亦如是。煩惱入故。能令心濁。諸慈悲等善法入心。令心清淨。然垢淨不定。真妄從緣。若昧之則念念輪迴。遺失真性。若照之則心心寂滅。圓證涅槃。故知真妄無因。空有言說。約真無說。約說無真。幻影纔消。智光息燄。故達法師云。但內一不生。則無諸有欲。塞煩惱之窟穴。截生死之根株。但能內觀一念無生。則空華三界。如風卷煙。幻影六塵。猶湯沃雪。廓然無際。唯一真心矣。進趣大乘方便經云。佛言。一實現界者。謂眾生心體。從本已來。不生不滅。乃至一切眾生心。一切二乘心。一切菩薩心。一切諸佛心。皆同不生不滅。真如相故。乃至盡於十方虛空。一切世界。求心形狀。無一區分而可得者。但以眾生無明癡闇。熏習因緣。現妄境界。令生念著。所謂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謂有。起覺知想。計我我所。而實無有覺知之相。以此妄心畢竟無體。不可見故。若無覺知。能分別者。則無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別之相。以一切法。皆不能自有。恒依妄心分別故有。所謂一切境界。各各不自念為有。知此為自。知彼為他。是故一切法。不能自有。則無別異。唯依妄心。不了不知。內自無故。謂有前外所知境界。妄生種種法想。謂有謂無。謂好謂惡。謂是謂非。謂得謂失。乃至生於無量無邊法想。當如是知。一切諸法。皆從妄想生。依妄心為本。然此妄心。無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所謂緣念覺知前境界故。說名為心。又此妄心與前境界。雖俱相依。起無前後。而此妄心。能為一切境界原主。所以者何。謂依妄心。不了法界一相。故說心有無明。依無明力因。故現妄境界。亦依無明滅。故一切境界滅。非依一切境界自不了故。說境界有無明。亦非依境界故。生於無明。以一切諸佛。於一切境界。不生無明故。又復不依境界滅故。無明心滅。以一切境界。從本已來。體性自滅。未曾有故。因如此義。是故但說一切諸法。依心為本。當知一切諸法。悉名為心。以義體不異。為心所攝故。又一切諸法。從心所起。與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滅。同無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隨心所緣。念念相續故。而得住持。暫時而有。如上廣引佛言。委曲周細。只為成後學之信。明我自心。寶藏論云。古鏡照精。其精自形。故教照心。其心自明。當知一心徧一切心。無塵可異。一切性含一性。有法皆同。無形而廓徹虛空。誰分彼此。搜跡而任窮法界。莫得纖毫。何故眾生界中。即今顯現。斯則皆因妄念積集熏成。如鏡上之塵。似遮光影。若空中之霧。暫混清虛。但有一法現前。皆是自心分別。設當一念纔起。盡因幻境牽生。起滅同時。更無前後。若知能所無體。頓悟人空法空。忽了物我無依。始信境寂心寂。是以有心緣想。萬境縱然。無念意持。纖塵不現。終無心外法。能與心為緣。但是自心生。還與心為相。是知若不於宗鏡正義之中。所有知解。皆是邪道宗黨。設形言說。悉墮惡見論議。此宗鏡法義。可以憑准。正理無差。可以依行。現前得力。萬邪莫迴其致。千聖不改其儀。遂能洗惑塵。消滯慮。湛幽抱。豁神襟。獨妙絶倫。故無等等。

:問,真心不動,本無妄念,凡聖同體,為何忽然有妄。

答:真心本來湛寂,本來絶相,本來離言,本來無染,由於真心不守本有之性,而有他念,而有他想,稱之為妄想。

又舉例而說,且如一水,若珠入則清(無妄念則清淨),塵雜則濁(有妄念則混濁)。故說,心亦如是,煩惱入故,能令心濁,諸慈悲等善法入心,令心清淨。

接下來引用了大乘方便經與達法師一段話,說明此事。方便經大意說:一實境界者(真心、真如、本體)或稱眾生心體(本體)從本已來,不生不滅。乃至一切眾生心、二乘心、菩薩心、佛心,本來皆同,而不生不滅。……但以眾生無明,癡闇熏習,現妄境界(眾生不明白這個道理,而產生妄心,由妄心而有各種境界)……妄自謂有,起覺知想,計我我所……以此妄心,畢竟無體不可見故。若無覺知,能分別者(若無妄心),則無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別之相。

達法師說(大意):但內一不生(若內不生妄念),則無諸有欲,塞煩惱之窟穴,截生死之根株。但能內觀一念不生,則三界如空華,六塵(萬法)如幻影,廓然無際,唯一真心矣。故說,一切諸法,皆從妄想生。

從上面二段語言,可以知道,真心本來一念不生,因為真心不能堅生守自性,隨緣而有愛有憎,有取有捨,破壞自性而動念頭,則此念,稱之為妄念。因有此念而衍生煩惱,而有生死輪迴,而有三界,而有六塵。若無此妄念之衍生,則無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別之相,知一切諸法,皆從妄想生。

故說,但了真心無念,一切法不生。但有一法現之前,皆是自心分別。

故說,是以有心緣想,萬境縱然。無念意持,纖塵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