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
今天上某班課(二年級政治生活)時,我依然讓學生儘可能進行分組討論,然後再報告分享。今天的課程有一段是上到「國家的組成目的」,其中一個是「保障人權」。
我先讓各組進行討論,然後才在小白板上寫下各組所知道的基本人權項目。二分鐘後,鼓勵各組分享,某一組提出「性別平等」,另一位學生反應很快立即質問有包括「人妖」嗎?我建議他不妨用「雙性人」或「變性人」或「陰陽人」(這些概念其實也有些問題)等相對中性的說法會比較好。也順帶說明為何現在用「性別平等」來替換「兩性平等」,因為性別不只是兩性而已。
重點是我聆聽著那位說「人妖」學生之後的發言,慢慢發現一件事。他在我鼓勵下,很喜歡發言,比起第一堂課來,更願意參與我們的討論,但發言的內容其實都帶有攻擊性或負面意涵,但我知道他這些發言的心態不是惡意的。那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想起了我爸爸。還有他對我的影響,無論我願不願意,爸爸負面的價值觀不斷透過一而再、再而三的語言影響著我們兄妹三人。
回到那位學生身上,我在偶然的機會下在學務處看過他父親。因為那位學生比較調皮所以被學務處通知家長到校會談,那時我才上過他們班一次課而已,卻早已對那位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姑且稱他為C好了。
C的爸爸願意到校表示他多少還關心這個孩子。所以我心裡有個念頭,要不要在他爸爸與主任會談後去跟他打個招呼呢?後來決定過去打個招呼,對他爸爸說:「我是你孩子的公民老師,他在我班上很活潑唷,表現挺不錯的,他真的是一個很不錯的學生。」他爸爸聽完我的話:「對啊,其實他只是比較活骨(台語),本質不壞啦。」我笑笑的聽著。我想C的爸爸需要一些支持。希望我的話能讓他對C的在校表現有另一個較不同的視角。
另外,正如同之前引述的這段話,在和C互動的過程中,我深入聆聽他的想法後,真的不認為他是惡意的。
課堂中教師「聽」的能力,不僅只是聽孩子的發表內容或意見,而是透過「聽」的方式,肯定孩子的存在,給予歸屬感。也能夠因為「聽」孩子的聲音,觸發自己的思考,讓自己融入孩子的學習領域,以更多角度看不同事情。更因為適時的「聽」及串連知識與孩子的意見,使孩子的思考更深刻,刺激出更大的火花。
我真的想增進自己「聆聽」的能力。聆聽學生、聆聽自己。
我的許願被聽見了。所以,我看到這本書「學習的革命」還有參加了那場很有溫度的性別教育研習。於是暑假的課程設計編寫,代表著我的感謝。在那場研習裡,我聽到了許多話,例如當老師是一件很幸福的事。還有,我也感知到,生命的某些苦難或插曲往往讓我們更早開啟了自我認識的旅程。
還有小野的「有些事,這些年我才懂」,還有周志建的「故事的療癒力量」讓我更能體會什麼是「聆聽」。
但是,很多時候,生命的雜訊實在太強了。我什麼都聽不見。但接觸到C生的緣份,讓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我對C生說,你好像以前的我。也許是這樣,在課堂上他的負面言行,我比較能包容。我會仔細聆聽他的發言,不太恰當時,我會試著幫他用較適當的語言來表達。我知道他在這一堂課,應該是比較放鬆的。
如果我年屆四十都還深陷在某些生命的雜訊洪流中,還是孩子的他如何對抗那些粗暴的對待或不諒解呢?
今天上完他們的課,我說了三遍:「你們班今天的表現真的很棒」。這是我聽完各組學生分享以及相互討論後的想法。
上一篇:學習共同體:教師的聆聽
下一篇:老師,我們有看見同志遊行唷
你提到的某些事
讓我想起一本書的書名「家庭會傷人」
我有查詢過大意
覺得內容應該我也會蠻認同的吧
此書已經絕版
也許有的大圖書館會有
暑假時才跟好友聊到
我們不想生小孩
絕對是心理因素