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汝詢《彙編唐詩十集》/落頁

唐汝詢《彙編唐詩十集》

落頁





唐汝詢(1565-?),晚明奇士,錢謙益(1582-
1664)《列朝詩集小傳》說他雙目失明,靠聽人朗誦學習,編有《唐詩解》,有四庫全書存目叢編本,亦有王振漢點校本(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或為將來研究晚明唐詩選本的重要材料。但我還未讀過《唐詩解》,卻先要整理其另一本較少人注意的合編本《彙編唐詩十集》。國球師從台灣國立圖書館購了微縮膠卷,我有幸參與整理。

謂之合編本,是因它不是純粹編詩入集,而是把當時幾本非常流行的唐詩選本:高棅(1350-1423)《唐詩正聲》、李攀龍(1514-1570)《唐詩選》和鍾惺(1574-1625)、譚元春(1586-1637)合編的《唐詩歸》,再加上自己的《唐詩解》匯統成一集。在集子的選取上已相當特別,如高、李屬於復古詩派或者格調派,鍾、譚之竟陵派則是繼承公安三袁,為性靈一脈,二者本是爭衡的流派,卻被唐置入同一書寫空間之中。另外在編纂上,也別具匠心,將四集所選詩歌打散,重新編派入十集(甲至癸)之中,將十集編配以十種藝術風格,而其分派並非各本互同就必然置入,也會仔細考慮其藝術風格是否合適,如甲集七言古只選崔顥《孟門行》和張謂《門中對酒作》,李杜一首不入,可見選取之精審。然而,縱使十集編排甚有系統,但由於三家選詩多寡不一,故某些詩歌是否當入其集也值得商榷,唐氏於集中批語也時有此恨,如癸集七律杜甫《遣興》五首唐評道:「譬之宮室,《三吏》、《三別》、《前後出塞》,堂殿之壯者也;《遣興》五詩,曲室之精者也。諸選不收,品評罕及,故表出之。」

《彙編唐詩十集》還有不少複雜而有趣的特色,反映晚明印刷業蓬勃下編者對流行讀本之承用、經典的反思、詩學的調和等。但後來有人誤認其為清初王漁洋(1634-1711)編的《唐詩十種選集》(或稱《唐人選唐詩》十種),王加以澄清,並譏詆唐本「淺陋割裂,可一笑也」(《帶經堂詩話》卷四),見其遭受貶抑之一斑矣。直至近年孫春青《明代唐詩學》(2006)和查清華《明代唐詩接受史》(2006)才有簡單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