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6 14:00:00黃曦儀

拾書後的心疼



兩個月前,業主通知收回天台屋讓兒子住,我和男友遂搬走。看了一些不同地區的租盤,最後選擇在司打口落腳。

 

小屋方方正正,光猛通風。樓梯轉上屋頂,四面迎風,頭頂雲飛,除了新建高樓,其他舊樓房比小屋矮,四鄰景色盡收眼下,遠處直面主教山,右側面海。

 

由於新居的地理位置不錯,入住後精神清爽,頭腦較前靈光。車禍前每天讀三本書,腦傷後每月讀不到一本。卻在此時此地,可以重拾閱讀的樂趣。

 

近日,讀鍾祖康先生寫的《中國,你憑什麼?》和《中國比小說更離奇》,感觸良多。去日,我一直不理解為何台灣人想要獨立?為何香港人反二十三條立法?又反國教?我一直不知道自己是鍾先生眼中的「幸福的豬」和「無知的奴隸」。

 

據鍾先生書中引述的其他史料,我到圖書館找來楊繼繩先生的《墓碑》,剛讀到自序,眼淚便不禁汪汪落下。1958年至1960年間,中國內地因人禍最少害死3600萬人,楊先生問讀者知道這是什麼概念?曰:是次所謂「三年困難時期」的死亡人數是唐山大地震死者的150倍,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更多。老實說,我嚇壞了。

 

更甚的是,翻開《墓碑》的每一頁,都可以讀到當時父母官視人民生命如賤草,任罵任打,任整任殺的場面,毫沒體現過領導人該有的品德和才能。最近數晚,每回閱讀《墓碑》都悲傷痛泣,想起1960年距今才五十四年,這些僥存的國民有的今天只是六、七十歲,我輩敬稱叔叔姨姨、公公婆婆的長者,特別心疼他們在大地上受過的苦。

 

 

 

 

整合於2014.05.26

 

 

 

 

上一篇:南灣東尼

下一篇:仁慈的生命導師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